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笔者提示:集体化时期的演武生产大队:主要记录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前,也就是农村高度集体化时期的那一段乡村故事纪实。

演武小学_演武_演武是什么意思

演武村

前言:

演武村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演武人憨厚耿直、民风淳朴、重信守义、勤劳朴实、重情重义,敢闯敢干,实打实干、人们大都头脑活泛,思路超前,而且能够吃苦耐劳,勤俭持家。

演武人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博击商海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他们的先人以及后人都闯荡出了一条值得骄傲的辉煌之路。

因此,明清以来一直是汾阳东部地区首屈一指的商贸重镇。演武是汾阳境内的一块儿风水宝地。

特别是近现代演武好些人的勇于奉献,前赴后继,戎马一生,血写春秋的无私奉献, 创造了演武古镇曾经辉煌的过往。

早在1936年3月19日红军东征军,由十五军团七十八师在我们演武与阎锡山的晋绥军进行的一场遭遇战中,师长田守尧率领七十八师官兵奋起反击,击退阎军,保证了东征红军十五军团直属队安全通过。

那时候东征红军,在当地宣传了共产党抗日主张,并且在演武播洒了革命种子,扩大了革命力量, 激起了古镇人民抗日救国热情,推动了当地的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为日后当地的抗击日寇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抗日战争期间,演武人就配合当地游击队打鬼子,解放战争期间,演武人积极参军参战,投身到伟大的解放战争之中,其中不乏为共和国解放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人,家乡的老百姓则是积极支援前方的解放战争。

听我老父亲及一些上年岁的人讲述,那时候解放太原,以及汾孝战役,当地的老百姓牵着自家的牲口,抬着门板等支援前线。

解放以后,抗美援朝期间,演武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又积极参军参战,保家卫国,离开祖国、离开亲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军民一道,浴血奋战两年零九个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家乡的人民则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积极进行了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继而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一直到了人民公社的集体化。

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全体村民在历届党支部的带领下,胸怀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的决心和毅力,尽职尽责,艰苦奋斗,苦干加巧干,将一个一穷二白,如同一张白纸的穷苦农村,逐步建设成为了农、林、牧、副、齐发展的一个新农村。

在当时,特别是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的那个时间段,我们演武村真是如当地一句歇后语说的那样;门洞洞里吹喇叭——里也名(鸣)声大,外也名(鸣)声大。

当时大队建有科研队,林业队,菜园。科研队(当时负责人穆汾平、孔繁秀)负责种子的繁育。林业队(王维成、孙士伟)负责苗圃的管理及果树的栽培。菜园(负责人王守中,技术员王金根)负责全村老百姓的蔬菜供应。

特别是演武村工副业队,后来也叫山西汾阳县演武大队农机修配厂。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吃大食堂,大饥荒过去不久,四清运动刚刚过去,文化大革命相继而来,当时正是“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时候,我们那里的人们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生产大队支部书记任盛业以及工副业主任韩廷魁的带领下,我们生产大队的工副业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壮大。

在“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思想指导下,走出“以副养农”的远瞻道路,在当时各方面条件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土打土闹,自力更生,以一村之力,将工副业队建成一个集机,钳,铸,锻,刨,车,焊,木等等多工种齐全的一个村办企业。

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拉运从尖足则(木轮)马車,相继换新成胶皮車,小四轮拖拉机,继而东方红拖拉机耕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七十年代的鼎盛时期,全村已有两辆崭新的铁牛55马力拖拉机,两辆解放牌大卡車跑运输。

而且还拥有关系到全村三千多口人的副食品加工作坊;磨面坊,大型榨油坊,粞坊,粉条坊,醋坊,后来还有豆腐坊,酒坊。还有一个大型猪场,养鸡场,大型制砖厂,凿井队,造纸厂。

而且还建有缝纫铺,理发铺,卫生所,电影队等生活设施,为社员们服务 。

总之,那时候全村社员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没茶少盐)等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由工副业队提供。

同时工副业队支援农业,反哺农业,使得当时我们那里的农业生产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粮食产量“达綱要、过黄河、跨长江”(备注),一年又比一年好,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社员们的分红,生活质量,也是抬腿上梯子,一步又比一步高。

