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之一,弘扬孝廉文化对孕育和睦家风、和谐民风、清明政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泉州是全国重点侨乡,在外华侨华人950多万人,分布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泉籍华侨华人始终心系“摇篮血迹”和“故土家园”,将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民族解放、家园建设、改革开放等每一个重要时期,都涌现出许多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泉籍华侨华人。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恋祖爱乡、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勤俭节俭的清廉精神以及爱拼敢赢、开放进取的奋斗实干精神,对于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宝贵的现实意义。
以泉州市“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为契机,泉州市纪委监委、市委统战部、市侨联、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市海外联谊会联合本报共同推出“追忆泉州华侨孝廉故事”栏目,先期推选出30位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表现突出的泉籍侨界杰出人物进行报道。
人物名片
吕振万,又名吕辛(1924—2015年),祖籍福建泉州南安,1946年毕业于中国朝阳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1951年春赴我国香港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经商,后定居香港,为香港安全货仓有限公司创办人、主席兼常务董事,香港建南财务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务董事,南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蟠龙实业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闽信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等职,还担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厦门联谊总会永远名誉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被聘为香港大学名誉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厦门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吕振万先生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贡献良多
自小立志实业救国
青年赴港创业有成
在泉州,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有一座“吕振万楼”。而在南安,只要有学校,无论是城里还是郊外,校园里最漂亮的建筑物,很多都是“吕振万楼”。这些以“吕振万”名字命名的大楼,正是由南安籍著名爱国港商吕振万捐建的。
1924年,吕振万出生于南安水头镇朴里村一个商贾之家。朴里村村民几乎都姓吕,历史上诞生过不少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如宋代的吕惠卿、吕大奎和吕正等人。吕振万在家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分别为大哥吕达民、二哥吕超民和三哥吕振河。五六岁时,吕振万与家人一起从村里搬到水头镇镇区居住。
童年,吕振万就读于新民小学,现为朴里中心小学,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泉州培元中学。在这所享誉海内外的中学里,仅是中学生的他却格外关注国内外的局势,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早早就立下实业救国志向。中学毕业后,他毅然报考北京的中国朝阳学院(系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经济系。而这也为他日后驰骋商海、实业救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吕振万曾短暂在家乡水头的南星中学任校长。1951年,他追随哥哥们的脚步前往香港发展,从此便在商海中劈波斩浪。彼时,他的大哥吕达民常往来于中国台湾和日本经营土特产,遂将家族企业建南行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两地的生意分别交给三个弟弟打理。在吕氏昆仲同心协力经营下,他们所创建的“建南行”一度成为香港十大贸易公司之一。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香港地理位置特殊。吕振万以其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看好香港未来的发展。于是,初涉商海的他大胆开工厂、建货仓,进军纺织业。当香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时,他更是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将业务向工业、商业、房地产、金融等行业拓展。他没有忘记当时内地正处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之中,通过多途径大胆地与内地进行贸易往来,大大地缓解了内地物资匮乏的局面,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同内地有贸易关系的港商。
