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作者 朱海燕

岷江多情,爱于泛江的诗人,怎能不感应水的温柔与多情呢?这江水孕育了多情善感的他,也赋予他那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刻骨爱情。18岁那年,在春雨里,邂逅了为他撑伞相伴的姑娘王弗,他红着脸如痴如醉地看着娇羞娴静的姑娘。他要与这样的女人相伴一生,如同穿越这座城市的岷江和青衣江一样,以娴静和奔涌的性格交融,最后汇入长江,归属大海,完成对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忠贞。“小轩窗,正梳妆”,推窗见岷江,晨光洒落王弗妆台,被江边漫步的苏东坡看到了,铭记心底。直到王弗去世多年,苏东坡仍将这一幕,写入他那传诵千古的词中。

啊!岷江之畔,瑞草桥上,情意绵绵,互诉衷肠。岷江作证,青衣江作证,江河千里,情千里;江河千年,爱千年。按说,苏东坡这样的官,虽不算顶级的高官,但对眉州来说,也算是光宗耀祖的高官了;论才气,泱泱华夏,有几人可比?这种地位的人,放到现在,有几人能守住道德底线?有几人能记住初恋的纯洁?相比之下,与苏东坡真是云泥之别呵!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宋·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雕像(图片来源网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江河奔流千里,滋润万物生长,给一方民众富庶繁荣,又匆匆而过,不张扬不喧闹,不求名不求利。苏东坡秉承了岷江、青衣江造福百姓,不求达官富贵的性情,只要有他在的地方,都会造福一方,利民万代。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建苏堤;任密州太守,收养弃婴,以仁爱教化民风;任颍州太守,疏浚城西湖,造福百姓;任徐州太守,抗百年黄河决堤,民安城全;被贬惠州,建西新桥连平湖和丰湖;至儋州,不忘开馆教授学业,教化文明……

他生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秦岭之南的四川盆地,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岷江之子的才华,他抱定为民报国的赤诚与信念,由岷江顺流而下,到宜宾、经重庆,出三峡,冲出四川的高山险峰、绝壁陡崖,在中华民族壮阔的文化舞台上,向世界亮相,向历史亮相。

因是岷江之子,所以,他懂得水的柔能克山之刚,水的坚持与目标的明确性,是它最后抵达大海的根本动力。苏东坡有言:“行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这不仅是作文的境界,更是做人的境界,心向江河,面朝大海,不拘泥小节,以沉默流淌滋润回应喧闹责问,以内敛自净来化解污秽诋毁,以不断的积淀来提升增加内心的力量。

在苏东坡那个时代,相信也有阳光,也有春风雨露,也有光明正大的宣示,也有为民造福的指令,但对苏东坡的迫害却一直没有停止。这不是谁是谁非,而是源于他自负清高的性情,源于他如岷江一般纯洁的道德。他虽然懂得做文的曲直,但他却不知做人的阴险,不知官场的肮脏。在是非不清的政治盆地里,他最终明白了辩解无用,不像故乡的那条岷江,止于所不可不止的辩解,行于所当行的坦然,干脆不和那帮小鬼纠缠了,接受额外开恩,贬谪黄州,冲破围困的盆地,走出诬陷的沼泽,与长江对话。虽是长江,那里也有从岷江淌来的浪花。在历史那个短暂区间,看上去这位岷江之子失败了,那一帮小人胜利了。但从历史的长途上回望,那些胜利者已沦为尘土,而苏东坡则像一座巍峨的昆仑,镇守在中国文化的高地。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宋·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画像(图片来源网络感谢画作者)/

在苏东坡那个时代,苏东坡也曾对赵家王朝的皇帝山呼过万岁,把他看成救世主;也曾把那一道道圣旨,视为不可改变的天条。而待历史的风雨洗礼过岁月的尘埃之后,赵家王朝的那帮皇帝,哪一位能与苏东坡相比呢?他们所下的一道道圣旨,远不如苏东坡饿着肚子写下的《寒食帖》。他们至高无上皇权的折腾,最终把号称“北宋”与“南宋”的国家政权送进了坟墓。而苏东坡被贬黄州之后,又喝到了从岷江流来的家乡水,他从盛名的云端,又回到了最平凡的百姓。经历了如此大起大落之后,更能在急剧的冷却里,领悟人生的本质,什么盛名、功利都是过眼云烟,而只有内心的清纯、宁静,才能顺应自己的性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这里他完成了人生的超越;在这里,他熟知百姓的贫困饥苦;在这里,从长江的涛声里,他又一次听到了岷江的歌唱……

苏东坡从来没有想到,在他离开岷江之后,他的学生黄庭坚会走向岷江。

1094年,一代诗人、书法大家黄庭坚与恩师苏东坡相会于江西鄱阳湖,苏东坡因“讽刺先朝”罪名被贬英州,师徒二人相会三日,洒泪送别,竟成永诀。

仅仅几个月后,黄庭坚也因党争,被贬到川东黔州,后再贬川南戎州。在他六年的贬谪岁月中,有三年是在岷江边度过的,这是他实现人生突围再创诗词奇迹的三年。

1098年,黄庭坚从长江溯流而上,三个月后抵达戎州,即现在的宜宾。这时,他已54岁,不再有踌躇满志的政治抱负,满眼是川南陌生的山水。三面临水的戎州,因岷江,金沙江在此交汇,江流不舍昼夜的奔流与人生苦短的叹息,让黄庭坚很不适应。他写信给亲友表达了这种低落的情绪,他称自己“苟活人之前”,感叹“已成铁人石心,亦无儿女之念!”

