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贵 秦腔怪才 演花脸和尚轰动兰州城
——《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21)
西部黄河文化走笔丛书·文史卷
武永宝
戏剧中的花脸和尚脸谱。白云贵饰演的碧海、达摩和尚花脸谱与此类似。
白云贵,靖远清末、民国初年一位秦腔巨匠人物,系福善班成员之一。甘肃省文史馆员张尚瀛先生有篇文章:《白云贵惊动兰州城》,刊发于《靖远县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上。甘肃文化大家张慎微先生所著《甘肃秦腔随笔》一文,刊发于《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两篇文章都讲述了白云贵的故事。笔者反复披阅、揣摩之,深感其故事:奇特、典型、有趣,且具有震撼性。在秦腔史话上颇值得独立成章记述一笔。今兹,笔者综合采集了两篇文章有价值的信息,加之其它资料辅助,遂撰成本篇文章。应该说,本文,乃是目前讲述白云贵故事最完整的版本。
1.原籍陕西宝鸡,落户靖远。
白云贵,原籍陕西宝鸡。幼年时,他被同籍秦腔名家杨争儿带来靖远。遂落户于靖远。乳名:新娃。靖远人都叫他:新娃。或者叫:白新娃。大名白云贵,倒很少有人叫起了……初,杨争儿在福善班搭班唱戏,白云贵则在福善班做学徒。时,杨争儿与李招财一起成为福善班众学员的老师。杨争儿在福善班唱戏,曾火了好几年光景。杨争儿唱大脸胡子兼唱老旦。如《曲江打子》《钓金龟·背鞋》《火焰驹·打路》,以及《八件衣》的杨知县,《紫霞宫》硬红砖,等等。然,其技艺和名气毕竟逊李招财一筹。杨争儿,应该是白云贵学戏的启蒙老师。
2.女粉丝退婚,与白云贵再结良缘。
白云贵在福善班学艺出师后,先演花旦、花衫。因扮相俊俏,唱腔优美,迅速走红……这一来,吸引了靖远城某女生。该女生成为其铁粉,与之形影不离……然,该女生曾与人订婚在先。至此,不得已,与未婚夫退婚。遂与白云贵结成秦晋之好。二人属于自由恋爱,一生恩爱……可惜,该女生的姓氏、名字,均未知。
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当年,戏子匠白云贵与该女的浪漫故事,曾轰动靖远城……此故事,本身颇具戏剧性。足以写一部大书。其发生的时间,大约是1905年左右,尚为清朝光绪年间。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后46年,也就是1951年,靖远秦腔史上竟又发生了类似的一桩奇婚事件,即,秦腔名旦马元才与女粉丝王玉英,重新上演了与之相同版本的故事……这个时候,已经是解放后了。稍不同处,就是靖远县城西市人家的女学生王玉英,未曾与人订婚、退婚。其余情节,几乎一模一样。
上述两桩浪漫故事,在靖远秦腔史话上,足够出彩。其可读性和趣味性很强,也为笔者所著秦腔史话一书增色不少。
3.被人妒忌,暗算败嗓,遭冷遇。
白云贵的演艺生涯颇曲折、诡异,早年刚出道,即遭遇重大打击。一朵方绽放的花蕾,竟遭霜杀。几乎断送一生演艺前程。也许是他演花衫、刀马旦太火爆了,被人严重妒忌。遂被人下药,坏了嗓子……张慎微文章只说“败嗓”,没有说明何因败嗓。张尚瀛文章里却有细述。说,靖远本地的一帮地痞流氓,假意崇拜、抬举之,使其疏于防备,结果中招……他们多次请白云贵吃酒席,期间,伺机给其茶杯里下“耳屎”,白云贵未察觉,一饮而下……第二天演出,俊俏的花旦出场,扮相亦然没得说,绝佳!可是,张口开唱,声嗓腔调竟大变,不成体统……张尚瀛说,其唱腔:伽呱伽,伽呱伽……观众不知所云,难听至极……于此,白云贵唱不成旦角戏了。他由原来的名家,众星捧月。如今,变成了压箱底的冷货,再没人理睬了……白云贵为此痛不欲生,想寻短见。幸被众人及时劝止。
张尚瀛文章为此还记述了一则有趣谚语:宁听狗咬仗,不听白新娃唱。这谚语,就是因白云贵这件事儿而诞生。其出处,即在此也。此事,乃奇事、趣事,传奇色彩浓郁。其,喜中有悲,悲中有喜。至今闻之,辄令人啼笑皆非……
笔者推测,害白云贵败嗓的地痞流氓,肯定系其唱戏的竞争对手所指使。关于戏子匠遭人陷害,暗置耳屎,败嗓,这类故事,笔者儿时,常闻周边人说起。靖远人对此,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嗓子,乃戏子匠至宝,最怕败坏。一般防护慎之又慎……此乃常识。笔者尝怀疑能败嗓者,绝对为其它药物,而绝非区区“耳屎”也。然,世人皆如此传说,兹,笔者姑从之罢。
可见,戏剧江湖,也很险恶。被人下药败嗓,常事。此,尚算是小事。最可怕者,竟有舞台对手直接暗下毒药,害死人命……比如,田犏牛胞弟田疙瘩,当年在打拉池小水村唱戏时,就被人饭碗里下毒,丢掉了性命……白云贵与田疙瘩乃同时代秦腔艺人。对手仅仅败其嗓子,而勿害其命,是否手下留情?
