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一年。在我军的坚决还击下,蒋介石“三个月”消灭共产党的美梦破灭了,便集中力量向我山东、陕北两大解放区发起进攻。
为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计划。
在这一战略计划下,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肩负中央突破、单刀直入敌人纵深腹地大别山的艰巨任务。
为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在出兵前的一次干部大会上,刘、邓首长向全军作了动员报告。
在报告中,刘、邓首长明确指出:反攻的时机到来了!国民党面临严重的军事危机,难以照旧统治下去。我军必须加紧反攻,不能让蒋介石有喘息的机会。
刘、邓首长还估计到了孤军深入会带来很多困难,但又鼓励大家要充满信心,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作好思想准备,认真完成三大任务,我军就一定能站住脚,取得反攻的胜利。
刘、邓首长的讲话结束不久,反攻开始了。
6月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并在鲁西南歼敌5.6万余人,扫清了向蒋管区进军的障碍。
8月17日,刘邓大军以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向大别山地区挺进。11日越过陇海线,18日跨过黄泛区,19日抢渡过沙河,27日渡过淮河,胜利到达大别山地区,完成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晋冀鲁豫野战军孤军深入大别山地区,正如刘邓首长所料,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
主要体现在:大兵团远离后方作战,弹药物资十分缺乏,且得不到及时补充,伤病员不易安置;部队习惯于平原作战,转入山地,行动极其迟缓,影响了部队的机动性;当地群众因受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和反动宣传的影响,对解放军还有所疑虑,不敢公开接近。
再加上部队连续行军作战,得不到休整,因此少数干部战士产生了怕苦怕累的思想,有些人对全国胜利形势和进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甚至对能否坚持大别山斗争也表示怀疑。
这些困难和官兵的思想情绪反映到上面后,刘、邓首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照这样下去的话,就会导致军心涣散、斗志衰退,影响部队站稳脚跟,反攻就会失败。为此,刘、邓首长决定对部队进行形势教育和思想教育,振作部队的信心和斗志。
他们向广大官兵指出:我们已经胜利到达大别山地区,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大别山地区是敌人的战略要地,蒋介石一定要在这里作垂死挣扎,会在我们立足未稳的时候,加紧向我们围攻和扫荡,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坚持下去,义无反顾。
在刘、邓首长的教育下,广大干部深入开展了思想动员,全军上下增强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部队的斗志。
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大别山地区经过一段艰苦的斗争,与敌人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较量之后,终于站稳了脚跟,犹如一把尖刀,牢牢地插在敌人的心腹地带,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
蒋介石惊恐万状,急忙从其他战场抽调大批军队,对大别山地区进行围攻和清剿。
这时,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我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从战略态势来看,敌人有11个整编师共33个旅的重兵,兵力占绝对优势,且密集靠拢,采取向心合击,我军难以捕捉战机;
从作战的群众基础来看,根据地刚建立,群众尚未充分发动;
从周围环境来看,中心区山高路窄,回旋余地狭窄,且粮食困难,不便大兵团宽大机动,不宜集中过多的部队在大别山打大仗。
如何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大别山根据地呢?刘伯承、邓小平经过多方思虑,一致认为必须实行战略再展开。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刘、邓首长决定:
在地方武装配合下,由邓小平政委率一部分野战军主力,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积极打击和拖散敌人,留在大别山坚持内线作战。
刘伯承率另一部分主力,北渡淮河,在淮南地区展开,同豫皖苏军区野战军配合,创造新的根据地,从外线配合大别山内线作战,同时,指挥刚到大别山的后续部队第十纵队、第十二纵队,向桐柏区、江汉区展开,与进入伏牛山地区的陈、谢兵团,成犄角之势。
这是一次出人意料的、无比绝妙的战略行动。
刚开始,不少官兵对北渡淮河这一战略行动的意义认识不足,抵触思想很大。有人甚至抱怨说:这是“前进一千里,后退五百里”。
刘邓首长听了后,立即召开干部大会,批评了这种错误思想。邓小平严肃而又带点幽默地说:“我的数学不高明,我的看法是前进了一千里,又前进了五百里。”
这一观点与前面的看法完全相反,在场的干部听了既觉得新鲜又不理解。
邓小平耐心地解释道:我们三支大军(指刘邓、陈粟、陈谢)在大别山和中原地区,拖住了蒋介石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大约90多个旅,减轻了其他兄弟部队的负担,便于他们在休养生息之后,去歼灭敌人,这能说是退缩?只能看成是更大的前进。
我们部队从不会走山路到会走山路,这就是进步,为争取胜利创造了条件。
我们留下一部分部队建立了地方政权,在内线坚持斗争,又把一部分转到外线,便于机动,寻机歼敌,发动群众,繁殖游击战争,正是为了使我们能够在大别山稳定地站住脚跟,使敌人再也赶不走我们。
斗争的发展,证明这一指示和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我军采取以坚持大别山根据地为重点的内线外线配合作战的方针,行动更加机动,斗争声势更加浩大,而蒋介石军队则被拖得疲于奔命。
经过为时并不太久的艰苦斗争,刘邓大军与陈粟、陈谢兵团在中原配合作战,歼敌19万余人,解放县城100多座,创造了包括9个军区,有着4500万人口的中原根据地。
这次战略进攻的胜利证明了刘邓首长预见的正确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刘邓大军从晋冀鲁豫解放区打出来,到国民党的心腹地区进行外线作战,被国民党大军包围起来,又形成了外线中的内线,建立了7个军区,我军又在外线的外线包围了敌人,从而稳稳地扎根在大别山,把广大的中原地区变成了下一步打过长江的跳板,从而为三大战役的发动和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