但是,在戎州奇异的山水和温暖的人情中,一颗冬眠的心悄然复活,他开始感动于“山花野草,微风动摇”的美景,和“此方米面既胜黔中,饱纹摩腹”的富足。心情好转,他把居所旧名“死灰庵”改为“任运堂”。当地一些文化精英,也走进他的生活,或拜他为师,或经常伴陪他游山玩水。他找回了自尊,胸襟开阔了许多。

戎州岷江东岸的崔科山下,有一处巨石裂成的天然峡谷,长约60米,两旁崖高20多米。几块大石高耸成山,有股泉水从峡底流出,又没于石缝中,黄庭坚对这个天然的景致尤为赞赏,他依山凿池,造了一方长5.2米,宽0.2米,深0.55米的池子,池为九曲型,泉水从岩中流出,水流九折。池边设了八个石凳,宾客可围坐于九曲池边,把酒杯置于流动的九曲池中,围坐者吟诗唱和,一曲之后,池中酒杯停靠在哪里,对应凳上的人就饮酒作诗。

黄庭坚根据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境,利用天然石谷而建的流杯池,自问世以来,引发众多文人纷至沓来,留下众多诗文题刻,成为宜宾的文化胜地。

1100年,宋哲宗病故,18岁的宋徽宗继位,他将新党成员或罢或免,又起用了元佑旧臣,被贬在戎州的黄庭坚荣恩三命被重新起用,复官宣太郎、奉义郎,朝廷三度加官召唤。黄应在当年五月启程东归,却因长江水涨,舟船不能行走,黄庭坚决定从戎州沿岷江而上,到眉州青神探望久别的姑妈黄寿安。

这一次,黄庭坚精神大振,从被贬之人到朝中重臣,可以想象那是何等的心情。风帆直挂,虽逆行但也顺畅,经嘉州,于8月11日抵达青神。开始了历时三个月的青神之旅。

眉州青神官方,自然不敢小看黄庭坚的这次闲游,把他安排在官方驿馆,饭前茶后,领略风光,皆由官员陪同。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岷江(图片来源网络)/

青神,这座岷江之畔的小城,因蚕从氏“衣青衣,劝民农桑,民皆神之”而得名。岷江东岸有中岩寺。这里江河平坝,浅丘河谷,是蜀中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中岩寺的中岩书院,留下苏东坡求学的足迹。苏东坡与恩师之女王弗唤鱼联姻,王弗死后,苏又娶王弗堂妹王润之为妻,直到王弗去世十年后,时任密州太守的苏东坡梦回青神,与王弗相会无语,醒来后写下了他最具婉约风格,堪称千古绝唱的悼亡妻《江城子》。

黄庭坚作为苏东坡的学生,到青神是一次追寻老师足迹,缅怀老师道德风范的寻根之旅。而一直陪同黄庭坚的,就是苏东坡的妻弟王元直。元佑年间,苏东坡到杭州,王元直曾前往探望,临别前,苏东坡作绝句五首送王元直。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也有书信致王元直。

王元直陪黄庭坚登中岩寺品茗,经瑞草桥到程家嘴访旧,于牛头洞探险,慈老溪前唤鱼,两人情同手足,诗酒唱和。王元直向黄庭坚展示了苏东坡的赠诗。黄庭坚感慨万端。想起老师贬于海南,心生不平,一口气作了五首诗唱和,其中一首希望宋徽宗早些把屡遭打击埋没的苏东坡起用起来,他写道:“天子文明浚哲,今年不次用人。九原埋些佳士,百草无情自春。”

在表弟张祉的安排下,黄庭坚在青神交了不少朋友,从黄庭坚的诗中可见,有谢泰享送酒,史彦升送春花,杨景山送酒器,一大批朋友陪他诗酒唱和。黄庭坚记录道:“是时天地开阔,极目千里”。在青神三个月,黄庭坚所作诗歌、颂赞、书信、序跋等,就有60多篇,著名的《大雅堂记》就是写于青神。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青神 岷江两岸(图片来源网络)/

中岩是佛教圣地,自唐宋以来,众多摩崖造像,题词达2400多处。在中岩寺有一个巨崖凸现的丹霞石刻,高达数十丈。石壁上有泉水喷涌而出,有巨龙吞吐迎接。在中岩半山的清幽之地,黄庭坚品尝了中岩山僧人手工制作的茶叶,那种不柔嫩也不苍老的中叶,有点苍黄但还枝健叶茂的当地土茶,正合黄庭坚的口味,他在此品茗数次,乐而忘返!