张慎微《甘肃秦腔随笔》关于白云贵的记述。见《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225页。
4.白云贵所演著名武生、二花脸戏目。
话说,白云贵败嗓后,无法再唱旦角戏,遂改行苦学小生、须生、大净戏。中年后,其秦腔艺术成就最高者,乃花脸大净戏也。于此,终成一代名家,留名史册。这就叫:文上不中武上取。古代科举制,考取文科举人、进士真不容易。然,改行考取武科举人、进士,似乎要相对容易一些。故有此说。张尚瀛说,白云贵乃有志气之人,天性颖悟,加之挚爱秦腔艺术,改学小生、须生、大净戏,进步很快。这些戏,尤其选择武打场面多,没有唱腔,仅有少许念白之类戏……经过苦苦历练,白云贵的武打功夫和舞台台架(造型),练成了独门绝活儿,无人能敌……这种情况,好比瞎子,眼力不好使,但其耳听能力往往超群。是一个道理。老天有意给其在另一方面,做了特殊补偿。
张慎微在《甘肃秦腔随笔》一文里,列举了白云贵所演武生、二花脸戏路的经典剧目,说,白云贵饰演《游西湖》中的裴生,获好评。《卖水》中的李彦贵,彩担仅是二指宽的一条板子,彩桶却是两节碗口粗的木墩子,结果,被演绎得似乎挑动千斤重担,惟妙惟肖。武戏《长坂坡》中的赵云,枪马动作,独具匠心,样样精彩,每一演出,台下口哨声不断。演《黄花山》的莫里黑,口耍猪牙,是一绝。演《马刚跳楼》,周身带箭,犹能手舞单刀而不碰撞……张慎微特别提到,白云贵与田犏牛二人还合作上演过剧目:《访白袍》。田犏牛演主角——大花脸尉迟敬德,白云贵则饰演配角白袍将薛仁贵。二人将剧情演绎得波澜乍起,精彩绝伦……这段关于二人合作演戏的记载,笔者首次发现,真是弥足珍贵。
上述戏目,乃张慎微幼年所亲睹。其文字记载,见《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225页。
5.李招财的得意门生,留名史册。
张慎微确切记述:田犏牛与白云贵俱为李招财高徒。李招财,乃靖远福善班的掌门人,其堪称近代甘肃秦腔大师级人物。其一生,教出的徒弟众多。但是,最得意,堪称巨匠式弟子,只有两位,即:田犏牛和白云贵。清末年代,李招财曾与兰州的老艺人夏糁饭、唐待招、福庆子张福庆、十娃子陈东盛、岳麻子(麻子红郗德育的师爷)等,在演技和名气上,并驾齐驱……
田犏牛与白云贵,虽说师出同门,然,演技却是各有特点。二人后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以说,完全堪与乃师比肩。三人,皆为一代秦腔巨匠。在靖远清末、民国初年时期,三人,造就了一个艺术高峰……后人对此,似乎只能“高山仰止”了。三人因此,而名留史册。
另据笔者考证所知,田犏牛应该年长白云贵十岁、八岁。也有资料称,白云贵曾以田犏牛为师……笔者以为,师弟向师兄学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走艺者,人有一技之长,皆可为师。不足为奇。其一生拜师甚多,然,最主要之嫡传师傅,往往仅有一二而已……白云贵,即如此。杨争儿,乃白云贵的启蒙老师。后来,其小生、须生、大净戏的主要师傅,则是李招财。
达摩和尚画像。
6.金城献艺,技惊四座,轰动一时。
(1)八八子主宰兰州万顺班。史载:1909至1920年,这十一二年时间,乃是秦腔巨匠八八子史万林(字,月卿)称雄兰州舞台之时。八八子,又称八少爷、八娃子。祖籍四川。随父亲做小官吏来兰州。他是东盛班主十娃子(陈东盛)的嫡传弟子……1908年前,曾去西宁一带走艺唱戏。期间,曾拜官员罗镇台为义父。因,罗镇台亲子、义子较多,史万林排行第八,故称:八少爷。1909年,史万林回兰州主持“万顺班”。万顺班上承兰州福庆班、东盛班,下启岳麻子岳家班、十二红李夺山、麻子红郗派艺术……在甘肃秦腔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八八子演花旦、骚旦堪称色艺双绝。其技艺来自于十娃子的传授,加自己的创悟、发展。张慎微《兰州春秋》记述,八八子的《杀狗》一戏,民国初年,有个天主堂的神父在兰州给他灌了录音。说明,其演技,确实非同凡响。当年,兰州号称有四绝:牙古子包子马保子面(牛肉面),福保子(耿忠义)生净八娃子旦。这里,八八子(八娃子)占据其中一绝。故,八八子的演技,绝对不是盖的……1920年,八八子病逝于兰州。年仅20几岁,为甘肃秦腔史上一大损失。
