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1914年5月7日生于菲律宾奎松省,原名叶启亨。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是新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叶飞幼年回国求学,求学期间开始参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叶飞没有学过军事,没有上过黄埔、抗大,是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逼迫他领导军事斗争的。在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下,叶飞学会了游击战。闽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时,叶飞觉得军事工作非己所长,提议由阮英平、范式人两位同志率领部队上前线,自己留在福建地方工作。但是,东南分局没有同意叶飞的意见,认为他离开部队不好,决定范式人留守闽东,仍由叶飞和阮英平同志带队伍上前线。叶飞自己说过,是“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我就带部队,过戎马生涯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932年8月,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叶飞以市委特派员的身份,赴闽东视察工作,以加强对当地武装斗争的指导,创建闽东苏区。叶飞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闽东,叶飞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地方武装斗争,担任红军独立团政委。之前,叶飞主要做党团的工作,既缺乏军事知识,又缺乏作战经验。有一次,叶飞和曾志在山头观察敌人的动向。敌人的子弹向他们所处的方向飞来,有时像哨子那样“呜呜”响,有时却是“噗噗”的声音。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呜呜”响的子弹离人较高较远,对人不会造成伤害;而“噗噗”响的子弹就落在人的附近,对人十分危险。而叶飞那时候接触战斗场面还不多,辨别不出子弹的方向和高低。他听到子弹“呜呜”从头上飞过,仍把脖子缩一下,而子弹“噗噗”地落在他脚附近,反而没有什么反应。叶飞是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学会战争的。他脑子灵活,虚心爱学,注意总结吸收同志们的建议和经验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战争知识。
1935年1月,敌人分四路向闽东苏区进行“围剿”。叶飞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福安陷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中。生死存亡之际,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洋面山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由叶飞主持,闽东特委代理书记詹如柏、闽东苏维埃主席马立峰、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副师长赖金彪、政治部主任叶秀藩等人参加。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会议形成了两种意见:詹如柏等坚持保卫苏区,主张“和苏区共存亡,与敌人决一死战”;独立师的同志认为“保存实力,跳出包围圈,开展游击战争”才是对的。特委会开了一夜仍未取得一致意见。叶飞的态度成为关键。
叶飞根据自己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不赞成“和苏区共存亡,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口号,认为只有保存了有生力量,保存了独立师,才能坚持斗争。如果独立师被消灭了,闽东苏区就会垮台。叶飞对大家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苏区当然要保卫,但跟苏区共存亡、决一死战是不对的,这样保卫不了苏区,我们应该主动把苏区变成游击区,用游击战争对付敌人,才能不被敌人消灭。地方被敌人占领,我们上山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斗争,敌人拿我们没有办法。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都有经验。现在敌人已经把我们围住了,死拼,和苏区共存亡,那不是正好被敌人一网打尽?独立师要不要和敌人打一下呢?要和敌人打一下,不打就跑掉不好,群众会有意见。但要好好研究打的方法,我们不能硬拼,要保存自己,给敌人一个打击就行。”
