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时隔四年,海安清明会市(以下简称:海安会市)隆重“归来”。清明节假日期间,塘下镇海安片会市现场人流云集,大街小巷人声鼎沸,数万名市民涌入海安,古城老街重燃烟火气。

海安清明会市现场(特约记者 徐洪娒/摄)

海安会市迄今已有数百年,是浙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传统会市之一。与往年相比,今年重启的会市有什么不同之处?不妨跟着记者去现场看看。

阔别四年隆重“归来” 会市活动人气“倍儿旺”

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海安会市的首日。当天虽飘着小雨,依旧抵挡不住人们赶集的热情。9时许,会市上就聚集了人流,商家叫卖声,游客嬉戏声,设施音乐声,交汇成一片。

会市现场人声鼎沸(特约记者 朱昌乐/摄)

记者随着人流从海东村入口进入会市区,沿着城东路、东门街、南门街、朝阳西街一路逛,从日杂百货到服装鞋帽,从网红美食到特色古玩,套大鹅、射击气球、坐旋转木马,会市涵盖了人们吃穿娱乐的方方面面。

据介绍,本次会市以“古城庙会·福汇海安”为主题,现场设摊、铺点位近3000个。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海安东门街、南门街、西门街、北门街4条主要街道严禁设摊,以沿街商铺出租经营鞋服为主;摊位主要设置在朝阳街、海安商业大街、城东路等,由第三方公司负责统一搭建,主要经营网红美食、特色古玩、儿童玩具等。城南横街则依旧以售卖竹编制品、铁杆秤、锄头农具等老物件为主;塘梅公路两侧按照惯例汇聚了绿植花卉、陶瓷古玩等摊位。

糖画制作(特约记者 徐洪娒/摄)

现场,最具人气的要属朝阳街、海安商业大街、城东路,这里不仅汇聚了各地美食,还有非遗文化来助阵。当天7时不到,家住陶山、有着30余载吹糖技艺的非遗手艺人林志微带着自己的“行当”来海安赶集。一个恒温炉,一锅麦芽糖,一双巧手,一口“仙气”,软绵香甜的糖球立刻变换形状,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当天,林志微还现场制作糖画供游客选择。

会市商贩徐海滨连续赶了30多年的海安会市。他说,他们主要是卖竹米筛、竹粉筛、竹桌盖等各种竹制品,都是他和叔父手工编制的。得知今年海安要办会市,年初他就开始准备,这次带了上千件商品过来。

竹编制品摊位(特约记者 徐洪娒/摄)

“我来就是为了吃!”今年20出头的湖南小伙浩子一上午尝了10来种美食。小吃是今年海安会市的重头戏之一,现场种类非常多,占据会市区3条主要大街。

“网红”套大鹅(特约记者 朱昌乐/摄)

为了让会市办得热闹又潮流,海东、镇海、海东等本次会市主办村社纷纷使劲,邀来“网红”娱乐商家助阵,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网红”套大鹅,整个市集共设了约17个“网红”套大鹅点。在一个摊位前,市民虞先生正带着女儿体验这新奇玩法。“爸爸,加油!”“要往鹅多的地方丢圈”……眼见30个圈就要丢完,他还没收获一只鹅,急得女儿忙给他支招。他说,在朋友圈看过活套大鹅,今天有机会带女儿来现场感受一下。

打破传统格局 会市转型凸显情感载体

热力图监测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间,会市区内人潮涌动,即时人流量最高达2.7万,热闹非凡的景象让这座传统古城焕发生机。

老旧物品摊位

多年来,以“物资交流”为核心的传统会市逐渐式微,然而,今年重启的海安会市引发了广泛关注。塘下镇海安工作片主要负责人岑剑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海安会市在功能定位上的转型升级是‘吸睛’的一大原因。它不再是单纯的物资交流平台,而是转变为情感交流与情怀消费的载体。”

农具售卖点

海安当地历来有清明节会客的风俗,家家户户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以酒为媒,交流情感。宴后逛会市,则成为客人们延续情谊、体验乡情的另一重要环节,为会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

清明节当天,塘下镇鲍六村村民周和一家早早地来到海安亲戚家赴宴。宴会结束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前往会市赶集。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周和一家享受着久违的热闹与喜庆,挑选着心仪的商品。周和感慨道:“小时候,我跟着父母来大姨家赶集,现在我带着孩子来,这是一种情感的延续,更是一种特别的回忆。”

