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情况不同而已。

关于项羽坑杀秦军,史记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史记 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诸侯军的官兵以前因为服徭役、屯戍边被秦军士兵欺负过,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诸侯军士兵就反过来欺负秦军,而且比秦军当初欺负他们更严重。

章邯投降项羽时,欺骗了秦军将士,秦军将士因此议论纷纷,如果进入关中能够灭秦,大家相安无事,如果不能灭秦,秦军将士的家属就有可能会被秦朝处死。

这样就导致投降的秦军士兵内心不安,有引发兵变的可能。

项羽得知后,担心这些人进入关中后不受控制,于是全部坑杀。

其实项羽坑杀降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不多了,巨鹿之战时,项羽之所以愿意跟章邯议和,就是因为粮食不多,现在又多了秦军20万人,养不活这么多人。

出师有名_出师有名啥意思_出师要有名

项羽坑杀20万降卒

这跟长平之战时有些类似,几十万赵军也不好处理,最终被秦国坑杀。

再来说项羽与刘邦的矛盾。

在此之前,项羽与刘邦同属楚怀王之下,是并肩作战的同事,项羽本来不想北上救赵,想跟随刘邦一起西进咸阳,以报杀叔之仇,但楚怀王不愿意,最终未能成行。

但是刘邦进入关中之后,派人封锁了函谷关。

项羽到达函谷关时,才知道刘邦早就进入咸阳了,又得知了刘邦派人封锁函谷关,于是很生气,直接派英布和当阳君攻打函谷关,然后一路进军到达戏水西岸,后驻扎在新丰鸿门。

当时刘邦率领10万大军驻扎在霸上,双方形成对峙。

再加上曹无伤暗告项羽,说刘邦想称关中王,任用子婴为相,占有了全部的珍宝,导致项羽有了攻打刘邦的借口,项羽已经做好攻击准备,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

结果因为项伯的介入,这场仗最终没能打起来。

项伯是鸿门宴前后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影响项羽决策的人。

《史记 项羽本纪》: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项伯把刘邦跟他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项羽,随即向项羽说:沛公(刘邦)不先攻破关中,你难道敢进来吗?如今人家立有大功而去攻打他,是不道义的,不如就此善待他。

出师要有名_出师有名啥意思_出师有名

项伯劝项羽不要攻打刘邦

项羽居然答应了。

项伯劝项羽要不攻打刘邦的理由是:道义。

问题是项羽为什么因为项伯的话而没有发动这场战争,就连范增也无法左右项羽?

很简单,因为没了错口。打仗是要理由的,要出师有名。

曹无伤诬陷刘邦的三个理由是:

1、想称关中王。

2、任用子婴为相。

3、占有全部的珍宝。

前两条根本不成立,众所周知,刘邦没有称关中王,也没有任用子婴为相,此时的刘邦甚至还不是王,只是沛公而已。

前两条很容易解释,项伯也能看到,而第三条,刘邦亲自向项伯解释了: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我入了关,丝毫利益不敢有所接近,造册登记吏民,封存府库,等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出入和意外事件。日日夜夜盼望将军到来,哪里敢反叛!请伯兄向将军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刘邦向项羽放低状态

刘邦大概率还把府库中登记的宝物册拿出来给项伯看了,然后还解释了为什么要封闭函谷关。

刘邦等于是洗清了自己的嫌疑,导致项羽没有攻打刘邦的理由,导致出师无名,再加上刘邦与项伯约定第二天亲自向项羽理解,所以项羽才取消了这一次攻击。

项伯此举是否能通敌嫌疑,项羽为何如此相信项伯?