与会的同志接受了叶飞的意见,并当即做出决定:独立师给进攻的敌人一个打击之后,即转移到苏区外围,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游击区以支持和配合苏区坚持斗争。苏区被敌人占领后,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在原地坚持,上山打游击,把苏区变成游击区。
根据部署,1月15日,西竹岔战斗打响,这是独立师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战斗,是一个消耗战,没有什么缴获。但这一战给深入苏区的敌人一个迎头痛击,对于以后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是有意义和帮助的。
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
1938年1月,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下辖三个营。10月,六团进入苏南敌后茅山地区,隶属陈毅任支队长的第一支队。
六团初进敌后,面临着新的转变。第一个转变是:过去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军,现在的作战对象是日军。过去是在本乡本土作战,现在是在江南敌后作战。第二个转变是:过去是山地游击战,现在要在交通发达的平原、河网地区进行游击战。
面对的困难也不少。首先是语言不通,绝大多数的闽东战士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苏南话,苏南群众当然听不懂闽东话。闽东部队在红军时期开展游击战争的特点是依靠群众,群众工作在先,军事行动随后,现在语言不通,就困难重重,变成了聋子、瞎子。其次是敌伪据点星罗棋布,犹如梅花桩,而且铁路、公路、河流纵横,交通发达,消息传递迅速。六团由皖南到茅山的进军路上,8天就打了7仗,地形、敌情不明,敌人行动快速,常常被动应战。第三是在丘陵、平原、河网地区作战没有经验,没有了深山密林,一望无际,空空旷旷,没有任何荫蔽,就像失去了依托之处。连宿营放哨都不知道哨兵该如何放。老经验不管用了,新的一套还没有学会。
总不能老是被动应战,叶飞想到用化装奇袭的老办法,打一个小胜仗,鼓舞士气,积累经脸,积小胜为大胜。此后,第六团以夜袭、奔袭、奇袭和伏击等手段,在白兔、高庙、宝埝、下蜀、龙潭、延陵等地与日寇作战,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除积极寻机打击敌人外,叶飞第六团还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发动群众,扩军,巩固了茅山根据地。
根据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陈毅决定抽出叶飞第六团向东路地区发展。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束缚,第六团使用“江南抗日义勇军”的番号,称“江抗二路”。行前,陈毅给叶飞和第六团写了一封亲笔信———《献给良团全体同志》(良团是第六团代号),陈毅交代了三件事,作为第六团胜利前进的法宝。陈毅指出的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提出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陈毅还写道:“你们能够想象,如果本军东征不打胜仗,还能有今天的声誉,今天的发展,今天各方面的同情和拥护吗?战斗的胜利依靠大家英勇为国牺牲的精神,依靠指挥员适当指挥和战斗员的英勇作战,依靠于广大人民的协助,不了解这些必然百战百败。”
东路地区,指的是长江以南,沪宁铁路两侧,武进以东直到上海的狭长地带。这一地区情况复杂,日、伪、顽势力都很强大,斗争形势艰巨。陈毅的信给了叶飞很大的启发,为了鼓舞士气,树立抗日群众的信心,扩大“江抗”的政治影响,叶飞按照陈毅“战斗胜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枢纽”的指示,和地方组织商量后,决定在沪宁线上的浒墅火车站打一仗。沪宁铁路是日军腹心交通要道,浒墅关车站是沪宁铁路中段的重要据点。经过周密部署,6月24夜,浒墅关车站战斗打响。由于浒墅关车站东西距离苏州、无锡不过一二十公里,周围据点密布,骄横的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会遭到新四军的袭击,惊慌失措。新四军战士以一当十,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全歼了该部日军,并迫使沪宁铁路停运了三天。
这一仗震惊了日军,鼓舞了东路军民的抗日志气,扩大了“江抗”的影响。上海和香港的一些中外报纸,发表了消息,刊登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关于这次战斗的通讯。
浒墅关车站战斗后,“江抗”向东进入常熟地区。很快,叶飞带领“江抗二路”,在长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初步建立了以阳澄湖东塘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9年底,新四军挺进纵队成立,叶飞任纵队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
