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猪周期,半部扩张史。”随着今年猪价回暖,“最漫长猪周期”似乎步入尾声。

难熬的“冬天”让猪企伤痕累累,行业负债率猛涨20个百分点,15元/kg成为盈亏生命线。

盈亏生命线之下,“后猪周期”时代诞生养猪“幸存派”。

即便猪肉价格在涨,“价涨量升”已不再是“幸存派”的共识,取而代之的是降本增效,主动收缩资产负债表。

今年4月,养猪行业没有那么冷。牧原股份(.SZ,股价48.74元,市值2663.81亿元)、新希望(.SZ,股价10.07元,市值457.76亿元)、温氏股份(.SZ,股价21.86元,市值1454.13亿元)等头部猪企,谈得最多的是生物安全、技术手段、长期经营理念。4年前的此时此刻,投资者听得最多的是各大猪企奋勇争先的出栏量。

成本“躺不平”,扩产“扩不动”,秦英林、刘畅、温志芬、陶一山、何祖训他们接下来将思考什么?

微利时代的共识:成本“躺不平”,扩产“扩不动”

2019年,A股10家大型猪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0%,最低20%出头,最高不到70%。2023年,A股10家大型猪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2%,最低逼近30%,最高逼近90%。

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3家龙头企业为例,5年时间资产负债率增长了20个百分点~30个百分点。

“一轮猪周期,半部扩张史。”2019年,出栏量前八的养殖企业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1.49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20.53%。

几年时间头部猪企出栏量涨了两倍多,这是上一轮暴利猪周期的一个缩影。剧烈涌入的边际供给量冲垮了边际需求,自2021年6月起,猪周期进入下行期。超过20个月的亏损时长及最大月亏损高达559元/头的极值,造成了这一轮“最漫长猪周期”。

2023年16家上市猪企合计巨亏超200亿元,猪企主营业务出现全行业亏损。

“江西猪王”林印孙倒下了,曾经上市猪企第二、江西猪企第一的*ST正邦(.SZ,股价3.28元,市值304.98亿元),差点“倒下”。

傲农生物债务逾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成为*ST傲农(.SH,股价4.6元,市值40.03亿元),行业已无人谈论曾经的“养猪黑马”吴有林。

ST天邦(.SZ,股价2.60元,市值57.77亿元,以下简称天邦食品)董事长张邦辉在2024年新年贺词写下“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但他依旧没有等来“春天”——天邦食品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申请预重整。

熬着,熬着,到了今年3月,“最漫长猪周期”终于迎来曙光,市价悄悄越过15元/kg的盈亏生命线。

牧原股份养猪盈亏平衡点出现了:3月猪价15.1元/kg,成本15.1元/kg。新希望4月份成本已经降至14.7元/kg,公司整体转为盈亏平衡。神农集团(.SH,股价41.76元,市值219.26亿元)4月份14.58元/kg的售价已经大于14.2元/kg的养殖成本。

各家猪企纷纷公告养猪成本已经低于15元/kg,至少到今年二季度,它们是这轮“寒冬”后留下的“幸存派”。

这轮猪价上涨到底是猪周期反转,还是乍暖还寒,已经不重要。猪周期的微利状况几乎成为一种共识。与之伴随的是:猪企不会去赌周期,更不会去赌价格。

“最漫长猪周期”重挫了头部猪企的资产负债表,市场份额占20.53%的它们几无可能重复大规模扩张的叙事。新的叙事替代过往,现在猪企的共识是降本增效,竞逐行业边际最低成本的“皇冠”。

成本“躺不平”,扩产“扩不动”,越过15元/kg的盈亏生命线后,幸存者们的下一步筹谋是什么?

创新不是价值项,是养猪必须项

5月22日,在牧原股份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秦英林穿着黑色西服,打了一条浅蓝色领带。这一天,距离3月的盈亏平衡点已有两个月,距离牧原股份的“三十日危机”已经差不多有8个月。去年9月28日以来,公司被各种“小作文”包围,股价大幅下挫。白天开交流会,晚上开投资者电话会,牧原管理层的日常变成会议“车轮战”。如今,“至暗时刻”远去,业绩反转预期又令股价表现乐观起来。

秦英林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颇为冷静,他希望投资者不要在股价短期波动中丢掉信心,不要因为外界传言而恐惧,“给股东们带来利益是一项伟大的负担,你们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发自内心的行为,给牧原股份的经营者带来了信心”。

他将讲话的重点落在了“创新”上,这是秦英林养猪三十年以来的总结与思考。创新不是高高在上,带来价值项的行为,而是发展的必须,“这一点我们感受特别深,如果哪一段时间的创新少了,我们随时会从专业化大公司赛道上退后和落后”。只有对创新的不懈努力,才能反馈到公司的成本下降和利润提升。

某种程度来讲,秦英林把这种创新看成是“多么痛的领悟”。因为每一次创新要付出业务上的损失,1分回报也会带来0.8分的损失。牧原股份在业务创新上踩过坑,每次都感觉成功了,但回头一看又掉进坑里,“最终折腾的结果,总算比过去好一点”。

牧原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公司提供

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业务差距上的认知深度,国外育种、疾病管理、饲料营养研究和中国养猪有差距。秦英林形容:“发现第一名远远超过我们当期的状况,这就启发我们靠创新及经验让业绩达到它的标准,最终降低成本并提升利润。”

传统养猪需要算法等科技支撑,毕竟猪不会说话,上了规模的猪群更不会告诉你它们存在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又需要我们掌握猪的微小变化——特殊的声音、体温变化,去觉察猪群会出什么问题,再采取什么措施方案来促进(它们的)健康”。秦英林说。

在秦英林看来,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多次疾病的洗礼,不同企业在疾病应对能力上存在差异,能力优异的企业具有发展优势。

养猪不赚钱,规模无意义

今年1月30日,在新希望2023年年会上,董事长刘畅穿着一袭红衣站在台中央。刘畅说,希望用二次创业的心态,同甘共苦,全力“修复新希望”。时间越来越紧,养猪是一场回归农业本质的“持久战”,要一分一分地抠利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