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编说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民阅读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青少年阅读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青少年读书和全民阅读有何思考与建议?近年来,国家实行了哪些有关青少年读书的政策举措?哪些区域和学校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快来一起看看吧——

角怎么读_角读音的区别_角读作什么记作什么

有关青少年读书和全民阅读,

代表委员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教师 张琼丽:建议支持建设乡村图书馆,打造乡村儿童之家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教师张琼丽提出“支持建设乡村图书馆,打造乡村‘儿童之家’”的建议。她表示,公益行为支持下的乡村图书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在探索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乏资金政策的支持、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撑。

张琼丽在建议中提到,全民阅读已连续十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多个文件中提到要满足儿童文体服务供给。但现实中,乡村儿童面临着阅读资源短缺和阅读指引薄弱的问题,“虽然都有配套的学校图书馆和农家书屋,但由于场地、藏书、开放时间的限制,很难真正满足乡村儿童课后阅读的需求。”

对此,她提出了四条建议举措:

一是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将乡村图书馆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将乡村图书馆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为乡村图书馆提供政策支撑。同时,由教育、文旅部门牵头,在地方的教育文化经费中单列一笔预算,为建设乡村图书馆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要选择儿童数量较多、辐射周边村落较好的村镇,对村居委会原有的“农家书屋”进行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升级后的乡村图书馆既是优质的阅读空间,还是能承担一定的托管功能的乡村儿童之家。”张琼丽表示,孩子们能在此参与课后学习、读书分享、民俗活动、趣味科学、手工制作等多样化的活动,让乡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课后有处可去、有事可做,减少缺少亲子陪伴、缺少娱乐活动、缺少拓展空间的“孤独感”。

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上,张琼丽建议由县市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等国有企业设置专门的公益性岗位,由专人负责乡村图书馆的管理运行,积极吸纳乡村全职妈妈、返乡大学生、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人员广泛参与,充实乡村图书馆的运行管理队伍。同时可联合当地民政、妇联等组织,建立长效的志愿服务机制,保证乡村儿童之家长效运转。

此外,还要抓住当下城市家庭乡村亲子游、乡村研学、户外劳动实践火爆的机遇,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和地理优势,对乡村图书馆周边环境和设施进行适儿化改造,打造田园大课堂研学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和多样化研学体验活动,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增进城乡儿童交流互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室主任 刘宁:建议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改为选修

“《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需要有丰富的人生社会思考、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才能较好理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室主任刘宁发现,2019版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红楼梦》列为必读书目,不少高中生很难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学习效果不佳。

刘宁认为,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古典散文的黄金时期,要多精讲精读那些千古传诵的经典名篇。她建议《红楼梦》可以通过必修和选修相互配合来阅读学习。“节省出的宝贵必修课时间,用于切实加强文言文经典名篇的学习。”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 李青: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席李青认为,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积极构建现代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陆续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起了以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线上书城等为载体的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取得了良好成效。然而,在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在统筹规划、加大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

李青表示,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不仅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发力,还应不断拓展宣传服务,扩大工作影响力,加强对图书推荐、读书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的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阅读设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体系建设,推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并加大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力度,完善在线阅读、多终端阅读系统,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 安庭:建议建设“书香京津冀”带动全民阅读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拟向大会提交《关于推进校园“书香京津冀”建设的建议》。

安庭指出,目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教育领域的“全民阅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校图书资源配置不均衡。从整体上看,北京丰富的阅读资源在京津冀地区优势凸显。同时,小学和中学图书馆建设水平和藏书资源不一,农村、一般学校或分校相对落后。在馆藏内容上,新书特别是贴合孩子兴趣的图书偏少。

二是学生阅读时间少、交流互动缺失。特别是中小学生阅读时间、互动交流主要集中在校内。家长普遍更重视学科学习,年级越高,分配给自由阅读的时间和资源越少。

三是校内图书资源利用率低。学校图书资源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共性和兴趣爱好的个性。

基于上述问题,安庭提出三点建议。

1.资源共享,丰富校园图书建设。

建议以京津优质学校图书资源为主、在校生捐献为辅,依托教育集团、校际联盟、结对帮扶等既有跨区合作渠道,定期定量开展图书交换流动,打通数字图书资源共享共用,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流通率。

