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又云:“律书曰:未者,言万物皆成。有滋味也;淮南天文训曰:未者,昧也;律历志曰:昧薆于未;释名曰: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广雅释言曰:未,味也,许说与史记同,五行木老于未;天文训曰: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此卽昧薆之说也。象木重枝叶也。老则枝叶重㬪。故其字象之。”

这里,“未”的意义世界快速扩充。

万物皆成之时,这样的时节,你置身田园或密林,能感受大自然洋溢、释放、挥发出来的气息。而且,若是温度上来,世界氤氲万变,朦胧多彩,有一种混沌之美。

逾矩怎么念_逾矩的读音_不逾矩读音

在乡下的夏天,尽管没这么好看,也都有这种类似的体验。尤其是早晨太阳初升或午后蒸发最旺的时刻。

极似段氏罗列的了:“淮南天文训曰:未者,昧也;律历志曰:昧薆于未;释名曰:未,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

他是在罗列,但我相信他应该是实际的生活体验。甚至更深。

《说文》:“昧,爽,旦明也。”段氏说,就是天“将明未明”。并引用《左传》“昧爽”历史用例,覆盖战争、人事、自然、祭祀、礼仪等方面,内在逻辑是,一个王朝、一个帝王、一个弱冠青年面临的抉择,像从幽暗的世界走到一个灿烂的关口,天光即将洞开。

逾矩怎么念_逾矩的读音_不逾矩读音

但“未”字意义的急速扩张之旅,就在这转折关头戛然而止。

它像一匹从远处狂飙而来的奔马,临近你的一刹那,突然骤停。想象一下,黎明时刻,这一词汇的鬃毛回旋、飞扬,随后缓缓翕合,万物温驯如是。

不逾矩读音_逾矩的读音_逾矩怎么念

一种生命的力量释放到最佳。它自由地飞翔在世界的边缘,从心所欲不逾矩。

但“滋味”最为丰裕的时刻,恰恰也是“木老于未”的一刻,几近濒死。

段氏所引《淮南子.天文训》“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之“木”,说的虽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木,已是玄学理念,也是生命的三个阶段。

但“未”字词义的三种状态,不是这种单向的演进,而是三位一体:

1、 未来之未。一种向上突破的生命力。

2、 万物皆成。有滋味也。偌大生命力的释放。

3、 未者,昧也。日中则昃,向幽昧也。一种幽暗、晦明的世界,既“老于未”,又在暗中积聚着力量。

这种意义的状态,与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周易正义二七则一 论易之三名 一字多意之同时合用”的论述异曲同工。

《论易之三名》:“《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郑玄依此义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又如“诗有三训”。《毛诗正义·诗谱序》:“诗之道放於此乎。”《正义》:“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已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故一名而三训也。”再如“王之三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第三五:“合此五科以一言,谓之‘王’;‘王’者皇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黄也,‘王’者往也。”

这是词义生成的辩证。它展现了所指在能指的声音与形体里出色的运动机制。没有这种运动,能指徒似一具枯槁,一个臭皮囊。

有人嘲讽钱钟书琐屑。事实上,他是在人生最压抑的时刻,回归传统路径,于传统语文学意义元规则层面精耕。所谓博闻强记、旁征博引不过表面,所谓罗列、连类而及并非归纳,而更像《诗经》多数诗作“起兴”之后的复沓与回旋,枯燥、重复的一瞬,突然洞穿人生的意义。

“未”义之三种生命状态。一个汉字的生命力似乎由此饱满。

我们标榜了“未”字“所指”的运动机制,但并不意味着,能指只是个臭皮囊,边缘匹配。好像我们不必兼顾文字的声音与形体就可以放浪发挥。

恰恰相反,“未”的形体与声音,释放着另外多重张力。

让我们回到开头,重新再审视一下“未”的形体。

是的,甲骨文里,“未”的大部分写法跟“木”字极相近(铁.197.1《甲骨文合集》10070)。后来演变成”木”字之上叠加一层枝叶。

楚简里“未”,文字结构的焦点,更重上部枝叶,甚至都快了脱离的“山”形,整个结构上下之间,有一种明显的博弈,似乎在突出意义的拓展。

它是有一种腾空飞翔、超越的意识。不过顶部生命意志的挥发,并不彻底断裂。否则它的生命就止于“木”,止于一种理念的实体。若没有飞翔,枝叶或花朵,所谓“滋味”就难以生发。这是意义拓展与结构互动的可喜之处。

“山”形肯定是文字字形演变以致象形模糊,但似乎更具魅力。

想想看,“木”在“山”覆压之下,生命力被抑制,那是一种循环往复的悲剧精神,极为经典的结构。《易经》的技术与语义里,这种策略更典型。

不过,无论如何,由于这种结构, “未”字之“昧”、之“幽昧”就有了更深的内涵。这种寂寞、晦明、层层叠叠的阴影、复杂的色彩、无边的气息与微尘,就是生命意义的耗散结构。

