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梁现瑞
和很多城市不同,绵阳的特殊性在于,多年来,它的起起落落都被“千年老二”的平静外表给遮盖了。
如果我们在同一个坐标体系用两条曲线,分别来标注绵阳在全省和全国的排位,那一定是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画面:
在全省的排位从1998年以来一直是一条直线,波澜不惊;在全国的的排位却是跌宕起伏:最高60多,最低127。最近四五年,开始止跌回升,重回百强。
仿佛是一潭湖水,湖面波澜不惊,水面下却是汹涌澎湃!
基于这样的态势,对绵阳的观察,必须要跳出四川,同时撇开“四川亚军”这个表象,从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去探究。
V型反转!全国排位5年提升30位
就在上周,省内各市州相继公布了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绵阳前三季度GDP达到2120.47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速为3%,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宜宾和雅安。
这不是偶然。今年上半年,绵阳就以1.4%的增速排名第三。2019年,他还以8.1%的增速排名全省第二;2017年甚至还排名第一。过去4年来,绵阳GDP增速一直排名全省前五。
增速排名靠前,但总量排名依然没有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他和排名第一的成都相差太远,短时间内,几乎没有赶上的可能。
但是,一旦放在全国的范围来看,那却是另外的景象。
2019年,绵阳GDP在中国内地343个大中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位列第93位。不要小看了这个93位,这可是过去16年来,绵阳GDP首次挤进全国百强名单。
在2014年,其排位还是123位,这相当于在5年间提升了30位,年均提升超过6位,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放眼全国,都非常罕见。
为了这波“升浪”,绵阳已经期待太久!上世纪90年代,绵阳经济总量曾一度高居西部第五,仅排在重庆、成都、西安和昆明之后。
在全国,绵阳长年稳居百强之列,其中1993年达到一个峰值,全国第69位。随后,则出现震荡下行。2004年首次被挤出全国百强,从上年的全国第100位跌落到第108位。
2008年,受地震影响,绵阳首次被挤出西部前十。到2010年,在全国的排位降至过去30年内最低,第127位!随后几年,虽小幅提升,但变化不大。2014年,排名全国123。
就在各界普遍为绵阳担忧之时,2015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骤然开启一波升浪,用5年时间把过去10多年的跌幅找了回来。
双向发力!增量带存量的战略显神威
反转是从哪里来?
翻开报表,今年前三季度,绵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汽车增长120.7%,电子元件增长51.2%,液晶显示模组增长19.0%,彩色电视机增长4.9%,电视接收机顶盒下降7.0%,房间空气调节器下降21.0%。
看到这里,答案不言自明。在疫情冲击下,正是汽车、电子元件、液晶模组等新产业高速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这些产业,恰好并不是绵阳的“老底子”。熟悉绵阳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绵阳真正的支柱产业是以长虹为代表的家电行业。绵阳的起落在某种程度上和长虹的起伏高度相关。
1997年前后,绵阳在西部和全国排位的高峰期,正是“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的时间。
面对传统引擎支撑乏力,绵阳开始换“发动机”。回头来看,绵阳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触底反弹的2015年,与当地发生的一件大事在时间上高度吻合。
就在当年,绵阳引进了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六代柔性面板生产线。这一投资额也创下了绵阳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到2018年,投资240亿元的惠科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正式签约。仅仅这两个项目,就为绵阳当地带来了超过700亿元的投资。
5年来,先后有6个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入驻绵阳,加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累计实施工业项目613个、完成投资2300多亿元,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连续38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位居全省第3位,是2004年以来最好位次。
大量新生力量的到来,至少在两个层面改变着绵阳的产业结构:第一是,产业巨头和相关配套企业的到来,让当地的产业生态圈变得更加完善;其次,倒逼了当地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当地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水平。
就在京东方和惠科相继落户的同时,2018年,总投资超50亿元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这标志着长虹,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这之前,这家老大哥企业多年来在高营收、低利润的状态下已经徘徊多年。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在绵阳,作出这种选择的不只长虹,包括九洲等老牌制造业企业最近几年纷纷开展智能化转型。
新旧并进,绵阳,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面貌终于焕然一新。
绵宜相争!被赶超的可能性有多大?
当很多人的眼睛都盯着绵阳的这波升浪的时候,在四川,还有一匹“黑马”表现突出——宜宾。今年前三季度,宜宾经济增速达3.3%,为全省第一。
这还不是偶然的。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自2014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增速在全省一直排名靠前。
其中,2018年,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甘孜;2019年,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一。从速度上看,似乎比绵阳更快一些。
在过去的5年中,除了2017年,宜宾的增速一直高于绵阳。从绝对值来看,从2014年到2019年,两市GDP之间的差距分别为136 亿元、175亿元、173亿元、227亿元、277亿元、255亿元。
尤其是去年,两市之间的差距明显收窄。2019年,宜宾成功“拿下”德阳,“坐”上继成都、绵阳之后全省季军的位置,延续多年的“成绵德”变成“成绵宜”。
宜宾的“追兵”之路会止步于此吗?让我们看看她的动作:
在传统白酒产业基础上,智能终端和汽车两大产业正在宜宾显露头角。前三季度,宜宾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50.8%。
更引人关注的是,宜宾不仅专注于产业发展,在科教领域的进步也让人瞩目:2016年,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1所高职院校,在校本专科生2.5万人;今年,宜宾大学城有了9所新大学,在校大学生从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7万人,不仅如此,还有11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
相比产业项目,科教城建设效果似乎很难立竿见影,但对于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提升无疑意义重大。回顾绵阳的成长之路,“中国科学城”正是其最重要的标签之一。
不仅如此,今年2月,宜宾三江新区获批设立,成为了全省首个获批的省级新区。
新动能,新支撑,新空间,一套组合拳之下,宜宾势头强劲。
标兵在前,追兵在后,绵阳要稳住“全省第二、全国百强”的地位,仍然压力巨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