有人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可是我觉得不妥,不如称他为“吃货汪”、“厨子汪”,想来这样的名字他也会欣然接受,同他本人一样接地气不造作。
汪先生这个人喜欢吃,也爱捣腾吃的,还喜欢写吃的,在他笔下有全国各地的吃食和作法,他也不挑食,啥都吃,他自己乐得自在“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他笔下有人间的各种味道,每道菜里都蕴藏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他还得告别人“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
“到现在我没有什么忌口的,什么都吃,鲜萝卜就可以喝四两酒。北京的小萝卜特别好,现在就上市了,本地的就三四天的鲜。而冬笋炒肉过些日子也没了,这是应季的东西。特级厨师必须有刀功,但我反对工艺菜,工艺菜可以提高价格,于味道没有多少帮助,菜本身要色香味。我对厨师的判别标准是想象力。现在不方便了,我愿意自己买菜,买菜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看汪先生的文字会不经觉得“妈呀,生活原来这么好,原来有这么多的美食呀。”有次看一个外国节目,外国友人不解的问“中国有这么多美食,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还这么低?”想来这个问题汪先生最有发言权了,他可能乐呵呵的告诉你,“你没有幸福感还不是因为你不会吃”。
中国人的思乡情节一部分在土地,另一部分就在吃上。小学时期学习他的文章《高邮的咸鸭蛋》,“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筷子头一扎下去小葱拌豆腐,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上着课我哈喇子都留了下来。那时也不晓得什么文学不文学,就觉得想吃他笔下的鸭蛋呀,现在想想汪先生的文章向来如此,简单清丽小学生也看得懂,看得就是想吃,他的笔下色香味俱全呀。
“瓜子,无疑是太阳和向日葵的爱情结晶,唇齿与手指的默契配合,让这温暖热情的果仁瞬间迸出又随即粉碎,只留下质朴的香气和空虚的果壳……” “厚重香浓的酱汁将土豆泥绵密寡淡的滋味驯化,青豆的清甜加上玉米的软糯滋润,这质朴的美味蕴藏着阿巴拉契亚山区人们对南方美食的依恋感触……”
一碗寻常的疙瘩汤是这么写的:
疙瘩汤,把西红柿切碎下锅翻炒,化为浓郁鲜香的番茄汁,普通的面粉加水轻轻一搅,变成雪粒一样细腻洁白的小疙瘩,与红蕃茄、绿葱段、黄蛋花默契配合,造就了软糯鲜香的非凡味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充分补充家人所需。在工作的匆匆脚步之余,这一碗代代心传的疙瘩汤,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
简单的拌豆腐是这么写的:
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箬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
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长方块,热锅温油两面煎。油不必多,因豆腐不吃油。最好用平底锅煎。不要煎得太老,稍结薄壳,表面发皱,即可铲出,是名“虎皮”。用已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煸,加葱、姜、蒜、酱油、绵白糖,兑入原猪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咕嘟。约15分钟,收汤,即可装盘。这就是“虎皮豆腐”。如加冬菇、虾米、辣椒及豆豉即是“家乡豆腐”。或加菌油,即是湖南有名的“菌油豆腐”——菌油豆腐也有不用油煎的。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
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全中国各类食物各种做法数不胜数啊,汪先生走南闯北吃了各地食物,记不同风味饮食,介绍烹饪方法,并不拘泥于食物本身,就事论事,而是能由此及彼,超脱升华,谈吃而又论道。汪曾祺的美食,也只是平民美食,是老百姓的“家常”美食。
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谈吃,也是谈人生。
“北京人春天吃萝卜,叫’咬春’,春而可咬,这两个字很美。人们的口味也与过去不太一样,过去北京人吃春饼,有酱肉丝、鸭丝、豆芽菜、萝卜丝、韭菜、菠菜等。我爱吃春饼。头茬的韭菜现在就上了,’夜雨剪春韭’,春韭肥、嫩、鲜香。”
“我是江苏人,南方有一些野菜:马兰头、枸杞嫩芽、荠菜就是这个时候。南方吃荠菜馅的春卷,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我所谓“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现在北京的荠菜是园子里的’春’,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生气。但还聊胜于无吧。北方的榆钱也很好,这个季节河北的莴苣菜蘸甜面酱可以清火。
四十年代,汪老到昆明当老师。生活拮据也不能丢掉寻觅土特产的乐趣呀,昆明的牛肝菌、青头菌和鸡枞菌味道鲜香,无可比拟。昆明还多产宝珠梨、石榴、桃、杨梅、木瓜、地瓜等果品。用汪老的话说就是,那是一段非常穷,非常快乐的穷日子。
至此,他热衷到处推荐昆明土特产:
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都好吃。
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
破酥包子:糖馅肉馅皆有,吃是很好吃的,就是太“油”了。
玉麦粑粑:玉麦粑粑微有咸味,有新玉麦的清香。
宝珠梨:皮色深绿,肉细嫩无渣,味甜而多汁,是梨中的上品。一次吃下十只梨不算一回事。
宜良石榴:很大,个个开裂小葱拌豆腐,颗粒甚大,色如红宝石。
昆明桃:一掰两半,紫核黄肉,香甜满口,至今难忘。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很火《一个人若走投无路,就放他去菜市场》,作为吃货的汪先生也喜欢逛菜市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听着小贩清亮的吆喝声,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看着五颜六色、新鲜水嫩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生活便也多了点生机。
《五味》之中美食众多,“五味”俱全。例如:茨菇、萎蒿、荠菜、枸杞、马齿苋、苦瓜、葵、薤、萝卜、瓜、莴苣、蒜苗、花生、韭菜花、菠菜、苞谷、豌豆、蚕豆、眼子菜、抱娘蒿、江荠,等等,都在汪先生笔下开花;鲥鱼、刀鱼、回鱼、黄河鲤鱼、鳜鱼、石斑、虎头鲨、昂刺鱼、凤尾鱼、鳝鱼、螺蛳、蚬子、砗儿、河豚也在先生的文字中游弋。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关于汪先生写的食物还有许多,就不一一例举,这个吃货汪笔下的食物带着满满的人间烟火气,温暖而带着生活气息。想来我们要是问他生活美学是什么,他大概会端着个盘子笑盈盈的说“不就是小葱拌豆腐嘛”。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