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第12版近日发行,作为一本问世67年的字典,它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新华字典》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被国人亲切地称为“国民工具书”。《新华字典》是如何诞生的?它给国人带来了哪些集体记忆?时代的发展在小小字典中久久“回味”。
众多学术大家当校对
《新华字典》是不少人的第一本“工具书”,也是我们从小识字的“标配”。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扫盲”迫切需要一本实用的小型字典。《新华字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1950年8月,新华辞书社成立,魏建功任社长,在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的支持下,组织编纂《新华字典》。1953年,首本《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4年后,《新华字典》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一直由其出版发行。
从编纂之日起,这本小小的字典就被寄予一种文化理想: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修订者的名单中,汇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学术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周祖谟……其中,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担任《新华字典》的终审工作,这在中国辞书史上并不多见。后来,王力、游国恩、袁家骅、周一良等陆续加入《新华字典》修订者行列,有些学术权威担任的就是校对工作。
可见,《新华字典》的诞生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具书,它肩负了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也担当了扫除文盲的使命。
第1版的《新华字典》穿插了大量插图,从动物、植物到农业、工业、建筑等,配图栩栩如生,不亚于一本小型百科全书。当时,汉语拼音在中国并未普及,大家也不熟悉笔顺检字法,在后来的版本中,随着国民文字素质的提高,逐步加入部首查字法等。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汉语词典。在她看来,要读书就要识字,而工具书字典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使用《新华字典》的体验最为鲜活生动,《新华字典》在普及文化、昌明教育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小小字典牵出集体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书桌上都有一本《新华字典》。”同济大学中文系教师沈鸣鸣博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华字典》是每个中国孩子的文化起点,熔铸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她记得,她拥有第一本《新华字典》是跨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从此字典成了上学的标配。不少网友回忆,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父母一页页翻着《新华字典》取出来的。“那时的父母,既没有满盘的计划也没有惊艳的期望,他们知之不多,却多半从容淡定。直到我们做了父母,貌似无所不知,更是竭尽所能,却难掩气短与慌张。”沈鸣鸣说,如今家有学童,《新华字典》早已不是“扛把子”的配置。万千绘本、各色读物,有字阅读越来越早,甚至从娘胎里就开始预热,外加绘画、钢琴、芭蕾、手工等。
沈鸣鸣说,《新华字典》是我们朴素人生拥有的第一本厚书,指引我们阅读人生和世界。“那时的我们,不管来自乡村还是城镇,穿着差不多的布衫长裤,一样没有开过洋荤,一样土气纯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本小小的字典,引领孩子正确打开人生的时代。
因为我们的情感、故事和文化,《新华字典》上的汉字更有了温度。
画家陈履生曾回忆和同学一起看《新华字典》的场景: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从中间看到头尾,从头尾看到中间,来来回回地看。同学之间甚至做起了猜字的游戏——比如,哪一页有什么字,什么字作何解释,有几层意思,以此为乐。他认为,这样的游戏“奠定了自己坚实的文学基础”。
《新闻联播》播音员李瑞英曾说:“我身边不离的一件法宝就是《新华字典》。有时候一些护肤品可以不带,但是我的包里必须装一本字典。”她说,这既是为了避免播报新闻时有不会念的生僻字,也是让自己随时有位老师在身边。对于《新闻联播》的主播来说,《新华字典》几乎不离身,如果出国或者出外参加公益活动,都会在行李里揣上一本。
“字典就勾勒着一个时代”
《新华字典》第1版主编魏建功在编纂时曾说:“字典里,可以看到那时候,人们就是这样说话、写文章。字典就勾勒着一个时代。”走过近70年,时光流逝中,这部字典在国人的文化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每一次的修订,也折射出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今年8月发行的《新华字典》第12版,距离上一次修订已整整9年。最新版中,增添的新词汇达到100多个,包括“粉丝”“点赞”“截屏”“二维码”“流量”“刷屏”“逆袭”“打卡”“秒杀”等词汇,增补了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比如“卖萌”“拼车”“拼购”等。这些新词汇,与我们如今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能每天的生活中都在使用。不少网友评价“《新华字典》真的很赶时髦”。从其修订中也能看出互联网的发展是如何渗透平凡生活的,勾勒了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流向。
在第11版《新华字典》的修订中,不少网络热词已收录其中。比如“晒”字,我们会说“晒工资”“晒隐私”,《新华字典》对其作出解释:“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在这一版中,“奴”字也多了一个特殊义项,指“为了支付贷款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并列举“房奴”“车奴”。再比如“烧”字,也可解释为“因富有而忘乎所以”,例句很形象:“有俩钱,看把他烧的。”
近十年,《新华字典》收录了不少网络热词,但作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础性字典,其收录新字新词、增加新义和新用法是非常谨慎、有所取舍的,每一处修订和调整都有着严谨的学术依据。诸如“神马”“杯具”“童鞋”“给力”等词则被拒之门外。
《新华字典》的每一次修订,都反映了时代特点。上世纪60年代的版本,“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90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进入21世纪,《新华字典》增补的新词里出现了“光纤”“光盘”“克隆”“基因”等,也都是当下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可见,每一次修订,都反映了时代的语言和社会的互动。
比较有趣的是,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定价总结出了一条“猪肉定律”,即一本字典的价格与同时期500克猪肉价格基本相当。如1957年版《新华字典》定价1元钱,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6元,2011年版双色本定价24.9元,2020年新上市的12版双色本定价32.9元,几乎都与同期猪肉价格差不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为此感慨:很难说1斤猪肉会改变哪个中国人的命运,但是一本又一本跟它具有同样价格的《新华字典》,却推动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中国人。
与几十年前相比,《新华字典》的工具性功能似乎逐渐减弱,但是文字是有穿透力的,是有温度的,是有文化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汉字最好的传承者。对于汉字,我们都应保有一颗敬畏心。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