潘建新是土生土长的海安人,近10来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对他来说,海安会市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小时候每年会市我们放假七天,那是一段无比快乐的时光。一大早就起床了,拿着零花钱跑市集玩,真的比过年还开心。”听说今年会市重启,潘建新在清明前夕连夜开车赶来,与亲朋好友共襄盛举。

会市作为我市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瑞安人的深厚“乡愁”,海安会市也不例外。在这里,不管是平日忙碌的“上班族”,亦或是在外奋斗打拼的“游子”,还是埋头苦读的青年学子…这一刻,他们忙里偷闲相聚在此,重温着久违的乡情与温暖。

如今,这情怀不断向外延伸,感染着海安以外的人们。新居民张荣夫妇俩来自湖北十堰,在塘下工作五年多,今年第一次“赶上”海安会市。他们表示,在老家就喜欢和朋友赶集,这里的热闹劲儿不输老家。这次在海安会市上,他们买到了心仪的箩筐,还和老乡一起去周边馆子聚餐,度过了轻松愉快的一天。

张荣夫妇俩买了箩筐带回老家

融入古城印记 传承百年会市品牌

古城会市,当然不能离了“文化”二字。“大家好,欢迎来到海安清明会市……”4月4日9时30分许,一场由瑞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与海安乡贤李松林一起带来的“海安会市直播”正在举行。现场,李松林向镜头前的市民们介绍了海安会市的由来、历史变迁以及海安古城的抗倭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带领大家“云”游会市,参观辖区蒋幼山故居纪念馆、蔡雄故居、宾阳门、镇海门等文化地标。

镇海门(特约记者 徐洪娒/摄)

据介绍,海安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见证明朝抗倭历史的古城。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御倭寇窜扰,信国公汤和在沿海设置海防据点五十九处,均围筑城墙,并选取壮丁五万八千余名为各据点驻军,当时海安所驻军一千余名,称海安千户所,简称海安所。海安会市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商贸流通功能,与农民的生活、生产紧密相连。

关于海安会市的起源,有人说海安所建城就有了,至今600余年;也有相传源自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迄今已有460多年;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海安所的清明庙会活动演化而来。无论哪一种说法,其实都体现了会市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会市期间,古城内热闹非凡,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纷纷上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同时,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古城的魅力,蒋幼山故居纪念馆、宾阳门等地也对外开放,乡贤和村民自发担任向导和解说员,为游客讲述海安的抗倭历史和文化故事。

“这几天纪念馆特别热闹,好多朋友都提前给我来电话,要趁着会市来参观。”海安乡贤钱成华放下手头工作,在蒋幼山故居纪念馆当起了亲朋好友的解说员;海东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平在协调现场值守工作的同时,也给游客当起了向导,介绍起海安的抗倭历史。

“文化的加持,让商贸功能弱化的海安会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岑剑表示,会市的举办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海安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古城特色,推动文旅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座充满魅力的传统古城。在会市筹备阶段,海安工作片便与各主办村社、乡贤紧密合作,深入挖掘并展示当地的文化民俗、特色小吃等,确保会市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传承海安百年会市品牌。

【记者手记】

时隔四年,海安会市华丽回归,赚足一大波人气的同时,更是让塘下政府工作人员“忧心忡忡”:如何提供服务,才能让市民拥有更好的体验感?要提供哪些保障,才能让现场井然有序?

特警支援海安会市(特约记者 徐洪娒/摄)

记者了解到,会市前夕,市委常委、塘下镇党委书记刘建敏牵头,召开海安会市工作会议。会议成立清明会市管理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和现场指导组、交通秩序管理组、经营秩序管理组、消防安全管理组、宣传文化市场管理等多个工作组,来应对会市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会议还与鲍田派出所、市交警大队塘下中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塘下中队、市场监管局塘下分局、塘下卫生监督所等18个部门、站所签订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

临时接警点(特约记者 徐洪娒/摄)

会市期间,塘下镇抽调了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和维稳工作中。会市现场,身穿制服的民警和红马甲的志愿巡逻队成员随处可见,他们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游客和摊主的安全。此外,该镇还在海安工作片大院、镇海村办公楼停放了两辆消防车,海西村办公楼旁停放了一辆简易消防车,并设置了13个灭火器材安放点,配备了13只35公斤推车灭火器、29只4公斤灭火器和20只3公斤灭火器,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针对集市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海安工作片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治安刑事案件、消防安全事件、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防踩踏应急事件等突发事情的分类,逐一配备相应联系人。一旦有突发情况,各有关单位、责任人需及时报告,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和人员到位,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这里,我想应该感谢这群辛苦的人,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眼前这场热闹且有序的“盛会”,尽管人山人海,仍能触摸古城的温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