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7时15分,萨缪尔·巴伯的《柔板》响起,上海大剧院寂静哀伤。这是当晚演出节目单上没有的曲目,是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率乐队用音乐在祭奠“11·15”火灾中遇难的亡灵,寄托这座城市及其民众对罹难者的哀思。演奏前,余隆特别请求观众“此曲后,请不要鼓掌”。

伯恩斯坦曾在巴伯去世后第6天的音乐会上,指挥纽约爱乐以此曲悼念作曲家本人。奥立弗·斯通在电影《野战排》的引用更为经典,直升机上的美军眼睁睁看着深陷重围的战友被炮火所吞噬,血色黄昏中传来静谧柔美的乐曲,交织出火与死的悲情挽歌……曲终,全场观众与音乐家们一齐肃立,为遇难市民默哀,祝祷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这是一台名为“马友友琴动波西米亚”的音乐会,是马友友23年后与上交的再次牵手。显然当晚的听众不少是友友的忠实“粉丝”,当这位如今国际乐坛最有人气的大提琴家快步上台时,观众席爆发出等待已久的喝彩声。

友友依旧是优雅迷人的,又是无畏无惧的。琴弓挥出,琴弦魔舞,他大幅度地摇曳着身体,时而笑意盈盈顾盼生姿,时而满面通红气喘如牛全身紧缩运弓如飞。第一乐章后,他半起身回首四顾,用微笑的眼神向各声部的solo乐者一一致谢,乐队仿佛瞬间收成一双温暖的巨翼,环抱于这位音乐巨子的身后。

有人说,马友友的演奏“太好看”所以“只能听不能看”(容易为之分神)。就算闭起眼睛,你仍然可以感觉他在山野间赤足奔跑,在小溪旁凝视一朵水仙,在爱人的发间发出快乐叹息……因为,演奏之于他,是戏剧、是热血、是生命,他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在爱着呢。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于罗斯特罗波维奇与卡拉扬是珠峰,于杜普蕾与巴伦伯伊姆则是幻景。而马友友与余隆的惺惺相惜,又赋予这支大提琴神作以不同的个人色彩。德沃夏克本是捷克民族的音乐圣手,波西米亚风情中从来就割不断与亚洲音乐的千丝万缕;而马友友更在弓弦中糅入西方演奏家极少用的滑音手法——那游子的泪光和远去的乡愁呵,从未如此平仄入声、幽咽婉转、息息相关。

深究起来,近些年,马友友都致力于跨界音乐的演绎,由于自己的华裔身份,他也积极投身于“丝绸之路计划”音乐项目,东西方各地音乐在琴弦之间融会贯通。马友友越来越“世界性”了,而他在演出前表示:“中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同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就成了‘最世界’的音乐。”

最后的返场了,记得就在同一个舞台,他曾用小两节的巴赫瞬息石化了全场鼎沸;也曾用一曲《卧虎藏龙》“类二胡”地涂抹大漠风光,让人哑然失笑。但这一次,马友友并没有如“粉丝”所期盼地加演一曲独奏。五把座椅围出半圆,当晚领衔弦乐声部的四大首席李伟刚、李宏刚、蒋逸文、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出列——马友友牵手曾同样传奇的“上海四重奏”?这真是一个太意外而极富喜感的画面!

舒伯特温暖的诗性光芒里,马友友不再是明星,很多时候他只是恭谦的拨弦,甘做托起小提琴声部的底色背板。可是,实在无法形容五把提琴相濡以沫的那份美好,“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本报记者 邢晓芳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