首先,项伯是项羽的叔父,跟项羽有血缘关系,天然就有亲近感。

其次,项羽在刘邦并不是敌人,他们同在楚怀王之下,为了反秦曾经并肩战斗,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多是同事的关系,项伯到刘邦军营中也只是为了找张良,跟刘邦没有关系。

最后,项伯是为了道义而救援张良的,毕竟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命,项羽出身贵族,理解项伯的行为。

刘邦向项伯解释之后,只是洗清了嫌疑而已,而刘邦在鸿门宴上亲自向项羽请罪,更是放低姿态以迎合项羽。

《史记 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刘邦第二天只带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这个胆识就让人佩服,到达鸿门之后,刘邦亲自向项羽请罪:

我和将军并力攻打秦朝,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然而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先入关攻破秦地,能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之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

刘邦再次解释自己并没有与项羽为敌,主动在项羽面前放低姿态。

出师要有名_出师有名啥意思_出师有名

刘邦在鸿门宴上主动向项羽解释

项羽略显尴尬,只能把曹无伤给出卖了。

事情到了这个时候,项羽在内心中已经原谅了刘邦,并且没有加害刘邦之意了。

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项羽担心加害刘邦,会引发其他诸侯的反对,因为杀刘邦没有理由,无故杀死诸侯,会让其它诸侯反对。

事实上,史书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史记 项羽本纪》: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项羽分封天下,封将领们为侯王。项羽、范增担心刘邦将来占有天下,不想封刘邦为关中王,但既已和解,又怕违背原约,诸侯反叛。

于是项羽和范增暗中商量说:巴、蜀道路险恶,秦朝被迁徙的罪人都居住蜀地。于是就扬言说:巴、蜀也是关中地区,就把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及汉中。

而把关中一分为三,分封给秦国的三个降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出师有名_出师要有名_出师有名啥意思

项羽分封天下

这三个王是项羽用来阻挡刘邦的,项羽虽然没杀刘邦,但还是对刘邦抱有疑心,这个分封大概率是范增的意见。

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呢?

主要是没有杀刘邦理由,如果无故杀了刘邦,会引发诸侯们的反叛。

此时项羽作为西楚霸王,整个天下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最担心什么?

担心手下的诸侯反叛他,项羽通过分封,营造了一个对他最有利的政治环境,项羽把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分封给自己,自立为西楚霸王,就是天下诸侯王的霸主。

项羽不希望这个政治环境,或者说政治秩序被破坏。

只要诸侯不反他,时间就在项羽这一边,他的西楚国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是最强的。

最为关键的是项羽的分封是有陷阱的,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项羽让三秦王来对付刘邦,是想让刘邦与三秦王拼命,消耗双方的实力,然后项羽本人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谁知道刘邦这么强,就很容易就还定三秦,消灭三秦王了。

项羽还把齐国一分为三,分封了三个诸侯王,齐国是除楚国之外最强大的诸侯国,把齐国一分为三,有利于消耗齐国实力。

项羽故意不分封对齐国有功的田荣,就是想让齐国自己陷入内耗,等到齐国内部打成两败俱伤时,项羽再来坐收渔翁之利。

这个计谋显然也是出自范增的,只要项羽维持这个政治秩序,他在政治上就百益而无一害,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超出了项羽的预料,他分封的三个齐王战斗力太差,轻易就被田荣打败或杀死。

项羽不杀刘邦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并非一无是处,作为秦朝之后的最高统治者,他最担心的是手下人会反叛,项羽分封的诸侯又不止刘邦一个,杀了刘邦容易,要是其它所有人都联合起来反,那他苦心经营的政治秩序就会瓦解。

出师要有名_出师有名啥意思_出师有名

项羽没有讨伐刘邦的理由,师出无名

任何一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都会担心手下人反叛,项羽当然也会,他最大的目的还是想维护自己建立的政治秩序,从而达到真正统一天下的目的。

项羽手下虽然有40万军队,但这其中至少超过一半多的军队是诸侯联军,非项羽的楚军,当有讨伐刘邦的理由时,项羽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动诸侯联军对付刘邦。

当没有讨伐刘邦的理由时,如果强硬杀死刘邦,那项羽手下超过一半的军队就离他而去,进而反叛,项羽虽强,但不能一口吃掉所有诸侯,他得慢慢来消灭诸侯联军,变成自己的军队,这需要时间,想在政治上成事,急不得。

况且真要打起来,项羽能否一定杀死刘邦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打成持久战,项羽手下的那些诸侯愿意跟项羽一起吗?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这些诸侯都不懂吗?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