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943年12月,地点延安革命根据地内,恰逢毛主席五十岁寿辰,根据地内虽说没有大肆庆祝,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脸上却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见此情形,任弼时同志便想给毛主席送上一份生日礼物,为此,他亦是找到了著名的才子、毛主席的好友萧三,希望对方能够为毛主席写上一本传记。
闻听此言,本有此意的萧三自然没有理由拒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出了一套大纲,听说这件事后,毛主席也很高兴,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萧三,欣赏了一下对方的文笔,可谁知这不看不知道,一番品鉴过后,他居然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大体意思很简单,就是不希望在书中写太多自己的生活片段。
个人传记不写生活片段写什么?一听这话,萧三顿时愣在了原地,所幸毛主席耐心的解释这才扫清了他心中的疑惑。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毛主席到底是什么意思,两人是如何成为的好友,后续萧三又为何会遭到周总理的批评呢?
同乡、同学
萧三原名萧植蕃,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的一户书香门第家庭,其祖上世代从文,曾祖是举人、母亲出身医学大家、父亲是私塾先生,出身这般家境,他自然也接受到了远超常人的优质教育,以至于才年仅十四岁,他就和十七岁的毛主席成了同班同学。
二人一并就读于东山小学,是同乡又是同学,再加上志同道合的思想,关系自然要好,在课余时间,他们经常会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例如清廷政治的腐坏、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与此同时,毛、萧亦是堪称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觉得唯有变革,唯有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才能救中国,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如此言论算得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过也正因如此,也让二人的友谊更上一层楼。
后续,毛主席与萧三相约赶赴长沙求学,富有才气的萧三轻而易举的就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历经四年的勤学苦练后,1916年毕业的他更是直接去到了一师附小担任教员,负责起了童子军的文化、英语、音乐教学。
在这里,萧三意外结识了当时年仅十三岁的任弼时同志,论起来,相差八岁的他们应该算是师生关系,不过华夏儿女不拘小节,感念彼此的志同道合,他们自始至终都是以朋友相称。
1918年,“二人组”终于变成了三个人,是的没错,毛主席也进入了第一师范,多年未见分外想念,与老友共事,这也让毛主席的学习、工作事半功倍,那段日子算得上是他们人生中最幸福、最悠闲的时光了,清晨二人一起攀爬岳麓山,午后,他们一起看书看报、讨论时事,夜幕降临,两人更是经常会露宿草地,一同憧憬未来的理想。
如此关系,按现在的话来讲,毛与萧就好像铁打一般的好兄弟,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在接下来的革命岁月里,二人也依旧是并肩而行,1918年初,毛主席联合湖南本地的青年才俊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新民学会,萧三便是其中的重要组织者,在他的辅助下,学会算得上是越办越红火,不单影响力越来越广,没过许久,他们甚至还争取到了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名额。
远赴海外学习,这可是彼时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能够争得一席之列,足以见得萧三的组织、工作能力之强,后续,他亦是同毛主席一起去到北京留法预备班学习,经过长达数月的磨练之后,包括毛主席在内,众人也都有了留学海外的能力,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由于心系国家,毛主席终究还是选择了放弃,反倒是亲手送走了萧三等等好友,自己独自返回了湖南。
这件事让萧三十分介怀,毕竟谁又不想和挚友一起面对未知的将来呢?可没办法,他也清楚,毛泽东的志向远大且极为固执,认准的事情一万头牛都拉不回来,无奈,他也只得独自踏上旅程,并相约通过信件保持联络。
在此后的日子里,这对好友各忙各的,毛主席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 ,一边褒贬时政,一边完善自己的理论与思想,而萧三在法国也没有闲着,他经常会将自己的作品寄回国内,也会将外界的变化一五一十的告知毛主席。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整三年,还是直到萧三离开法国转到苏联留学后才渐渐终止,原因也再简单不过,二人皆是越来越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主席投身到了各种考察之中,远赴苏联留学的萧三亦是相继加入了法国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国家大事尚且忙不过来,自然就没有时间与好友联络感情了。
不过话虽如此,相同的信仰却让他们的感情丝毫未减,恰恰相反,二人也都在憧憬着再度见面、共同革命的那天,而在国内革命如火如荼的当时,这一天显然不会太远。
编撰传记
从同乡到同学,再从同学到同志,毛主席与萧三之间的革命友谊越来越深厚,深厚到即便二人一个在国内、一个在海外,却依旧时刻惦记着对方,本以为很快他们就会相见,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一天足足拖延了十余载,还是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终于如愿以偿。
话接上文,在苏联参加革命的萧三堪称是归心似箭,恨不得第一时间就回去报效祖国,事实也的确如此,仅在1925年他就申请回到了国内,担任起了共青团北方区书记,并筹备起了上海工人的第三次起义。
按照这个进度,若是不出意外,相信他与毛主席很快就能再度共事了,然而,天不遂人愿,1927年4月12日,伴随着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由孙中山先生主持的国民大革命也自此宣告失败,国共两党再度成了死敌,无数共产党人惨遭屠戮和抓捕。