黄庭坚从中岩巨崖覆盖的山阴道旁,引泉水入池,依山势造了一个流杯池,径达2米,中间取太极图形,以红石砌战旋转式龙骨,以水为阴,水绕龙骨而曲水流觞。池成,黄庭坚邀众文友,在此置酒杯于池中,众人围在四周吟诗观景。

他在此写下《玉泉铭》:

玉泉坎坎,来自重险。

发源无渐,龙窟琬琰。

我行峡中,初酌蛙颌。

龙湫百泉,莫与比甘。

山僧拙赣,煮饼羹糁。

我以浍茗,泉味不掩。

行为白虹,止为方鉴。

矢其明德,以靳苍厂。

黄庭坚为流杯池亲笔写了“玉泉”二字,刻于石壁之上。明代瀚林院编修余承勋又书“流觞”二字,刻于池边。后来文人雅士争相在此聚会,留下了琳琅满目的诗文题刻,传承了黄庭坚的风雅之举。

1175年10月,范成大在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任上,被任命为知成都兼四川制置使。他上奏谢表:“去国八千里,恨青天蜀道之难;提封六十州,岂白面书生之事!”

1176年1月28日,范成大从桂林出发,经长沙,路奉节,一路辛苦,于6月7日到达成都。

此时,宋金交战正急,处于西南一隅的巴蜀战略地位凸显,对巴蜀的经营与保护,直接关乎存亡,基于此,有着雄心壮志的宋孝宗把不卑不亢,不辱使命的范成大调往成都。

初到成都,范成大多次举荐在四川士大夫中声望很高的隐士,有为官能力的人出来协助他治理四川。此举赢得蜀士的尊重和支持。一个尊重知识分子的当政者,一个不拉“范家军”的治蜀人征服了民心。

范成大在成都期间,一直心系岷江,他知道,岷江安,则成都安;岷江危,则成都危。青城县当岷江正流之要,处于岷江右岸,岷江经过都江堰一分流,堤坝一挡,水速加快,射向下游,这支水被形容为“弩机水”,如弩箭之快,故名之。不要低估这水,控制它,可润泽平原,控制不了,则是一大灾难。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范成大常去青城,检巡江水,嘱咐人们防洪避灾,安然渡汛。

他骑马到了都江堰。当时都江堰叫永康军,即以军政府代替州县行政,为军事重地。他在都江堰见到这大美风光,激动地写道:“一路江水分流入诸渠,皆雷轰雪卷,美田弥望,所谓岷山之下沃野者正在此。”

他参观了二郎庙,写道:“崇德庙在军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并在此留诗一首:

雪山南风融雪汁,化作岷江江水来。

不知新涨高几划,但觉楼前奔万雷。

接着范成大又走进灌州城,登上西城门,视野又陡然不同,群山环峙,气象万千,他甚至以为杜甫的那句“玉垒浮云变古今”的诗就是写在这里。他面前的景色是:“其下岷江。江自山中出,至此始威壮,对江即岷山。岷山之最近者,曰青城山。其尤大者,曰大面山。大面山之后,皆西戎山矣。”

又一次,他从都江堰去青城山,他写道:“雨脚背人归玉垒,江声随马入青城。”

江声伴着马蹄声,诗意自生。范成大过了安澜桥,“大风过之,掀举幡然,大略如渔人晒网、染家晾彩帛之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与奔腾的岷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深深感到,只要彻底治理了岷江,人民才有这幸福的生活。

范成大入川之始,他便施惠于民,为民减负。宋时成都,因紧靠岷江,城内河流密布,加之连年战争,水利设施破败严重,一遇暴雨,西门外的河水必灌城中,道路泥泞,房屋被淹,百姓深受其害。范成大诗云:“西堰颇闻江涨急,东山犹说雨来迟。锦城乐事知多少,忧旱忧霖蹙尽眉。”兴修水利,造福于民,成为他任上的当务之急。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成都九里堤公园(图片来源网络)/

于是,范成大再造糜枣堰,使成都百姓得以安居。糜枣堰为成都九里堤公园的前身,过去水患不断。范成大治水,在这里重新筑石街十四条,约十多公里,根治了水患。

为此陆游写诗赞之:“石笋街西风景幽,醉眠万事付悠悠。倦游我已七年客,促驾春无三日留。”

1177年6月,理政四川的范成大奉召还朝。在任两年,这位兼济天下抱负的诗人官员为南宋固守西南,深得蜀地百姓的拥戴,也受到朝廷的褒奖。这次他沿岷江出川东下,经三峡而下江南,心情是十分愉快的,他甚至借杜甫“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把此次沿岷江出川,经长江而至临安的行程笔记取名为《吴船录》。

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_军字几画

朱海燕简介

朱海燕,安徽利辛人,1976年入伍,在铁道兵七师任战士、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文化干事。

1983年调《铁道兵》报,1984年2月调《人民铁道》报,任记者、首席记者、主任记者。1998年任《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高级记者。2010年3月调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任正局级副主任,专司铁路建设报告文学的写作。

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奖者,是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新闻出版界领军人物,中央直接掌握和联系的高级专家。八次获中国新闻奖,九十多次获省部级新闻一、二等奖,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出版各类作品集四十部,总字数2000万字。享受国务院津贴待遇,系中国作协会员。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