(2)白云贵前往兰州献艺。八八子走红兰州舞台期间,白云贵曾前往兰州演戏,并得到八八子的抬举,演出效果,一度引起轰动……关于此事,张尚瀛的《白云贵惊动兰州城》和张慎微的《甘肃秦腔随笔》,均有记述。说明,此事真实无误。但是,冷静看待此事,笔者以为张尚瀛的说法,可能有所拔高。张慎微的记述,倒是比较客观的,道出了当时真实的一幕。笔者综合各方信息,叙述如下。
(3)饰演碧海、达摩和尚叫绝陇上。前面讲了,白云贵败嗓,故,在舞台身架、武功上却有卓越表现。他饰演《大雪山》中的碧海和尚一角,有独到创造。首先,碧海和尚的花脸谱与众不同,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外,胡须用棉花做成,造型奇特,栩栩如生……而达摩和尚造型,亦独具其妙吧。常识,秦腔大花脸脸谱,乃一门专门学问。脸谱奇妙,匠心独运,对于烘托剧情氛围,征服观众,往往有独到效应。
某年,白云贵上兰州在城隍庙会戏中演出《大雪山·救主》一折戏,此戏,主要看武功和身架,无唱词……张慎微记述,演出前,八八子给兰州观众介绍道:“今天,有我师傅演一出神戏,我师傅硬不上台,我特别邀请。他没嗓子……请大家看个台架,开开眼界,他是绝技……”这里,八八子竟然称白云贵为:我师傅。笔者考证,白云贵要年长八八子十岁左右,这里乃是尊敬、客气的称呼。并非艺术上有传承关系之故。演出中,观众只见,白云贵饰演的碧海和尚:“脸谱出众,又用唢呐牌念佛号,跳着18罗汉的架子,巧夺天工。再加眉目带笑,表情动作,皆传神到位,全场不住喝彩。这一切,给兰州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白云贵自此,在甘肃秦腔艺坛名重一时。
张尚瀛文章记述,当时演毕,兰州观众争相去后台一睹其真颜,并打听“活碧海”白云贵的具体情况。皆对其演技竖起大拇指,称赞不已。
张慎微又记述,白云贵在兰州演出引起轰动后,当年,兰州、靖远各路客班和戏迷,皆以观看到白云贵饰演的碧海、达摩为荣幸事。并想尽法子向其取经讨教。白云贵,一时赞誉鹊起,声名远播……
戏剧中花脸和尚的脸谱和身架造型。
张尚瀛著《白云贵惊动兰州城》。见《靖远县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第72页。
7.关雪亭和王文鹏等尊称其为师傅。
1921年春,正值民国九年大地震后,甘肃督军陆洪涛广开烟禁,向靖远征收烟亩罚款18万元。时,靖远县知事陈霖(四川人,进士)卸任,广东番禺人张景星(字,兆平)继任。为了鼓励、犒劳地方乡绅积极配合缴纳巨额罚款,遂在县衙唱会戏,并摆酒席……请来的戏班子,乃是正在兰州走红的关娃(关雪亭)戏班子。成员有:关雪亭、王文鹏。此二人,大名鼎鼎,都是大西北秦腔泰斗级人物。还有:金页子(吕少亭)、锯锯子、马娃子、铁娃(铁老虎)等。锯锯子,陇东人,著名丑角儿。为甘肃秦腔三杰文汉臣的师傅。
张慎微当时十三四岁,因其张府公子身份特殊,有乃父张云锦的光环罩着,故,竟然混到县衙二堂亲睹了这次堂会的多场演出……时,靖远秦腔巨匠田犏牛刚刚因故息影舞台,未能参加这次堂会演出。白云贵尚在,参加了这次堂会的几场演出。白云贵的演技精湛,受到关雪亭、王文鹏等人的尊敬,他们一概尊称白云贵为:师傅。这一幕,为张慎微所亲睹。王文鹏与白云贵同庚,关雪亭则比其小五六岁。他们称其师傅,乃是对其演技的肯定、叹服。
8.白云贵领得赏钱24串铜钱。
县衙二堂唱会戏期间,关雪亭、王文鹏与白云贵等大牌明星艺人,在衙门里面给县太爷和乡绅等头面人物献艺。时,为了照顾普通市井百姓戏迷们的情绪,特意在县衙外搭起草台班子,让福善班的二流演员:党绺子、焦家有等,再抽调来一些乡傩社火戏演员,在此演出……