见此情形,萧三心如刀绞,而为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也只好先行回到了苏联,在东方大学任教。
这段时间,萧三的情绪始终很低落,不过很显然,低落的心情正是作家的灵药,远在异国他乡的萧三才思泉涌,通过与高尔基等人的学习沟通,他更是很快成为了苏联文坛内响当当的文豪。
干一行爱一行,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萧三便潜心投入了创作之中,以他的威望与地位,本来是可以躲过那场劫难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听闻华夏大地惨遭日寇侵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筹备起了回国事宜,1939年,他亦是终于回到了国内,并在延安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好友。
彼时的毛主席已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与身无半职的萧三相比,无疑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令人感到动容的是,即便如此,再度相见后二人也没有半点生分,恰恰相反,他们竟依旧和当年一样有说有笑、促膝长谈。
后续,萧三亦是承担起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内的文化工作,那么是什么让他燃起了为老友写传记的念头呢?其实除了任弼时的劝说外,这件事他本身也想了很久,原因很简单,美国记者斯诺相信大家都认识,他在来到延安后与毛主席亦是相谈甚欢,后续,他同样也为主席撰写了一本传略,这本书在国际层面影响颇深,以至于到了几十年后,还仍有人通过这本书去了解毛主席、了解新中国。
不得不说,斯诺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的,大体也算是实事求是,只不过,碍于东西方思维、文化的差异,他的许多表述还是存在问题的。
这件事萧三起初还并未在意,还是直到有一次他与毛主席闲聊期间意外聊起了此事,他这才知道,原来毛主席一直觉得斯诺先生的有些描述、看法不完全正确,同时也有不少遗漏的地方。
闻听此言,萧三立刻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在苏联他曾写过毛主席的传记,算是有些经验,如今他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修改、增补一些,重新作出一本全新的传记。
听到老友的话,毛主席顿时眼前一亮,他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下来,只可惜碍于公务繁忙,二人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实现罢了。
这不,恰逢毛主席五十岁诞辰,任弼时的话提醒了萧三,他这才一边回忆着往昔的人和事,一边撰写起了关于毛主席的人物传记。
不得不说,萧三的文笔当真是世间一流,很快传记的大纲和一小部分内容就被他送到了毛主席的案前,本以为按照自己的能力,主席肯定挑不出什么毛病,但哪成想接下来便出现了开头时的那一幕。
毛主席提出了反对意见,希望萧三能够适当删减有关自己的生活片段,闻言,萧三满心疑惑,还是直到毛主席做出解释,他这才终于释然,原来毛主席这并不是在故意挑刺,完全是他想将传记的重心放在人民群众的变化,以及革命运动的起源上,他不想让人民群众通过这本书盲目的信仰自己,因为老百姓、党员干部们真正应该信仰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周总理为何批评?
萧三与毛主席之间的感情无比深厚,当听闻毛主席不想过多描写自己生活片段的解释后,他很快就明白了对方的良苦用心,而后,他也果真改良了自己的大纲,严格按照毛主席的想法,拒绝个人崇拜,将主旨变成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宣传民主革命之上。
由此可见萧三对毛主席、对我党、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忠诚,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遭到周总理的批评呢?
原来,周总理之所以批评萧三,并不是因为政治或是工作上的事情,实际上这一切其实源自萧三的感情生活。
之前提到过,萧三早些年一直在法国、苏联等地求学,风流才子嘛,懂的都懂,他身上的情债亦是着实不少,在苏联时,他与当地女孩瓦萨结婚,去了德国又和叶华结为夫妻,后续回到延安,更是有不少女学生、女同志对其表露了崇拜、喜爱之情,以至于萧三连家都顾不上,几乎每天都在各个追求者之间游走。
当然,一切也仅限于此,萧三自始至终都没有越界,但在叶华眼中却并非如此,看着丈夫与异性的距离越走越近,即便那是工作她也依旧保持着怀疑,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没了信任,婚姻自然也就不会长久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很快叶华与萧三就走到了离婚的那一步,之后,叶华亦是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苏联,而恢复单身的萧三也与苦恋自己多年的甘露走到了一起。
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倒也没什么,不过是她爱他、他爱她的烂俗剧情,对于萧三与甘露的婚姻,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也都选择了祝福,但岂料,真正的变故实则发生在多年之后,1949年,萧三在出国工作之际,意外与前妻叶华相见,看着曾经的爱人,看着可怜兮兮的孩子们,他直接就心软了。
当然,若只是照顾照顾,平日里多去探望探望也就算了,没想到萧三竟然直接提出了复婚,并很快找到了现任妻子甘露,希望对方能够与自己离婚。
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说结就结,说离就离,这岂不是在玩弄人家甘露的感情吗?
恰巧周总理前来串门得知了此事,这才会对着萧三一顿批评,又是大骂他不负责任,又是建议不要冲动行事,三方都冷静冷静再做决定。
显然,周总理本以为萧三与叶华之间只是一时冲动,更是出于愧疚,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萧三竟然还是选择抛弃了甘露,与叶华复婚并同居。
而眼见事已至此,周总理亦是没理由再行阻拦,不过鉴于此事的影响实在太过恶劣,组织上却还是给予了萧三警告处分。
综上所述,虽说在革命工作、文学创作之中,萧三尽职尽责、功勋赫赫,不过他的感情生活嘛…咱们就不好过多评价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