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首日,不少老师前来考场陪考。图为在华南师范大学门口,考生给陪考老师扇风降温。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李细华 摄

“你在哪儿?到考场了没?”戴眼镜的韩凤伟老师对着花名册一个个地打电话询问,在确认考生顺利抵达考场后,她才安心地在考生名字后郑重地打“勾”,“一个都不落下”。

韩凤伟是广州海珠中学13名陪考高三教师中的一员。与其他学校不同,这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女占90%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家长大多在外做生意或务工,平日里很少时间陪伴孩子。

170名参加本次高考的外来工子弟没有父母的陪伴,但他们并不孤单,因为有13位陪考老师的全程呵护与陪伴。两天的陪考,背后是老师与学生无数个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

2015年高考两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贴身”跟随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海珠中学的“送考团”,见证这些高考“贴身保姆”的苦辣酸甜。

为了苦读的学生她“委屈”了自己孩子

7时20分整,身穿大红T恤、戴眼镜的副校长赵翔第一个来到了中大附中的门口,此时,考场零星地来了几名考生。“每年高考我们老师都约定7时50分到,班主任则是7时30分。我住得近,所以来得早。你看,这几个都是我们的学生。”赵老师憨憨地笑着。

对于住得远的陪考老师来说,能准时抵达考场并不容易。家住东圃的陈凤珍老师清晨5时30分起床,随即火速赶往公交站,坐上6时30分的班车赶往考场。

30多岁的语文老师刘美仁住在棠下附近,身为班主任的她只要上班都坚持改完作业才回家。海珠中学晚自习结束是8时45分,一般改完作业就意味着最早也要到晚上11时才能到家。刘美仁有个4岁半的女儿,孩子每次撒娇说的最多的是:“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去上班”,作为母亲的刘美仁很是愧疚,“因为忙,每天只能挤出一丁点时间陪女儿玩,更谈不上教育了。”但为了苦读的学生,她选择了“委屈”自己的孩子。

7时45分,执教40年的“司令”——广州海珠中学党委书记毕嘉瑷到场,她2005年来广州海珠中学任教,十年来,她坚持每年都来送考。“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学生虽然很独立,但老师的送考不仅可以为学生加油鼓劲,也能处理紧急事件,让每位考生都能顺利到达考场。”

【1】【2】

无论在学校还是家乡考生一个都不能落下

临近8时,一位高大男生急匆匆地跑来,很小声地向赵翔副校长报告:“老师,我的身份证过期了。”这名粗心“大个儿”的身份证昨日过期了,但忘了跟校方报告。

听完这名考生的报告,赵老师迅速拿出写有校方盖章签字的证明书递到该考生手里。“每年针对高考,我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像这类身份证过期的情况,学校早已备好8份左右的证明书随身携带以应对”。级长蔡老师告诉记者。

根据广东异地高考“三步走”方案,明年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才会全面放开。海珠中学作为一所有1800多名外来工子女的民办中学,每年都会流失不少非广东户籍的高中生。

对于回乡的外省考生,身为班主任的韩凤伟也不忘对着花名册逐个确认,在挨个打电话确认所有考生已顺利到达考场后,韩凤伟才放下了心。“高考是一辈子的事,确保每名考生顺利到达考场我才安心。”韩老师反复强调。

他们在课室外守护衣服可直接拧出汗水

“来,高三(二)班到这集合!”送考团里,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面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叫赵丹婷,2011年一毕业就来到海珠中学任教高三物理,作为班主任,又是首次送考,她做起事来事无巨细。前辈教师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高三班主任事情多,压力大。家住赤岗的她每天要6时30分出门赶往学校。“虽然很累,但是一切都是缘分”。说完,有些疲惫的赵丹婷又满怀热情地和每一位考生握手击掌,“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在海珠中学的13名送考老师中,还有一位可爱的“长老”——今年刚满60岁的历史老师刘建国。从武汉来到广州任教,刘建国嫌自己闲得慌,又因为喜欢和同学聊天,他的办公室常年大门敞开,欢迎学生前来“骚扰”。正是这份“初心”,他在海珠中学带出了6届高考生,“我想再坚持两三年吧,等我做不动了再说!”刘建国笑呵呵地说。

民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经费较少,教学硬件设施相对不足,老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付出更多。考前一周,全校高三学生统一自习。为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又不干扰学生,老师纷纷搬一张桌子“全天候”地值班在课室外。学生在空调房的舒适环境中自习,而老师在炎热酷暑下只能拿着试卷扇风。赵翔说,每年这个时候,所有老师都会自备两套衣服,一天下来,衣服都可以被汗透得直接拧出水。

开考铃声响起才吃早餐已成他们的惯例

早上9时,开考的钟声响起,老师齐声高呼鼓掌,为考场里的学生打气。“现在可以去吃早餐了!”把孩子们都送进考场,海珠中学的级长蔡老师才记起招呼大家去吃早点。

送完考生入场、铃声响起才吃饭,已经成他们的惯例。“今天点了菠萝包,寓意‘包过’;要吃粽子,寓意‘高中’”。一行人在饭桌上开始兴冲冲地研究起菜谱,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休息一个多小时后,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送考老师又匆匆赶回校门口翘首等待……下午2时送来,5时送走,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我们不怕累,就是希望这些外地的孩子们能有更好的教育。”赵翔说出了送考老师的心声,作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员大省,广东今年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让这群辛勤的园丁欣慰不已。

“今年,符合条件的外地中职学生能报考高职学校。明年,咱们学校里符合条件的外地生可以留在广东高考了!”说到这,赵翔有点激动。不过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他喜中有担忧:“今后如果实行高中选课走班制,场地和师资有限的民办学校将迎来很大的挑战。”他希望未来的新政能考虑民校的生存环境,直接购买服务,真正实现普惠。(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李秀婷 实习生 何雅柔)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