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1日5时44分,我们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恪遵宪度抄本》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三候:
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即五天称为“一候”,而一个节气十五天左右,所以每个节气就是“三候”。
“一候鹿角解”:麋 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一阴初生,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喜阳的生物开始衰退,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麇因属阴性,所以直到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开始快乐地歌唱。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就是最热的天气了。
夏至日牵手日环食
而在今天下午,我们还将迎来天文奇观“日环食”!此次的环食带穿过我国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大家“足不出国”就有机会欣赏。
“金环日食”太阳整个圆面将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形成非常细的一圈金边儿。天文学家指出这次日环食的最大食分可以达到0.997,这个数字越接近1,太阳被遮挡的部分就会越多,例如在西藏西部地区的环食带经过区域,绝大部分太阳光都可能被月球遮挡住,太阳将犹如一个美丽的金色指环悬挂于空中,景色将非常壮观。
根据天文预测,日环食将在非洲最早开始出现,并先后在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出现之后,进入我国。我国境内可以观测到日环食的地区有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的部分地区,其中西藏阿里地区是观测效果最佳地区。
当夏至日牵手“日环食”,届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个耀眼的“金指环”,蔚为壮观。
夏至八大传统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来,民间即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民谚还曰:“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收,古人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热汤面,而是过水面,古时候从井中打来清凉的并水,手擀面煮熟后,直接捞入盛满清凉井水的盆中,待面拔凉,捞入碗中,再浇上事先做好的调料和小菜。古人炎热的夏天吃清凉的过水面,有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间用细长的面条,比拟夏至白昼时间长,正如人们在过生日时也吃面一样。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
3.食夏至饼
在古代,夏至之时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肉类等,祭祖后食用,或分赠亲友,谓之“夏至饼”。夏至这天,古时还有食麦粽之俗,而且亦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4.夏至称人
在古代,夏至日称人,以验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时夏至称人习俗,表达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强烈愿望。
5.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6.吃补食习俗
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犬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古时民间便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古代官府也停止办公事。
7.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消暑避伏。
8.吃馄饨
夏至这天,古代有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习俗。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古人吃过馄饨之后,开始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长,身强力壮。
夏至的优美诗句:
夏至日作
唐朝·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权德舆是中唐一位历卿相,名重一时的人物,诗文也很有名声,刘禹锡、柳宗元也曾经投文他的门下,求他指点。不过说实话,他的这首诗实在算不上是好诗,诗味太寡淡了。
璿枢,也作“琁枢”,星名,北斗第一星叫枢,第二星叫璇,所以“璿枢”也就是代指北斗七星而已。北斗不休不止地运行,四季轮替出现,而现在正是到了一年中白昼最长的阳极。古人以阴阳观念看待万物,认为阴阳是不能互离的,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起,所以权德舆才说“今日一阴生”。过了夏至,昼开始变短,也开始变长,也真有点辩证的味道。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这首诗也是律诗,不过不是常见的八句律诗,而是排律。这个排律自古以来,有名的不多,主要就是难写,除了首尾两联,中间都需要对仗,而且还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着实不太容易。不过像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写写还是没问题的。这首诗从题目来看,是唱和刘禹锡的一首诗,诗里面写的是自己夏至对苏州的回忆。
诗中白居易对自己在苏州的回忆,充满了浓浓的怀念和感伤。那时候多好,到了夏至,总有筵席,可以吃粽子,还可以烤嫩鹅吃,在这里,还有美景可以赏,有优美的音乐可以听,有醇厚的酒可以喝,乘着船,自自在在的,咋能不美呢。
夏至
宋·范成大
其一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其二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这是范成大的两首六言诗,写的是夏至日范成大老家的风俗生活。
第一首写的是这一天人们“节物竞随乡俗”,人们在这一天,腰上系上李核,胳膊上绑上粽子丝,来祝福小孩子健康,老人长寿。
第二首写的是夏至日的祭祀活动,在这一天要进行祭祖活动,不然不能称为“孝子慈孙”。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杨万里在这一天就出去玩了,登上连天观。既然名为“连天”,想来应该很高。高处应该凉爽多了,不然他为什么一整天不下来。
不过杨万里却不是这么说的,他说还是很热,胡床都没有地方挪了,而且挥动扇子太久,胳膊累酸了,现在动都不想动了,看来夏天的消暑还是很重要,可别中暑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