只要你坚守一个星期
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调集万余兵力,向新四军第五支队领导机关所在地———半塔集大举围攻。陈毅令叶飞昼夜兼程增援,4天之内,叶飞率部打了3个胜仗,与增援的兄弟部队一起取得了半塔集保卫战的胜利。
半塔集保卫战胜利结束后的一天,时任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找叶飞进行了一次长谈。此次刘少奇来华中,就是为了解决苏北问题,把新四军和八路军联成一片,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刘少奇告诉叶飞,要解决苏北问题,就要从韩德勤手里将苏北夺过来。因此,顽固派在华中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时,必须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部队对付顽固派的围攻,孤军坚守一个星期。衅自彼开,我们就可以增援,八路军部队南下,皖东部队向东,江南部队向北,到苏北来消灭韩德勤。
刘少奇找叶飞谈话,就是要叶飞担负起这个引敌围攻、孤军坚守、待援歼敌的任务。考虑到以己两个团对抗韩德勤的十几万顽军,叶飞提出,兵力太少,守一个星期可以,一个星期以后怎么办没有把握。刘少奇明确地说:“只要你坚守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以内是你的责任,一个星期以后就不是你的责任。”刘少奇讲清楚后,叶飞痛快的接受了任务。
叶飞没有打过半塔集这样的仗,之前打游击战,主要是攻袭、伏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按照刘少奇交代的任务,现在是固守待援。为了胜利完成任务,叶飞专门研究了半塔集保卫战的经验。叶飞请直接指挥坚守半塔集的周骏鸣副司令员、赵启民参谋长等介绍了指挥作战的经验,并由他们陪同详细观察了地形和工事,了解兵力部署情况和战斗过程。
5月,按照中央部署,叶飞部返回江都大桥地区。17日,挺进纵队在吴家桥地区粉碎日伪军的大“扫荡”后,暂时撤到郭村休整。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指挥李长江部在顽固派挑唆下,集结13个团的兵力,围攻郭村。新四军被迫自卫还击。叶飞根据半塔集保卫战的经验,遵照刘少奇固守一至两个星期的要求,进行了周密部署,采取积极防御、阵前短促突击的方式稳定阵地。
6月28日拂晓,郭村保卫战打响。29日,新四军苏皖支队赶来增援。30日,新四军两个营向扬(州)泰(州)线出击,占领重要据点宜陵,歼其3个支队(团)部。7月1日,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鲁苏皖边区游击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团)陈玉生部和第二纵队第二支队第五大队(营)王澄部举行战场起义。7月2日,国民党军集中所有兵力和火器向郭村进攻,以整团整营兵力冲锋。新四军顽强反击,至下午3时许,国民党军对郭村的围攻宣告失败。此次战斗历时8天,共歼国民党军3个整团,俘700余人,缴获步枪600余枝、轻重机枪10余挺。郭村保卫战打开了局面,新四军占领了宜陵到塘头这一地区,使郭村地区和吴家桥地区连成一片,成为新四军“对苏北之进攻出发地”。
鱼儿进网啦,总想赶快扳起来
新四军黄桥抗日根据地建立后,韩德勤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而后快。1940年9月,韩德勤将李明扬部、陈泰运部及保安第三旅编成右路军,将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一旅编为左路军,向驻泰兴县黄桥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进攻。经过新四军统战工作,右路军态度犹豫,进展缓慢。左路军是进攻主力,大胆冒进,于9月5日攻占营溪。
陈毅计划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后发制人、分割围歼的战术,歼灭顽军主力左路军。陈毅嘱咐大家,不是一一七师到古溪就打,还要引诱他深入一点。古溪正好在黄桥、曲塘的中间,相距各20余里,要是把一一七师再放过10里,脱离他们后方,离曲塘就有40里了,如果到了古溪就打他,后路不容易切断,也就不容易歼敌。但是,新四军战士们士气高涨,求战心切,指挥员也不习惯后退。粟裕、叶飞、王必成、陶勇等人商议后,决定5日晚发动反击。陈毅得到报告之后,反复询问:“能够切断进攻古溪敌军的后路吗?”最后说:“那好吧,你们这么有把握嘛!”
结果由于反击过早,没有完成歼灭韩军主力的既定任务。战斗结束后,陈毅在前敌指挥所对叶飞、王必成和陶勇三个纵队司令员说:“有把握,有把握,包打,好,包到哪里去了?叫你们不要急,把他放进来再打,硬不干。看,你们打得好吗?还不是放跑了?”最后也只能说:“好吧,也是我同意了的,没得话说了,接受教训吧!”
