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国之根本,分毫不能让。在农村,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更为重大,不仅关乎国土,更关乎个人家庭生存,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现在的观念却在不断转变,主要的原因发现现在的土地已经养不活人了。
农民种地增加收入的方法不过三个,减少成本,增加产量,提高粮食价格。
然而从95年开始,粮食价格可以说是稳定几十年,基本上没有啥变化,虽然产量较之以前增加了一点,同样成本也在大幅度增加,农药化肥、人工油价等农资价格全面上涨,而造成的结果就是种地难以维持当下高成本的生活。
因而土地抛荒现象不断出现,毕竟种地收入低、赚钱少,干一年不如出门打工一天。为了稳固粮食安全,国家推行土地流转政策,外来资本进入农村流转土地,不愿意耕种的农民把土地租赁给种植大户。
为了推进土地流转,不少地区对流转土地进行补贴,而流转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例如稳定粮食产量,满足14亿人的口粮需求;同时,集中土地耕种便于管理;还有减少人力投入,全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等等。
然而,土地过于的集中,并不见得都是好处,目前很多村子的土地已经全部被流转了,一个村子里数千亩土地一个种粮大户包圆,有些农业公司流转了数万亩土地,而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农民无地可种。
如果土地流转继续推进,那么空闲的5亿农民都无地可种,该怎么活?目前来看只有三种出路。
第一、无劳动能力的吃地租
虽然我们整天说推进城镇化进城,要鼓励农民进城落户,甚至最近经济学家蔡昉还在鼓吹一个农民进行可以提高30%的消费,落户又可以提高30%,一味的强调进城好,但是从没想到城市病的问题。
如果是优质劳动力进城,那还好一些,如果单是农村的残疾人、老人等无劳动力的人进城,城市连基本的社保都保障不了。所以这些没有劳动力的农民把土地流转后没有地种了,只能吃地租。
第二、进城就业
推进城镇化也没有错,而种地不赚钱,尤其是个体小农不赚钱,再加上土地流转推动,让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形成农民工群体,这数亿人在有劳动能力的时候进城打工以维持生活。
目前,农村常住5亿人,全国农民工群体近3亿人,那么城市还能不能承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城就业呢?目前看来恐怕不成。
第三、沦为资本下的种地人
当然,土地全部由大户种了,失地的农民不意味着不能在农村生活、工作,剩下这字儿在农村的劳动力为了收入将会沦为这些包地大户的打工人,给资本种地。目前,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农民,每天摘菜、分拣,或者是短期性的临时农活,打药施肥等等短期工作。
但是看着有很多出路,如果农村劳动力一旦因为没有土地耕种而释放,就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会形成严重的挤压效应,造成的结果就是劳动力大幅度增加,失业率明显上升,工资水平下滑,需求减少,经济雪崩。
而且土地大规模流转经营看似是高效农业,但是实际产量却比小农户单打独斗要少得多,主要源自于种粮大户对于土地投入不足,管理不能及时到位,不便于精细化管理,这对于粮食安全是个巨大的挑战。
因而中央层面多次要求农业规模化要适度经营,不可贪大求全,同时要保证农民主体利益,不是为了再造一波富人,而是要带着所有农民共同富裕,这是乡村振兴的本意。
所以对于下面的强制性流转早该叫停。尤其是今天,国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农民工失业人口增加,很多人都回村了,如果没有土地吸纳这些返乡农民工,这些人的吃喝拉撒谁负责?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