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山中问答_山中问答全诗_《山中问答》

李白的一生丰富多彩,几乎当时所有的生活方式,他都有很深度的体验。比如从政,游历,修道,隐居等等。他的隐居生涯是反复多次的,年轻时代,他曾经在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定居,处于半隐的状态,有学者考证大约有十年之长。从时间长度上看,可以确认李白是真的隐居,而不是“养望”。养望求名的人怎么可能忍受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呢?

本诗《山中问答》还有一个名字,是《山中答俗人》,李白在诗中解答了自己对于隐居之乐的理解。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实际上还不到三十岁,从身体活力来看,正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因此虽然是一首隐居的诗,内里也能感受到李白精神上勃勃的生命力。

有人问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提问题的人是谁,李白没有说,只说是个“俗人”。在现代,俗人是个贬义词,指的是庸俗的人。在李白时代,李白用这个词却没有瞧不起别人的意思,在李白的语境里,“俗人”就是相对于“仙人”而言的普通人,也就是凡俗之人。

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本诗可以证明。

问题提出来了,李白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回答。没有回答问题是因为看不起对方吗?李白在诗中说的很明白,“心自闲”。之所以没有回答问题,因为自己的心灵正处于悠闲自得的状态,没有任何事可以打扰。对于提问的人既不是看不起,也不是看得起,甚至可以说,李白正沉浸于自我的精神世界之中,这个精神世界,没有他人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中,空间深幽而宁静,只有岸上桃花和潺潺流水。

山中问答_山中问答全诗_《山中问答》

自魏晋时代的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后,桃花、流水的组合就成为古时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这里自然不再是俗人所处的人间。

这样的空间是李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模拟出来的,模拟的对象,就是所栖居的碧山。碧山是人间,内心世界不在人间,那里是一方自成的天地。在碧山的隐修,使得李白可以在内心构筑自己的精神空间。

因此,李白通过这首诗回答了“俗人”的问题,为什么在碧山栖居?因为这里别有天地心自闲。

说到隐居,和李白同时代的王维、孟浩然也都有隐居的经历。三人相比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共同之处在于,选择隐居自然是因为三人都不喜欢尘世的喧嚣名利。

不同的地方在于,王维隐居,因为王维年少成名,但是妻子又早逝,这种瞬间大起大落的经历使得王维对于人世红尘有某种宿命感。同时王维出身名门望族,对于名利本来也不重视,他更喜欢研究的是佛学、天地至理。因此王维的隐居,是为了修炼,是为了避开一切打扰,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

孟浩然的隐居是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他也想出仕做官,但是唐朝的官场却很排斥他。个中的原因自然有官场上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排斥他这一面,另一方面孟浩然是有道德洁癖的,而且隐居日久,对于社会官场上那一套真真假假、趋炎附势的沟通交流方式,孟浩然也学不来。最后他明白自己一生注定只能过隐居的生活。孟浩然的隐居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道德感很是看重,不愿意污染它。

《山中问答》_山中问答全诗_山中问答

李白的隐居,从本诗来看,既没有王维那种对于天地大道至理的执着追求,也没有孟浩然那种不能被冒犯的自尊心,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

由此可以看出李白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也是一个非常潇洒的人。对于名利,他没有痴迷渴求,对于美景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却看得很重。这种看重不全是道德意义上的,而更多是审美或者艺术层面上的。

为什么栖居碧山,因为喜欢,这就是李白给出的答案。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