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最贫困家庭,听最真实意见,解最急迫问题……近日,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榜样。
然而,记者日前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在一些地方,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现象依然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见不到群众的问题仍然突出。广大群众期待: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
【问题1 不会“融入”】
面对群众结结巴巴
近日,东部某省一名厅长深入基层调研,在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这位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
“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向记者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开大会作报告都在行,怎么见到老百姓就没得谈了呢?”一位在场人士事后纳闷。
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些干部开会讲话,或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一旦直面群众时却“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也就查不清基层的实情,摸不准群众的诉求。
“不会融入群众,反映了当前有些干部并没有找准自身定位,摆正群众位置。”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这种错位的群众观造成一些事关公众利益的决策往往缺乏“民意”基础,容易拍脑袋、瞎决策,引发群众不满。
【问题2 不愿“心入”】
下了基层也是走过场
记者在大别山区走访时,当地一些困难家庭群众称,这么多年,镇干部基本没上门过,更别说县里干部了。
谈及深入群众时,一些干部往往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理由。然而,有的却将大把时间花在公款吃喝游娱等事情上。
日前,中央纪委通报了8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部分干部吃喝游娱现象赫然在列,如湖北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道党工委书记组织10名工作人员赴外地公款旅游,四川达州市安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在考核工作期间公款娱乐……
群众反映,部分干部不愿“身入”更不愿“心入”:要么借口公务繁忙,走基层迈不开腿;要么下去了也是走过场、做样子。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暴露出个别干部对群众感情淡漠,认为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存在“居庙堂之高而拒群众之远”的做派,热衷于政绩工程、与老板打得火热,基层调查研究习惯于“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
【问题3 不敢“深入”】
遇到矛盾腾挪躲闪
江苏盱眙县王店乡民建村村民日前反映,今年7月,该村不少民房被当地有关部门以违章建筑名义“强拆”,村民认为有问题因此多次向上反映,却很难找到相关领导。“总说走群众路线,但为什么找干部反映点问题总是这么难,面都不让见。”一位村民无奈地说。
“碰到矛盾腾挪躲闪”,成为一些干部不敢直面矛盾的真实写照。专家认为,有的干部表现政绩时争先恐后,但却害怕解决难题,不敢深入矛盾一线。
一些诸如小区污水外溢、拖欠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普遍规律是,群众此前曾反复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或见不到干部回应,或被“踢皮球”,最终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安徽省纪委原党风党纪监督员李益湘认为,领导干部要不怕坐冷板凳,不怕掉架子,不怕碰钉子,直面群众意见和批评,有问题认真解决,有矛盾努力化解,以心换心方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据新华社电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