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海波 通讯员 苏政华

钦州市贵台镇那美村的一个村屯建村时根据村边一处自然现象,自造了一个“ ”字,并以“那 ”为村名,一直沿用了300余年。如今,这个怪异的村名给村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当地村民主动向地名管理部门提出更改村名。5月29日,地名管理部门根据村民意见并依据《地名用字若干规定》,将原来怪异的村名改为“那柘村”。

先辈自造怪字取村名

5月31日,记者来到了已更名的那柘村采访。那柘村地处深山之中,160余户,700余人,村中房屋散落在小丘陵上,村人以莫姓为主。

提起古怪村名的来历,村内一名老人告诉记者,该村始建于1661年,距今已300多年。先辈刚来到此地居住时,一处奇特的自然现象吸引了他们——村旁有一棵高10多米,根径达一米多的大树。令人称奇的是,这棵大树居然生长在一块大石头上,且大树枝繁叶茂。先人于是突发其想地把村子命名为“那 村”,还为这个奇怪的“ ”字造了一个读法,读音为“粘”( ),意为树木与石头“粘”在一起。

这个怪异的村名一用就是300余年,但“树木‘粘’石头”这一奇特现象,却在上世纪60年代被村民毁掉——“树被砍了,石头也被敲成碎石块用于建村里的晒场。”说到此,村人无不惋惜。

村名怪异无法办证

先辈没料到的是,这个怪异的村名,让后辈添了许多烦心事。

钦州市钦北区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王深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民政部门实施地名普查时,就发现该村的地名不符合国家颁发的《地名用字若干规定》,于是与该村协商改名,但遭到了村民的拒绝。一村民告诉记者,当时没有感到这个怪异村名带来的不便,而且先辈沿用下来的村名,不能说改就改。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这个怪异村名越发让村民感到不便。一村民介绍,以前在办理各种证照时,证照上的文字都是手写的,2005年后,村民再到相关部门办理证照时,证照上的文字一律使用电脑打上去,而“ ”属于自造字,电脑字库中根本没有,所以身份证、门牌等证照都无法办理。由于无法办理证照,急需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的部分村民只好借别人的身份证。

费尽心思酝酿新村名

怪异村名带来的诸多不便,也冲击了村民的传统思维。4月初,村里组织村民开会,商议更名事宜,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同意。

在酝酿新村名时,也费了一番苦心。村民仔细翻阅了字典,发现“木”与“石”的组合有一个“柘”(音同“蔗”),而“柘”字也可以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先辈取旧村名的意图,最终将新村名确定为“那柘村”。

5月初,村民将更改村名的申请材料提交至钦北区民政局和贵台镇政府后,两家单位立即受理,20余天时间便为村民办妥。“现在办证方便多了。”钦北区民政局副局长李一康告诉记者,当天便有部分村民去当地派出所办理了身份证。而一些村民更是用电话告知在外地打工的亲朋:“村名改好了,可以回来办证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