叶飞后来回忆说,诱敌深入等战法,连没有听过炮声的学生也能够写篇论文,说个一二三的,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鱼儿进网啦,总想赶快扳起来,能耐心,可得有军事修养啊!我们几个冒失鬼没有打好,却使我们有不少长进,我们才真正懂得了“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这门学问。
正是有了古溪的教训,才有了黄桥决战时的诱敌深入。
1940年10月,韩德勤调集了包括其精锐主力在内的26个团3万余人,兵分三路进攻黄桥,与新四军决战。此时,新四军在黄桥地区仅有7000余兵力,顽我力量悬殊,形势严峻。新四军的战略部署是,以第三纵队坚守黄桥,第一、第二纵队隐蔽于顽军主攻方向两侧,并先以一部采取运动防御,诱其进入我黄桥阵地前沿,即全线出击,以分割包围手段,逐一歼灭之。
4日下午,韩德勤部嫡系翁达独立第六旅攻至黄桥以北3公里处。此时,叶飞正冒雨在阵地前的青纱帐里观察顽军动向,见顽军进入预定的伏击圈,马上电话报告陈毅,建议立即出击,把顽军切成几段,一举歼灭。陈毅批准了叶飞的建议,命令二纵队配合一纵出击,首歼翁旅。叶飞当即命令一纵出击,在二纵配合下,将独六旅切成几段,分割包围。经过3小时激战,独立第六旅大部被歼灭,中将旅长翁达兵败自杀。翁旅被歼灭后,叶飞立即指挥一纵协同二、三纵参加歼灭韩德勤军主力第八十九军的战斗。6日,敌八十九军被歼灭1.1万人,军长李守维坠河而死。韩德勤见败局已定,绝望中率残部向兴化方向逃去,黄桥决战胜利结束。
指挥员要善于主动地把握局势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叶飞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第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和苏中第三分区地委书记。
军部重建后,日寇妄图围歼新四军军部及主力,占领苏中、苏北,遂加紧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日寇头目狂妄夸称,要以“闪击战打击陈毅及其重建之军部”。
1941年夏,日军旅团长南浦襄吉纠集日伪军1.7万余人,兵分四路向盐城进犯,国民党顽军趁机也向新四军腹背攻击。时值雨季,盐阜地区江河横流,给军部等后方机关的活动带来极大不便,日寇汽艇却可以在水网区域猖狂窜犯,严重威胁新四军后方机关安全。
叶飞等一旅的几个领导人看到军部危急,认为在战争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形势紧急而必要时,不能坐等上级指示,作为一个指挥员要善于主动地把握局势。
日寇为了发动这次“扫荡”,调整了长江北岸沿江一带和运河沿岸的兵力部署,为围歼新四军军部,日伪沿江各据点的兵力都抽调向北“扫荡”,兵力空虚,有可乘之机。叶飞决定主动出击,配合军部,运用“围魏救赵”之策,攻敌所必救,协助主力第三师解军部之困。在三分区主动发起进攻,配合盐阜区反“扫荡”,调动敌人。
考虑到只有一、二两个团的兵力,叶飞便将伪军在三分区的中心据点古溪作为第一个攻击目标。古溪靠近黄桥,能触动鬼子,有使日寇回兵的可能。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以伤亡不到100人的代价,全歼伪军一个团,攻下了古溪,并乘胜攻占黄桥。随即,叶飞集中三分区地方武装四面出击,一旅与地方武装、民兵紧密配合,横扫三分区内各敌伪据点,敌伪长江之滨的重要据点天生桥,被泰兴独立团奔袭攻克,威逼敌长江交通线。虽然占领了三分区敌伪据点的大部,但盐阜地区日伪不为所动,继续“扫荡”。叶飞以三分区武装围困泰兴城后,即命一旅主力进逼日寇旅团部所在地泰州,三面围住,进行佯攻。南浦襄吉才不得不从盐阜地区南撤,回援泰州,军部之围遂解。
在日军离泰州半日路程时,叶飞撤了泰州、泰兴之围,将主力集结在根据地腹地的古溪、营溪地区,待机应敌。日军在泰州扑了个空,恼羞成怒,企图与一旅主力决战,遂向泰州以东“扫荡”。此时,叶飞率部队灵活的转至敌人背后,奔袭泰兴以西日军据点姚家岱,一举攻克。日军闻讯后,又从东向西追击一旅,叶飞待日军迫近时,又在夜间由姚家岱急行军向南,东返根据地腹地南部集结。叶飞用这种急行军的方式,使日军疲于奔命。许多时候,新四军与日伪军都是擦肩而过,双方只隔三、五里路,但敌人毫无察觉。日军两次扑空,只得撤回泰州老巢。
叶飞使用“围魏救赵”之策,与敌人打圈圈,取得反“扫荡”的胜利,给刘少奇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也受到了陈毅的赞扬,陈毅问叶飞:“从哪里学来的?”叶飞老实回答:“是从战争中摸索出来的,也可以说给鬼子逼出来的。”
用钓大鱼的办法
1947年2月,叶飞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
1948年5月,国民党军为摆脱中原战场被动局面,一面做重点防御,一面调集重兵,企图与中野主力或华野西线兵团决战。
5月中旬,朱德代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亲临濮阳视察。14、15两日,朱德分别接见了兵团团以上干部和连、排、班及士兵代表,并做了亲切讲话。朱德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肯定了兵团三个纵队的光荣历史。朱德还以风趣形象的比喻,阐说了在中原地区歼灭敌军主力的战术。朱德说:“我替你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钓大鱼的办法。钓住这条大鱼你不要性急,不要一下就扯上来,这样就把这条大鱼钓到手了。对第五军就要用这个办法,要用‘引’的办法。它来攻,我就退,有条件就阻击一下,没有条件就不阻击,把它拖得很疲劳,弹药也消耗得差不多时,再用大部队去奔袭歼灭它。你们一定要下决心钓到一两条这样的大鱼。”华野在豫东战役中就钓到了大鱼。