记得那时候隔三差五就有外地的人来参观,学习,取经,一来就是好几辆大卡车的人,有时候还有省里的干部乘小汽车来参观,当时办公室里四个墙壁上的奖状,锦旗,镜框都挂满了,剩下的只能挂在别的房间了。

总之是好评如潮,赞声不绝。而正是他们的那些精神所在以及艰苦奋斗,创造了演武曾经的辉煌。

当时当地有句名言:“能嫁演武,不嫁工人”,成为外村适龄女孩找对象的首选,这个毫不夸张。

而这些成绩都是演武人一茬一茬干部群众,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历程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干出来的。

那时候的村干部,他们都是演武村的精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赏,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尊敬。他们那虽然平凡但也光辉的业迹,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全村父老乡亲们的脑海里。

抚今追昔,当代的演武人,千万不要也不能忘记他们。在演武村发展腾飞的丰碑上,他们的名字永远记在演武人民的心中!

从1949年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前的近三十年光景,演武村出现了好些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干部。

演武是什么意思_演武_演武小学

汾阳县1954年李华堂担任演武乡乡长的任命书

演武小学_演武_演武是什么意思

1956年李华堂当选演武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

例如;李华堂、王富枫、王庆玉、王庆金(早年参加革命队伍,负伤一条胳膊截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三村一社时曾担任东堡庄支部书记)、王云中(曾担任过西堡庄支部书记)、任盛业、王嘉堂、韩廷魁、王志杰等等(改革开放以前)。

也曾经有过许许多多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无私,为民着想的人民“勤务员”,他们叫做“生产队长”。

由于时间跨度太长,人物太多,今选择集体化干部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任盛业、韩廷魁等老前辈简单记录一下他们的简历,以飨读者,激励后人。

演武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两位是集体化时期演武致富的领路人,集体化时期演武的繁荣富裕,就是他们两个带领全村社员群众干出来的。他们为官一任,富民一方,一生奉献,功不可没,受全村人拥戴。

而他们两位曾经在上世纪1955年山西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就被山西省政府授予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项。

(1955年山西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奖的个人:

演武村 任盛业

演武村 韩廷魁)。

本村的老百姓称他们为“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就是历届县、镇党委、政府的老领导和各村同仁说起来也是满口叫好。

任盛业:党支部书记。解放前参加游击队打鬼子、斗敌顽,解放后早年入党,带领村民参加互助组大搞农业生产,继而组织参加农业合作社,高级社,人民公社集体化。

1958年担任公社加工厂负责人,六十年代后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任期内他踌躇满志,立足现实谋发展。

六七十年代带领全体社员学习大寨人不怕苦,不怕累,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不等不靠,利用肩抬小平车推的办法,硬是将全村的六千多亩土地平整成了高标准的大寨田,农业旱涝保收。

并且重视水利事业,建设高灌站,开挖排碱沟,将一些昔日“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耙响,不见粮归仓”的盐碱地,改变成了高产稳产的大寨田,并且试验种上了水稻,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发展林业,在多方面重视,严格管理下, 当时那真是树成行,田成方,好一派风光靓丽的田园景观。

后因为工作突出,调到演武公社担任公社主任。

韩廷魁:中共党员,演武工副业队主任。

1958年的时候,组织了五六个铁匠木匠成立了演武工副业队,经过十几年发展,由小到大,曲曲折折,逐步发展到了将近二三十个行业,工副业人员达到了二百多人,工副业队的收入达到了全大队收入的将近60%,历年来为集体提供资金达到了一百八十万元左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汾阳县召开的群英会上,被汾阳县树为全县十九杆旗之一。并被称为是一个敢抓钱,能抓钱,会抓钱的人。

(备注)“达綱要、过黄河、跨长江”这是集体化时期,国家关于粮食产量的一个口号。

在农业学大寨的岁月里,粮食产量有三个阶梯目标,即“达纲要,过黄河,跨长江”,依次是平均亩产400斤、500斤、800斤,其中“达纲要”是要实现的初级国标。《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个文件把提高粮食亩产第一目标是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目标是500斤,淮河、秦岭、以南地区为800斤,鱼米之乡的江南粮食亩产上千斤。

未完待续: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