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这是《淮南子.本经训》里的话,这话的源头在何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没说。仓颉造出了文字,为什么天要下粟雨,鬼为什么要哭?理由是:苍颉创造文字,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鬼惧怕被书文所揭发,故夜哭。天究竟有没有下粟雨,鬼究竟有没有哭,这很难考据,但这种描写手法想达到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文字的创造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淮南子》
“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蹏迒(tí hánɡ)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是许慎《说文解字.序》里的话,许慎著有《淮南子注》,自然对《淮南子》较为熟悉,这里的仓颉造字说估计就是沿用《淮南子》的说法,但许慎不是生硬的挪用,而是做了更形象的刻画。
其一,许慎说“黄帝之史官仓颉”,给仓颉加了头衔。相传黄帝有四个史官:沮诵﹑仓颉﹑隶首﹑孔甲。可见文字的创造很可能是个团队行为,但偏偏把功劳归到仓颉头上,古人总是这样,费尽心思打造一个大IP,丢给我们,让浅薄的我们在想吹牛时提溜出来津津乐道。
其二,许慎说仓颉看到鸟兽的蹄爪印收到了启发而造出了文字。这就不奇怪了,文字的第一发明人应该是仓颉,其他人只是配合者。话说有一天早上,仓颉出门撒尿,他的尿撒在雪地上,那些厚厚的积雪在热尿的冲击下纷纷融化、坍塌,仓颉打了一个尿颤,随之将目光看向远处,雪地上满是鸟雀和走兽留下的蹄爪印。仓颉大叫一声,提上裤子(彼时尚没有裤子,确切说是提上裳,古人上衣为衣,下衣为裳)跑回屋里,召集其他三个史官开会,以刚才雪地上鸟兽蹄爪印为发言切入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造字的伟大构想,进而造出了文字。
仓颉造字和文王著《周易》、老子写《道德经》一样,都是后人将一些功劳归给了某个人。我们从甲骨文断代可以清晰地看到,正如《周易》和《道德经》是集体创作一样,文字的发明也绝非某个人,而是集体发明。
许慎造像(现代)
按照董作宾先生给甲骨文的断代:第一期甲骨文是从商朝的第十九位君主盘庚开始的,商朝始于约公元前1675年,终于公元前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盘庚与大名鼎鼎的武丁都处于商朝的中晚期。
那么问题来了,若说文字真是仓颉造的,这意味着黄帝时代已经有了文字,那么从黄帝(轩辕)开始到颛顼、帝喾、尧、舜、禹、及整个夏朝及商朝这中间的文字记录去哪里了,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为何一直没挖到这个时期的文字?
我想答案是多样。
第一种可能,仓颉所造的字和后来的甲骨文并非同宗。仓颉的那个文字系统和他的记录方式有即时性,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消失了。
第二种可能,仓颉的确造了字,但仓颉只是造字者之一,从仓颉时代一直到甲骨文的出现,文字的演化路径有多条,有些路径走着走着就中断了,只有甲骨文这一支绵延存续了下来。不幸的是,记录从黄帝到商早期这段历史的文字刚好不是甲骨文体系的文字,而是别的文字体系,比如被我们称为刻符(见第4集)的那些符号,在当时人那里很可能就是文字。
第三种可能,在甲骨上写字这种习俗始于商中期,在这之前,文字的记录方式不是契刻甲骨,而是别的方式,比如——竹木简。《尚书》有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里的“册”,指的就是竹简和木简。与甲骨相比,竹木简实在脆弱了些,它扛不住时间,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竹木简来自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它与时间对抗了足足2300多年。我们也可以初步断定,在保存条件完美的情况下,竹木简对抗时间的极限是2300年左右。而我们挖掘出的100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夏文化)中,即使有记录历史的竹木简,它们早已灰飞烟灭了。
最后一种可能,商中期往前的文字系统是存在的,或许与甲骨文同宗,或许与甲骨文不同宗,只是我们还没挖掘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