2.统筹联动,形成优质阅读品牌。

建议由北京宣传系统与教育系统联手,遴选出热爱阅读、热心公益的阅读教育专家、阅读推广专家,组建名师巡讲团,逐步建设成为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联动京津冀、辐射全国各地、具备强大开放吸纳能力的阅读指导生态圈。选择三地有阅读热情的学校,设立阅读联盟学校,定期开展“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名师与学生通过线上或线下对话题讨论的引导,为孩子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合力,不断丰富阅读场景。

建议应充分挖掘利用三地在图书馆、展览馆、书店、咖啡店等社会层面的资源,将统一品牌的阅读活动拓展出去,不断在三地联动中增加阅读的场景,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通过“小手拉大手”,逐步把读书活动影响和辐射到社会,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促进书香京津冀建设。

民进中央:推动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 共享高品质文化生活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推进全民阅读的载体,相比于传统图书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不仅提供公共阅读服务,还具有文化展示传播、休闲、文创、研学、活动交流、便民服务等功能,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各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准入机制不够完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和运营往往通过引入社会组织、小微文创企业等主体,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嵌入到社区、文创街区(园区)、旅游景区、古建筑、老街、企事业单位中。但社会组织、企业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制度设计不够完善,考核、奖惩和激励机制缺少标准。一些社会组织、企业等建设和运营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资金缺口加大,一旦出现经济困境,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会出现“烂尾”“空壳”等问题。

二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活动开展不稳定。民间阅读组织和阅读注资企业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开展阅读活动的场所比较局限,活动开展不定时、不持续,影响力不强。

三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平衡。部分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企业未能很好地把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平衡的原则,参与空间建设往往是为了冠名、推广企业品牌,活动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不强。部分企业在开始参与时热情较高,认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能给其企业增值、引流,但在后续图书的流通更新以及阅读空间的运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此,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保障机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运营和管理。明确社会化运营管理主体的准入资质条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建立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社会化运营管理的经费测算办法,建立起社会化运营管理的政府托底机制,探索建立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机制。

二是制定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评价标准,规范阅读空间运营。规范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选址、规模和布局,推动设施布局更加均衡、资源投放更加精准、城乡服务更加均等。建立运营长效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双方的权责和分工,制定好内部管理制度,包括活动章程、财务制度、人员管理等。加强对委托承办的公益性活动的绩效考核评价,开展评奖创优活动,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政府和社会的需求,把牢“目标一致性”原则,不断协商优化合作方案。

三是探索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运营新模式。政府应加大对参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扶持力度,在阅读活动场地、阅读品牌创建等方面借助企业、公共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等各方力量,形成联动效应,探索建立政企合作新模式。开展品牌书房创建工作,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合作共建的城市书房给予一定支持。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整合跨界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书房和智慧书房。鼓励媒体加大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相关政策、建设效果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于青少年读书,

国家有哪些政策举措?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围绕青少年读书,实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

· 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

· 2023年11月,国家语委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增强青少年“一种能力两种意识”、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等目标。

· 2023年下半年,教育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启动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遴选活动,带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更加重视青少年阅读。

为推进青少年读书,

哪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1月2日,教育部公示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名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共推荐64个区域优秀案例和99个“书香校园”。以下是部分区域和学校的经验做法:

江西省南昌市:推进“智慧阅读 书香校园”建设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坚持以“五维发力”构建全域阅读体系,扎实推进全市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引导鼓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印发《南昌市推进“智慧阅读 书香校园”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来,南昌市以“实现全域阅读”理念为宗旨,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和落实阅读工作。目前,南昌市已建立覆盖市、县(区)、学校三级架构的南昌市智慧阅读平台,实现阅读资源全面整合、阅读数据全域统计、阅读行为全程监控。截至目前,平台总访问量369万余人次,应用使用量163万余人次。目前,南昌市共有18所智慧阅读示范校,均已完成校级智慧阅读平台搭建,包括校园门户建设、阅读资源建设、阅读应用建设、阅读空间建设等。

广东省广州市: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政策引领,优化阅读环境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广州市中小学阅读空间建设指南》《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馆校合作”实施方案》《广州市“馆校合作”中小学图书条码编制规则》等指导文件,全方位指导各级学校积极投身高品质阅读空间建设,整体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创设适宜读书的校园环境,提出“品味·品读·品阅·品质”阅读空间新理念,开展“四品空间”“年度最佳阅读校园”评选,指导学校从空间、文化、馆藏、活动等方向构建阅读空间,引领书香校园新风尚。截至2023年12月,广州市有62所学校获评市级高品质阅读空间,4所学校获评首届“南国书香节阅读推广奖”全民阅读示范点,11所学校获评省级最美阅读空间,2所学校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授“现代创新校园图书馆”称号,1所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中小学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21年“阅读推广展示项目”。