张慎微记述,白云贵期间上演了一出《穰侯搜车》的拿手戏。该戏主要显示动作、表情,无唱词。白云贵无嗓,正适合他胃口。只见,他将穰侯的淫威、多疑、奸诈、蛮横,通过匠心独运的细致刻画,演绎得活灵活现。观众,包括县太爷都提心吊胆、屏住呼吸,观看剧情的演绎。大家皆为说客张禄捏一把汗,张禄若是被穰侯搜出,必碎尸万段……待大戏戛然而止,戏场子顿时哗然一片。大家皆为其技艺叫好。为此,县太爷张景星特意赏给他最高的奖励:24串铜钱。笔者推测,约值四五个白元(银洋)吧。白元,那时候特别金贵。中间,同台加演《芦花荡》的名角马娃子,仅得赏钱12串。
惯例,领得赏钱,演员须单膝跪在舞台向县太爷和乡绅、观众叩头致谢。此刻,演员须摘掉胡子……这也是规矩。摘掉胡子,表示演员身份代表自己。若是不摘掉胡子,其身份依然是穰侯、司马懿、诸葛亮等,县太爷却是不敢领受拜谢的……
9.福善班司鼓滕吉福的小故事。
当时,有个小插曲,白云贵出演《穰侯搜车》一戏,给其打鼓者,乃福善班司鼓滕吉福。因为关雪亭戏班子是纯陕西戏路,福善班乃是正宗甘肃戏路。故,白云贵出演穰侯戏,不适应关娃戏班子的鼓乐。感觉给自己演出“垫不上劲”,配合不到点子上。因此,为了演好这场戏,遂特意让滕吉福来到县衙二堂给自己打鼓。滕吉福,系当时福善班著名司鼓。白云贵与滕吉福,二人在演出中,长期配合,有默契……这场《穰侯搜车》戏,演出大获成功。按例,滕吉福也有赏钱。获得6串铜钱。滕吉福因身体肥硕,张慎微说他肚子有“鼓胀病”,在舞台谢赏时,单膝跪不倒,遂双膝跪地,大叩其首……县太爷和观众见此,感觉憨态可掬,皆哄堂大笑。遂出现罕见一幕。此亦靖远秦腔史上喜剧一幕也。特记之。
滕吉福,肯定系靖远本地某滕姓人之祖。
秦腔司鼓班子演出情景。
注:本文部分图片,采自网络。在此,特向原作者致谢。
2023年3月2日写于陇上平川陋斋
作者简介
武永宝,1963年生,甘肃靖远人,198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财会学校教书5年。后,调回甘肃白银工作,曾长期从事白银市平川区的基层档案、宣传、文化、文联等工作。分别担任各部门的负责人。曾连续四届任甘肃省白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网络长篇小说《独石记》,在起点中文网推出。长篇小说《黄河远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中篇小说《虎豹口》《西部国风》等,发表于《飞天》《大家》等杂志。创作取向以反映西部黄河文化、黄河人生为主。其中,中篇小说《虎豹口》为其巅峰代表作,曾被某中国作协会员、某地作协主席抄袭重复发表于《红岩》杂志1998年6期,以及收录进其2005年出版的中篇小说集《无羽之鸟》。反映黄河筏子客生存状态的中篇小说《西部国风》,获甘肃省第二届黄河文学奖、白银市凤凰文艺奖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北京等方面有关文化公司曾多次筹划将《西部国风》拍成影视剧……同时,由作者授权,该公司将《西部国风》的名称作为知名文化商标,2018年5月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成功。之后,在这一栏目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总之,《黄河远上》《虎豹口》《西部国风》被媒体誉为西部黄河文化三部曲。近年,作者创作了二三百万字的西部黄河文化题材的散文、随笔,以及纪实文学等。其中,已完稿的50万字的笔记小说《独石方域搜奇记》、30万字的《1958~1961靖远人走洮河纪事》、15万字的《戏码头靖远 秦腔史话》三部专著,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
作者2005年秋,时任平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白银市作协副主席,参与考察长三角经济带活动时留影于南京。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