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段力佩教育思想》
李元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海派教育家段力佩的教育理念
文 / 刘秀霞
段力佩,“海派教育家”的杰出代表,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学教育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他曾在教育领域工作近70年,领导和影响育才中学近半个世纪。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引起刘佛年、袁振国、陈青云等众学者的关注。曾在上海育才中学工作20多年,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校长的李元,从教育学专业视角出发系统梳理段力佩的生命历程、教育思想与实践,撰写了《段力佩教育思想》一书。李元将段力佩在育才中学三个历史时期的教改经验概括为:
·1960年代初“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的“十六字”经验,以实现“教”的改进。
·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八字”教学法,以获得“学”的提升。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的“三自”教育思想,以探求“育”的实现。
基于多年的教育实践,段力佩重新阐释合乎教育规律的 “教”“育”“学”的范畴及其相互关系,他认为“教育的本义和根本追求是‘育’,而实现‘育’的手段是‘教’(教学);‘教’的重点应当放在指导学生‘学’(学习、探究、自我成长),这也是育德当然之义”。此外,段力佩明确提出“德育是根本,智育是关键,健康是第一”的理念,恰当处理了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关系。
段力佩曾面临和解决的教育问题,依旧是今日教育改革的热点,如学科德育、减轻学生负担、教育内卷等议题。基于当时的历史情境,段力佩提供了怎样的“答卷”呢?
倡导学科德育
段力佩在80年代就曾提出“德育是根本”“德育是首位”的概念,并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德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学生以“最强的思想武装”,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而教育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的工作者。该理念同今日教育改革中强调的“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如出一辙,段力佩早在几十年前已有探索和表态。
改革以践行“双减”政策
通过教学、考试改革等方式,育才中学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段力佩认为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方法是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时间发展其多方面的兴趣。秉持“减轻负担,保证质量,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原则,段力佩陆续探索了“十六字”经验、“八字”教学法、“三自”教育思想等教育理论。同时,课程评价是实现“双减”改革的关键之所在。“早在1965年,段力佩就认识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办法,学生的负担就很难真正减轻”。段力佩提出考核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消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在育才中学展开了考试方法改革,如取消期中考试,实行口试与笔试同时举行的期末考试制度;以学生成长报告代替成绩报告单等。今日的“双减”政策能否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其答案有待知揭晓,但段力佩在育才中学的教育改革经由实践证明,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提升了学习能力。
多样化人才观以化解教育内卷
“教育工作必须端正人才观。人才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多层次的,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避免平均主义,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为此中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领域务必注意到共性和个性的客观存在,设置多种选修课程。课外活动组织坚持自愿原则,组织多样的兴趣小组和学科竞赛等,如博览会、知识陈列室、男拳女舞协会、书法竞赛等,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段力佩倡导开设多样的中专、技校以及各类职业学校,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特长,培养多样性人才。通过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和搭建多样化人才展现平台的方式有效避免人才内卷。
《段力佩教育思想》呈现了段力佩顺应时代需求,转化国家教育政策,落地教育改革的实践进程及其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学者杜成宪认为“‘段力佩教育思想’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教育思想,这是1949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思想探索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典型”。因此,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弘扬了一位当代中国教育家,更在于它将引领更多学者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实践进程中涌现的诸多教育家,以为当前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资料:新书季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