多措并举,深化阅读活动

市、区、校三级联动,学校、学生、家委深度联结,共同开展系列阅读活动。一方面,以教育部门官微为宣传矩阵,推出“青少年读书行动”“暑假读一本好书”“‘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等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另一方面,面向广大学生,举办“我和父母共读一本好书”短视频、家庭教育宣传周主题活动、“羊城之夏”青少年暑期活动、“做新时代文明人”演讲比赛、“逐梦湾区有我”演讲比赛、“讲好中国故事”线上红色专题读书活动等多项阅读活动;面向广大图书馆员,举办“百舸奋楫”图书馆业务技能竞赛,组织系列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专题培训。多措并举推进全民阅读,实现校、家、社和谐共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注重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科技赋能,开发全国首创的中小学生阅读管理系统,为不同年级、不同阅读能力水平、不同阅读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指引。提出全学科阅读教育融入教学培育文化自信的“学理主张”,在阅读指导与管理、课堂教学应用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性创新,原创性提出“全学科智慧阅读”教育新理念,在全国率先研发“中小学生阅读优秀图书索引”(SRBI)系列读本,形成阅读教育各方协同的教研新机制。

建强管理队伍,开展中小学图书管理骨干遴选行动,录制一批“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网络课程,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及教科研能力。提升管理效能,建设全市中小学图书资源管理平台,规范课外读物管理,促进市、区、校三级信息化管理,着力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服务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

上海市实验小学:打造以“悦”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

打造多元空间,技术“悦”读赋能

区角一体,营造线下阅读环境。学校形成以图书馆“万竹书苑”为“区”,以楼道漂流角、班级阅读角、走廊朗读亭、书画墙、海报屏等为“角”的“区角一体”线下阅读空间,多元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虚实融合,建构线上阅读空间。2020年,学校研发集阅读资源、阅读指导、阅读评价、阅读数据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分级阅读平台,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学校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以课程标准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中小学生汉语阅读分级标准》为指导,以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分级阅读推荐内容与能力分级阅读评价标准,搭建阅读信息化平台,开发与平台相对应的移动端APP “星辰悦读吧”,建构线上阅读空间。

联结分级阅读,夯实“悦”读指导

2019年8月,学校成立由区骨干教师领衔,区语文学科带头人任顾问,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小学儿童分级阅读研究工作室,聚焦儿童阅读能力提升开展实践研究。学校儿童分级阅读工作室以课题为引领,依托分级阅读平台,持续开展儿童分级阅读实践研究。

学校找准突破口,确定根据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配齐了每个年级的所有推荐书目,同时开设了阅览课,配置了相关的专用阅览教室,并联动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共同研究。

学校打破课内外界限,研究开发了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三种课型功能:导读课上预测引发阅读期待,推理引起认知冲突;推进课上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让思维可视化;分享课上多样化呈现阅读成果、效果综合评估。

丰富阅读活动,拓展“悦”读时空

主题阅读节,书香浸润心灵。自2016年以来,学校连续开展了八届阅读节活动,每届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喜迎建党百年,学校组织了“读红色经典,做信仰传人”读书节活动,学生在阅读红色经典之中,缅怀先烈,铭记百年奋斗历程;弘扬传统文化,学校组织“诗韵飘香在云端”读书节活动,开启愉悦的古诗词阅读之旅,学生开展“诗趣挑战”,感受古诗词之美,增强文化自信。读书节活动通过主题阅读、经典诵读、作品展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好书为伴,品味书香,汲取养分,滋润心田。

名家进校园,书香点亮人生。学校邀请杨红樱、沈石溪等学生喜爱的儿童作家,蔡金萍、翁伟樑等戏剧、科技领域知名学者,窦桂梅、蒋军晶等学界名师走进校园,通过面对面聆听名人名家的故事,与他们互动交流,拓宽学生阅读视域,点亮学生成长梦想。

好书乐分享,启航阅读港湾。每年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国家、市区级暑期阅读活动,在平台上传作品并分享。结合阅读主题,鼓励学生写下读后感,制作读书小报,创作短视频等方式分享读书感悟。