6月,豫东战役打响。17日,陈士榘、唐亮指挥第三、第八纵队向开封守敌发起攻击。叶飞率第一兵团第一、第六两个纵队在曹县以西,陇海线以北,阻击国民党军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西援,保证陈唐兵团有足够的时间攻下开封。叶飞采取交替掩护、节节阻击的办法,大量杀伤敌人。22日晨,开封解放,守军整编第六十六师被全歼。在叶飞第一兵团的顽强阻击下,援敌邱清泉部只前进了15公里。
华野攻克开封,国民党内一片震惊。蒋介石一面令邱清泉兵团等部继续向开封攻击前进,一面令区寿年兵团由陇海线以南迂回开封。华野将计就计,决定由攻城打援变为弃城打援,主动让出开封,歼援敌于运动之中。
叶飞受命指挥突击兵团(由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两广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组成)隐蔽集结于民权地区,实施南北夹击,围歼区寿年兵团。27日,邱清泉、区寿年两兵团之间形成了40公里的间隙。叶飞指挥突击兵团快速跃进,将区寿年兵团的兵团部及整编第七十五师、新编第二十一旅分割包围于龙王店,将整编第七十二师包围于铁佛寺地区。29日晚,突击集团主力攻占龙王店外围各村落,经两昼夜激战,于7月1日,歼灭新编第二十一旅及整编第七十五师第六旅。接着,对龙王店守军发起总攻,激战至2日凌晨,歼灭区寿年兵团兵团部和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部,俘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及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长沈澄年。
围歼区寿年兵团开始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急令黄百韬兵团西援。依据情况变化,粟裕、叶飞等突击集团首长决定:主力东移,求歼运动中的黄百韬兵团。2日晚,突击兵团向黄百韬兵团全线出击,实施合围,激战至6日晨,歼其3个多团,黄百韬兵团余部缩踞帝邱店地区顽抗。
这时敌情已变,数路援敌已经逼近,加上连续作战,华野攻击部队有了很大伤亡和消耗,为保持主动,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7月6日晚华野主动撤出战斗。
“吃一堑,长一智”
1949年2月,叶飞任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5月参加上海战役。根据解放上海的作战方案,首先攻占吴淞、高桥(浦东),断敌海上退路,然后攻占上海市区。根据作战部署,十兵团(缺一个军)为西路军,担任攻占吴淞的任务。
5月12日,解放军对上海外围发动攻势。上海外围阵地第一道防线很快被全部攻占。13日晚开始,攻击外围阵地第二道防线的战斗开始。十兵团从吴淞的西侧猛扑月浦、刘行、杨行地区。这一带地形平坦,射界开阔,国民党军建有大量的钢筋水泥碉堡群,并构筑了铁丝网、鹿砦、竹签、壕沟、木桩、地雷等障碍物。经过13日晚至14日拂晓对月浦、杨行的彻夜激战,第十兵团不但正面攻击受阻,实行翼侧穿插亦没有成功,由狮子林、月浦、杨行、刘行到吴淞口的六七十公里,是敌人永久性设防的要塞地域,要在一天之内攻克这一要塞地域到达吴淞口,是完全不可能的。叶飞决定放弃于15日到达吴淞口的原定作战部署,转而采用迫近作业攻坚战术,逐段、逐点攻击,并将战况和自己的部署意见报告野司。
叶飞一面下令月浦、杨行各部停止攻击,巩固既得阵地,一面认真研究攻打钢筋水泥碉堡的战术。叶飞等兵团领导还深入各军,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冒着生命危险赶赴前沿阵地,查看敌情、地形,并与指战员们一起研究敌军的战术特点。在叶飞的号召下,通过召开阵前“诸葛亮会”等形式,发扬军事民主,自下而上的总结经验教训。很快形成了名为“锥形攻击”的战法。
十兵团改变战术后,不再进行直线攻击,而是先以火力覆盖敌阵地,然后以突击队爆破敌碉堡,以迫近作业方式,步步为营,不断挤占国民党军阵地。如此一来,伤亡大大减小,虽然每天进展并不很大,但还是不断前进,国民党守军的斗志则越来越弱。22日,月浦守敌伤亡大半,余部撤逃而去,月浦被克。
23日,上海外围阵地全部被三野部队攻占。“吃一堑,长一智。”战术改变了,战役发展也主动了。野司重新调整部署,决定提前从正面发起攻击。23日夜,上海战役的总攻开始了,叶飞命令部队发起总攻,要求各部队大胆分割,勇猛穿插,在运动中围歼敌人。
27日,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上海彻底解放。当日中午,叶飞的十兵团接到三野首长电示:未担任警备任务各军于战斗结束后撤至市郊休息,十兵团全部进行入闽准备。战袍未解,叶飞率部踏上新的征程。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