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个有英雄情结的人,岳飞就是他心目中的英雄。金庸作品中无数次提到岳飞的诗词、兵法和武功,《射雕英雄传》至少有十个章节的内容与岳飞有关,足见金庸对他的崇敬。

岳飞忠君爱国,用兵如神,武功也是十分了得。岳飞的师傅是北宋武术名家周侗,三个师兄分别是水浒英雄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和行者武松。师兄如此,师弟的成就可想而知,连西毒欧阳锋这样的高手都认为“岳家散手确是武学中的一绝”(《射雕》第二十五章)。岳飞武功固然了得,但在我看来,真正打动金庸的还是他爱国爱民的情怀和武将中少有的文人气质。岳飞不仅能带兵打仗,还擅诗文,工书法,他的遗墨“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近千年来一直是后人书法与精神的双重楷模。如果岳飞没文化,就成了张飞,估计金庸不会太喜欢。

alone怎么读_alone怎么读_alone怎么读

资料图:岳飞书法“还我河山”石刻,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文物。[视觉中国]

《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郭靖黄蓉与洪七公分别之后,一路游山玩水到了太湖,遇见了黄药师的弟子陆乘风,应邀至其庄园做客。在陆乘风的书房中黄蓉看到了一幅水墨画,画的是一个中年书生在月明之夜中庭伫立,手按剑柄,仰天长吁,神情寂寞。左角上题着一首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弦断有谁听。

这就是岳飞的《小重山》词。Gigi Chang是这样翻译的:

The .

from the land of a li away,

had .

Out of the bed alone in the ,

was I.

the , the moon was in haze.

for honor and rank has my hair grey.

The pines and of the old

Stand in the way of .

I wish to by the music of my ,

But who will ?

Who will hear when my snaps?

这首词我多年前就会背诵,但却没有走心。到了今天讨论翻译的时候才发现,会背的诗词也未必每一句都能准确理解,理解准确也未必能翻译准确,更何况诗无达诂,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还原当年岳飞壮志难酬,胸中抑塞,却又不能直言的痛苦。

中国古代的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很少用“我”作主语把自己直接写进去,而是营造一种“无我之境”, 拉开一段距离,同读者一起观察体味自己的心境。这首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读着这首词,同时也像黄蓉看画儿一样,看着岳飞在庭院中长吁短叹。但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主语的问题不可回避;一旦加上主语,人称和时态及逻辑关系的变化就都来了,顾虑和限制越来越多,结果可想而知。

alone怎么读_alone怎么读_alone怎么读

资料图:岳飞雕塑,武汉市博物馆文物。[视觉中国]

既然无法面面俱到,做不到字字对应,索性不如给自己多留些发挥的空间和余地,只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和意境就好了。

原词的第二句中“千里梦”,Gigi Chang直译为land of a li away。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数字,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和这首词中的“千里”一样,都是虚数,不必较真儿,更何况“里”翻译成“li”外国人也不懂,换算成500公里就更加搞笑了。岳飞的“千里梦”,是他无法实现的“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尔”的雄心壮志,是他心中遥远的战场,所以,译成dream of 似乎更为贴切,也更方便外国读者的理解。至于上阕的最后一句,“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人悄悄”,到底是岳飞一个人轻手轻脚地在院里散步,还是说夜深了,人们都已入睡,四周寂静无声?还有,既然岳飞已经在庭院中了,为什么说“帘外月胧明” ?难道他又溜达回屋里去了?如果实在搞不清楚,还不如含糊一下,All was quiet, in dim , 管他帘内帘外,一概笼罩在朦胧月色之中。

下阕第一句,“白首为功名。” “功名”当然可以译为honor and rank, fame and , and , ,但对于岳飞来说,他追求的是使命和荣誉,而不是什么官职、地位和财富。如果他要的是功名利禄的话,只要随波逐流就可以了,用不着一个人去扛抗金的大旗。所以,在翻译时只用一个honor即可。第二句,“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过去了很久,家乡山上的松竹都长大了,可自己还面临着各种牵绊,无法实现收复北方失地的抱负。如果理解为山上古松老竹阻挡了归家的路,那就错了,所以,可以考虑译为the pines and of my have aged, yet on my way back, stand. 第三句,“欲将心事付瑶筝”,Gigi Chang 的译法是 I wish to by the music of my ,很好的选择。如果想更生动些,强调倾诉心声的意思,可以考虑译成 I wish to pour my heart into the of a 。最后一句,“弦断有谁听”中包含着一个典故,讲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弹琴,突然琴弦断了,这时,砍柴的钟子期走了过来,两人畅谈音律,引为知己。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吕氏春秋》)。如果直接将“弦断”翻译成英文,外国读者不仅不懂,还会产生很多疑惑。好端端的,怎么琴弦就断了?是中国的琴弦质量不过关?还是因为岳飞武功高强,指力强劲,把琴弦给弹断了?如果要解释清楚,那就不是翻译诗词了。所以,省译是最佳方案,译成But oh, who would , and who would ? 就可以了。

翻译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翻译诗词歌赋更是如此,有时候辛辛苦苦翻译出来,再一看,诗意没了!哪儿去了呢?不知道,反正就是没了。我见过有人翻译李白七言诗《早发白帝城》,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英文翻译是这样的:

While the on two sides of the kept ,

My light boat had ten .

如此一来,“两岸猿声”变成了“两岸猴儿声”,令人伤感的猿啼变成了小猴子们的叽叽喳喳,李白诗中水深浪急猿鸣凄厉的三峡,一眨眼变成了花果山!喜感倒是大大增加了,但诗意却也所剩无几了。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译如下:

kept last night,

my dream of .

Out of my bed at ,

I paced the .

All was quiet,

in dim .

My hair has gray in of honor.

The pines and of my have aged,

Yet on my way back, stand.

I wish to pour my heart into the of a ,

But oh, who would ,

and who would ?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翻译是一项眼高手低的工作,特别是像我这样,既当过翻译又当过编辑的人,看别人的翻译总觉得不够完美,可自己一上手,还不如人家呢。没办法,谁让咱是干这行的呢?只有不断地比较、思考、尝试,才能有所提高。顾不了许多,拙译奉上,求教于方家。翻译过程中,曾请教同事 ,承蒙指点,在此谢过。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