学校以亲子阅读为抓手,积极推进家校共育。邀请专家做《亲子阅读,童年最长情的陪伴》《亲子阅读的误区和形式》等专题辅导报告,组织“爱的教育”“好家风好家训”亲子共读活动,开展“智慧育人”家庭教育征文,以家庭读书活动,促进亲子情感交流,浓郁家庭阅读氛围,培育学习型家庭,构建家校合作育人“共同体”。

不仅如此,学校注重有深度的教师“悦”读交流。近年来,学校基于语文学科进行了深度的阅读探索,基于AI分级阅读平台,以学定教,激趣荐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创意表达阅读成果。同时,在人工智能AI分级阅读平台上进行阅读教学实践后,学生参与市区级的各项阅读比赛更积极,学校每学年都荣获黄浦区暑期阅读优秀组织奖,近五年来,有数名学生获得全国级奖项,获得市级奖项71人次,区级奖项165人次。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构建“两全两式六保障”读书行动模式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融合学校“人和”文化,以打造“和·阅经典”读书行动品牌为抓手,构建了“两全两式六保障”读书行动模式。

“两全”指的是凸显“全学科阅读、全场域阅读”理念和路径,培养主动阅读者和终身阅读者;“两式”指的是开展分层进阶式、主体协同式读书行动策略;“六保障”指的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读书环境、完善阅读指导书目、融入教育教学、健全交流激励机制、拓宽资源建设渠道等六个方面。

学校强化阅读内容的典范性和时代性,探索跨学科阅读理念,全力推动少年儿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精神品质,让每一个“人和学子”都能享受美好的“书香童年”。

内蒙古自治区康巴什区第一小学:书香润童心 阅读筑梦想

创设环境氛围,亲近阅读。营造“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读书环境,全方位打造多维度的阅读空间,实现书籍资源共享,用书香浸润学生心灵。重视学校图书馆建设。馆藏书目5万余册,生均藏书25.8册,订阅报刊60余种。图书馆设有1名专业图书管理员,配有电脑管理、图书索引,使图书借阅更加快捷。图书室环境清雅洁净、宽敞明亮,全天开放。同时,为充分发挥学校图书的作用,图书馆向每班提供100本图书,每月更换,方便学生阅读。各班设立图书角,按照“书目质优、类别多样、数量充足、制度健全、布置整洁、富有创意”的要求,创建个性化阅读空间。

依托儿童阅读课程,推进阅读。学校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儿童阶梯阅读推进方式。晨诵传承中华文化,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与主题诵读。午读为师生共读,通过导读课、交流课、汇报课学习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学校开展红色主题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科普书籍阅读,梳理一百本推荐科普书目,每学期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科普专家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暮省读写联结,促进学生发展,以写绘、说写、日记等形式开展,每学期整理班级暮省集,编辑个人作品集。

强化“五个落实”,保障阅读。“五个落实”,即阅读物落实、阅读时间落实、阅读量落实、阅读方法落实、阅读评价落实。

加大评价导向,强化阅读。学生阅读重过程性评价,教师采取周统计、月评比、学期奖励等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自主阅读。

排演经典儿童剧,深化阅读。学校通过排演儿童剧深化阅读,已形成班班都排演、人人都登台的文化氛围。每年四月份学校戏剧节成为特色品牌活动,已排练《英雄儿女》《王二小》等三十多个剧目,其中《恰同学少年》《小英雄雨来》等作品在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展播。

推动多彩活动,乐享阅读。学校通过序列化、系统化、常态化活动,持续点燃学生阅读兴趣。每年举办读书节开幕式、百人诵读、图书漂流、爱国主义主题演讲、经典诵读比赛、邀请儿童作家入校园等活动。

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助力阅读。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学生人均上传1份优质阅读作品,语文教师人均上传1节导读课例,学校上传2份活动案例。积极参加鄂尔多斯市“师生共读”大阅读活动,学校在每一届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家长共读,带动学生阅读。学校通过推荐教师共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分享会,撰写读书心得,促进老师阅读。通过开展家长读书会,开设家长朗读群引导家长阅读。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读氛围。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青海日报、澎湃新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上海黄浦、南昌新闻网、内蒙古教育发布、广州市教育局、重庆微发布

微信编辑|冉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