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中许多戏剧演出院团、剧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行动着,疫情期间的戏剧界有一个字出现频率极高,它就是“云”……如此的观剧新方式也被称为“云端赏戏”或“云戏剧”。(4月12日 《光明日报》)
“赏戏”的传统打开方式离不开“舞台性”和“仪式感”,然而曾经令戏剧人最引以为傲的方式在一场疫情之下变成了无可避免的短板,如何维系人气和黏着性成了新问题,还好有“云”。近段时间以来,云演出、云课堂、云练功等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让戏迷有了新出口、新体验。但是,如何借力新手段又不失老味道,其中大有学问。
其实,戏剧想走出剧场,借力影像等手段“跨界”更广阔舞台的尝试,早就有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戏剧电影辉煌期至今让很多戏迷津津乐道。《生死恨》《天仙配》《刘巧儿》《野猪林》,还有大名鼎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作品非但当时人气爆棚,六七十年后拿出来看依然部部堪称经典,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将“舞台性”与新技术联手,拓宽戏剧新形式,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戏剧+电影”,甚至戏剧改成电影。电影,再巧妙也只是媒介、平台和手段,“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才是要展现的根本。所以,无论用多“洋气”的形式,老戏的“舞台性”不能丢。
如今,利用多媒体平台,传统戏剧有了诸多新的展现方式,戏剧艺术观念和生产主体的创新也在发生。许多戏剧名家纷纷在抖音、快手、陌陌等社交软件直播平台上开通网上直播,往往可以吸引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线观看,受众人数远远超过实体剧场观众,名家变成了“网红”。然而,舞台大了,舞台的神秘感却似乎淡了。如何让爆棚的人气和曾经的“仪式感”完美结合,是新形势下戏剧人亟待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坚守“一招鲜”意识。戏迷票友愿意买票进剧场,图的往往就是那一脉相承的独特滋味。能传唱到今天的经典戏剧名段,从立意韵味到一字一句、一招一式都值得慢嚼细品。而如今直播、短视频要的却是“短平快”,这一快一慢,一短一长间的差别不只是形式,更是根深蒂固的意识和挤压删减的内容。因此,“云戏剧”要格外讲究,瓶要新,酒要陈,原汁原味又别致有趣,在最短时间里把最拿手、最经典之处展现出来,方能吸引新老买家。比如,老戏新唱配合快闪秀、戏剧脱口秀、名家清唱等都属于戏剧的“一招鲜”。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才能在网红满天飞的快餐时代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此外,要提供定向服务。“云戏剧”直播演出既要有名段,还需有菜单订制服务剧目。如今,多家知名院团已开设“剧场重启后的戏单您来定”的服务项目,如此一来便成功结合线上线下优势,有了长远计划方能实现长期效应。
还要不断提升互动性。这一点无疑是“云端”的强项。从抖音到b站,弹幕一开,便是天涯比邻。“云端”赏戏,相当于走进空间无限的网络大戏院,观众人人可C位就座,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边赏边评,何其痛快。“云学戏”实现名师“一对一”教学及旁听模式,瞬间屏幕前的票友或小白就跟专业人士成了师生。还有,直播戏剧大咖幕后上妆过程和表演场景,“放大”了的诸多细节,让网友近距离感受到戏剧舞台背后的精彩和艰辛。这些强力互动促进转型创新,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不断活化。
说到底,“云”只是给传统戏剧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若不想成为昙花一现,还需戏剧人细细琢磨、慢慢“排演”,不断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才能长久获得“满堂彩”。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