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石头记》

林妹妹何时被带到了西方?

谁在用不同的语言讲述宝黛奇缘?

西方人如何评价这古今第一奇书?

为什么海外读者走不进大观园?

追随译人的足迹

跟踪经典的远航

探究交流的缺憾

——本版为你揭示《红楼梦》在海外的命运

①红楼梦英文版(杨宪益译)

②红楼梦法文版

③红楼梦德文版

④红楼梦英文版(霍克思译)

⑤红楼梦日文版

在西方世界中,英国最早翻译《红楼梦》,且英译本最多。百年多来,尽管英国人对《红楼梦》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流传也日益广泛,但到目前为止,这部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莎士比亚的故乡仍然还是属于“象牙塔里的经典”——是高雅的,是唯美的,也是寂寞的。

英国人节译《红楼梦》作为学习中国官话教材

19世纪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时期,《红楼梦》开始流传到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红楼梦》最早是传入英国,英文的译本也多于其他语言的译本。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翻译了《红楼梦》片断,发表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杂志第2卷上,题为《中国诗歌》。这段译文的内容是黛玉初见贾宝玉的场面。1842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在《中国话》浙江宁波版上发表了《红楼梦》的浓缩译文,选译了原著中的几段文字。曾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英国人波拉翻译了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于1868年开始连载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杂志》上。这些《红楼梦》的片段摘译,并非是为从文学层面上阅读欣赏《红楼梦》,而是为英国人学习中国官话提供教材,也为后来的《红楼梦》英译本做了铺垫。

1892年,前英国驻澳门副领事裘里翻译并发行了《中国小说红楼梦》,译至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译本分两册,分别在香港和澳门出版。这是19世纪英国出版的最早一部《红楼梦》单行本,也是西方各国中最早的一部译本,它代表了19世纪英译《红楼梦》的最高水平。

霍克思全译《红楼梦》他曾参加过我开国大典

尽管早期《红楼梦》的英译本既最早且最多,但都是摘译本和节译本,而且有着不少硬伤和瑕疵。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思和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分别推出了《红楼梦》英语全译本,《红楼梦》的英语翻译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在20世纪的中英文化交流史上,以自然科学见长的剑桥大学推出了李约瑟博士的巨著《中国科技史》,而偏重人文学科的牛津大学则有霍克思教授的英语全译本《红楼梦》,成为20世纪中英文化交流史上两朵最为绚丽的奇葩。

英国企鹅出版社分别于1973、1977和1980年出版了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思()翻译的三卷八十回全译本《石头记》。后40回则由他的汉学家女婿闵福德()再分两卷译完。由此,西方世界第一部《红楼梦》全译本诞生了。霍克思成功实现了译本的英语母语文学的特质,较好地实现了中西文化的翻译对接,表现出个人的非凡才华,成为最受认可的《红楼梦》英语译者。亚马逊上的留言对该译本的评论都非常高,打出五颗星,普遍认为一旦投入其中就爱不释手,读完了仍觉得意犹未尽,惘然若失。

大卫·霍克思于1923年7月6日生于伦敦,2009年7月31日在牛津去世。根据《卫报》刊登的讣闻,他早期在牛津大学就表现出在东方语言方面的天赋。1945年,他在牛津转学汉语。1948年到1951年,霍克思到北京大学做研究生,这段求学生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过去,便是我的梦想。”

1949年10月1日,霍克思也和北京大学的中国同学们一起,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庆祝游行人潮中,走过天安门城楼时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则答以“同志们万岁”。霍克思后来回忆说,毛泽东认出了北大的学生,特地换了一种答语:“同学们万岁!”这或许说明毛泽东与北大的渊源,但也有可能是学生们听错了毛泽东的湖南口音。

1959年,36岁的霍克斯发表了《楚辞》英文版,同年成为牛津大学中文系教授。在中国同事和红学家吴世昌的鼓励下,霍克斯着手准备《红楼梦》的翻译工作。在和企鹅出版社接洽后,为了全身心投入到翻译全本《红楼梦》这件开创先河的大事中,霍克思辞去了牛津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教职。为了翻译中国文化而辞职回家,霍克思应当是国际汉学界中的第一人,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文版,至今在西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经典地位,此后西方再未产生新的《红楼梦》英译本。在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他的英国夫人戴乃迭合译了120回本《红楼梦》,三卷译本由北京外文出版社于1978-1979年出版,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译文流畅、准确,深受英语世界读者的欢迎。

象牙塔里的《红楼梦》不是泡杯下午茶就能读进去的

与中国图书市场上外国文学经典著作魅力不减相比,目前,英国每年只有3%的出版物种类是翻译类图书,中文图书的英译本就更少。据企鹅出版集团人士的介绍,在英国图书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中国图书中,霍克思翻译成英文本的《红楼梦》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每年在英国可以卖出几千册。但是,这本东方文学巨著在英国的读者群依然很小,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象牙塔内,读者多是对中国文化有特殊情感和机缘的特定人群,很难说它已为英国大众所阅读和喜爱,有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就是所谓吃中国文化饭的汉学家,也不能说都对《红楼梦》心领神会。例如,1842年英国汉学家卡尔·居茨拉夫发表了题为《红楼梦或〈梦在红楼〉》的文章,在他的笔下,“《红楼梦》不过是一部妇女闺阁琐事杂录,情节毫无兴味可言,叙述又冗长,令人生厌。”

不难理解,《红楼梦》凝聚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就是中国人如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是难以读得下去,更遑论西方人。自《红楼梦》传入英国170多年来,英国汉学家写出了数十篇介绍和评论《红楼梦》的论著,出版了包括霍克思全译本在内的多个译本,已属难能可贵。

有关注亚马逊上英国人购买中国文学作品的网友撰文认为,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英国读者对《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的认可和接受都要比《红楼梦》高。《红楼梦》显得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本书的中国文化气息确实太浓,很难被现代的外国读者接受。《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战争,伊利亚特般的宏大叙事,《水浒传》中的英雄豪侠,罗宾汉般的传奇色彩,《西游记》中的神鬼大战,魔戒般的玄奇体验,都可以吸引西方读者为之倾倒。而作为中国文学最顶点的《红楼梦》,却不是英国人随便泡杯下午茶就能读下去的。

“>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