此后,吕振万看好日本经济的发展,与日本的十大商社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同日本众多厂商进行广泛的国际贸易活动,事业上获得更进一步的成功。人到中年的他意气风发,并不满足于现状,迅速将目光投向东南亚,与一批华侨朋友一起前往新加坡、印尼等地投资。
吕振万(中)与泉州培元中学前校长杨一彪(左一)等人餐叙
回乡投资二十多亿
助力祖国经济建设
海外经商的同时,吕振万没有忘记祖国和家乡人民。改革开放之初,他看好内地的大好前景,果断做出决策,实行战略转移,迅速把投资发展实业重心从海外转向国内,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
据吕振万生前回忆,童年时,他常常跟着母亲一起到乡下外婆家过节。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家难以糊口,处处十分破落,人人都蓬头垢面,这样的景象在他幼小的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那个时候我许过愿,长大以后我一定要赚很多的钱,帮助乡里人摆脱贫穷和落后。”
1980年,吕振万将他创办的南益织造厂和泉州籍港胞林树哲、徐伟福、杨连嘉三人合办的建兴织造厂合并,改组成南益织造公司,从此开启了香港南益集团在内地的奋斗历程。南益集团也成了改革开放后,首批进入内地的港资企业之一。
1981年,吕振万与林树哲等人回乡办厂。“有困难要克服,这个厂一定要办好,我等了这么多年,才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对回乡的人说。很快,南益集团以南安官桥“锅犁厂”一幢800平方米的简陋车间做厂房,办起了南丰针织厂。
办厂初期,环境和条件十分困难,厂里只拥有115台针织机、150名员工,但吕振万经常鼓励员工:“要让全世界最好的毛衣出自你们的手。”经过几年的奋斗,被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誉为“闽南第一枝报春花”的南丰针织厂在市场上打开了局面,生产的毛衣合格率达到国际规定的99.6%,畅销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84年,南丰针织厂还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该党支部先后被授予了“先进基层党支部”“十佳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泉州市委“党建工作联系点”,成了众多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学习样板。
此后,吕振万在福建省扩大投资,继续开设十多家“南字号”现代化针织、漂染工厂。1991年,由吕振万在南安水头独资开发建设的蟠龙开发区破土动工。经过多年建设,一座崭新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小城镇拔地而起。如今,走进蟠龙开发区,园区内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充满现代化气息。
正是对祖国这片故土永怀挚爱,吕振万不断在内地增加投资,投资额超过港币20亿元。
亲自撰写“万言书”
阐述超前办学理念
吕振万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要走“教育—人才—科技—经济发展”之路,将兴资办学、培育人才视为人生宗旨,主张“扶贫先扶智,兴企当兴学,育才不分地域”。他说:“看到东南亚的华侨,凡是受过教育的人,个个都发财了,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差点……这个富贵啊,好像云一样飞来飞去,我今天有钱,明天不一定有钱,可是我的学问、我的学术上的地位是永远的,这个我是看得比较长远一点。”
坐落于南安水头的南星中学,如今是一所“高颜值”的花园式学校。走进校园,迎面的教学楼高大巍峨,左侧的科学楼气势非凡,校园后半部师生宿舍典雅别致。这座学校之所以能有如此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与吕振万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分不开。“吕老大学毕业后,曾在南星中学短暂担任过校长,对学校有着一份深厚的感情。”南星中学校长尤春生说,吕振万及吕氏家族先后捐资3000多万元支持南星中学兴建教学楼、科学楼和师生宿舍楼。
在吕振万捐资帮助下,南星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南星中学 供图)
难能可贵的是,吕振万不仅出资兴办教育、奖教奖学,还以“万言书”阐述了他的超前办学理念。1993年,他亲自撰写了《办好南星中学意见》的“万言书”。他指出,应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放于首位,而爱国情操的培育更应放于重中之重的位置。办教育应本着“有教育而有人心,有人心而有风俗”的宗旨泽被乡民。使知识与文明、科学与理想、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教化中得以全面的灌输……不希望年年得红旗,个个是状元……德者是为人之本,智体相辅相成,就能体现教育“百年树人”的实质意义。
南星中学只是吕振万捐建学校的缩影。从1990年开始,他连续在南安的东田、翔云、眉山、蓬华等地,捐资400多万元兴建教学楼25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他在全国各地捐建学校,其中还包括集美大学教学楼、华侨大学教学楼及海外侨生公寓、福建师范大学吕振万楼等。他一生捐建学校之多,以至于没法一一到场,但他通过书信等方式,了解学校的建设情况。
“家乡百业待兴,教育更应先行。捐赠教育事业,此乃先辈之嘱,吾人之最大乐事,望众先生能给予协助,确保教学大楼品质优良,造福后代。” 吕振万曾在一封写给所捐学校领导的亲笔信中这样写道。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他还设立基金用于奖励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厦门一中、漳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等诸多院校设立奖教奖学金。
吕振万(左四)获聘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