文字的生成,尤其是形声与会意字的世界,已经走出独体或复体象形的藩篱,在意义的世界,获得多样性组合的巨大空间。

汉语言学史里,这两种造字法大幅扩充了汉字数量孳生的能力,其实它更是人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象形的世界,充满混沌,更近整体思维。原始人正是以整体的图像形式识别周遭。许多人类学著作中的案例,即便今日土著、部落,也常常能展示出超越现代人类科学与理性的能力,但要让他们一一分解,精确还原,可能非常搞笑。

事实上,即便到了商周时期,中国文字也有非常明显的图像意识。当然,这里面不止是思维,还有书写工具、介质载体的约束力。

让我们再从声音角度探索一下“未”的意义世界。

先来审视一组“未”字家族的字:味、昧、苿、菋、寐、魅、祙、鮇、跊、怽、妹等。

不全,但足够体会。这其实也是语源学的实践。

“未”有“滋味”、“昧”、“幽昧”义。一种遮蔽、幽昧、幽暗、晦明,多重感官综合下的移情。

“味”也已解释,“从口未声,滋味也”,像是成熟时节,一张嘴或一个人,在繁茂的草木中,感受一种丰裕的气息。

“苿”,古同“菋”。一种药材,即五味子。“五”在古代也是虚数,也指“多”,跟“三、九”功能近。如此,“苿、菋”就说明了一种复杂、混合、交织的功能与味道。中药、中医体系特讲究整体、系统、辩证观,这种观念对应的词汇,那意义的世界,自然具有混沌、幽昧的特质。

“寐”,就是睡觉,睡着;“魅”,鬼魅或螭魅,都是影影绰绰,似有若无,多为山林异气所生,与“未”字的“幽昧”意义极为吻合。

“祙”,千万别看成“袜”字。它其实“从示从未”。你知道,示部字通常与仪式、祭祀有关。“祙”,古代其实跟“魅”同。

“鮇”,《说文》未录。《集韵》、《康熙字典》说是鱼名。一说是“嘉鱼也。长身细鳞,肉白如玉,出汉沔丙穴中”。《山海经》云“诸钩之山……多寐鱼”。人说就是“鮇鱼”。也即表示这鱼时,“寐”与“鮇”互用。这里面,很可能是因为这种鱼有“睡觉、睡着”的形态。

“跊”,践也。踩踏义。与“未”字只有读音关联;“妹”,《说文》“女弟也”。就是现代的义项了。不过,若考虑到“妹”之排序,也是可以琢磨下去的,“把妹”一词就有太多哈哈。当然穿凿到底,意义不大。

显然,这一组“未”字家族,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就是“幽昧、幽暗、晦明”,是多重感官综合下的移情。

还有一个“怽”字。音mi,意思是“心被迷惑”,与“昧”、“幽昧”里的遮蔽有相近。看上去,声符是“未”,读音也相近。但“怽”这个形声字,声符其实是“末”,它的韵部为“月”,《广韵》小韵归属也是“末”。“怽”的字形发生过书写变异,与“未”不是一个声符家族。

不过,恰恰在这个“怽”,能让人在另外两个视角打开探索。我简短写一下:

1、“未”与“末”的形体结构与意义分析。

两字分属不同声符,但声符里有共通部分,基础都是“木”。

两字意义差异较大。“未”有上述多重滋味,跟“木”上叠加的枝叶或“山”形有关,形成一种自由释放与压力面博弈的感受,意义的世界是多样、复杂、多义一体的。

逾矩怎么念_不逾矩读音_逾矩的读音

“末”字当然也有自己强大的词族。《说文》:“木上曰末。”就像树梢。小篆体上下互联,非常形象。不过,金文里的“末”,上面一横是一个小点,从而让“末”更像一个指事字。当然指事字主体必定建立在象形字基础上。指事是符号化更明显的趋势。

当然,段注《说文》里依托《六书故》唐本做了修正,整个字“从木从丄”,上下分离。上面的“丄”即古“上”字。

但是,“丄”不是实体的物质,不像“未”字上端的枝叶重叠或“山”形。“末”字字义还是相对比较明确,就是“木之穷也”。

当然,“末”字为声符的字族也很茉、抹、袜、沫、昩、砞、秣、枺、粖、韎、眜、妺、皌、靺等。我这里不再罗利它们各自的意义,但大部分都有末梢、琐碎、微末、尽头、尾巴等味道。“末尾”一词,已是俗常。

如此,你能看出,在侧重事物的部位、方位,或者需要突破的方向大小上,两个字其实有相反的倾向。

“未”指向一种不可知的大视野,通向洞天,只是最后一刻止于幽昧、晦明而已。“末”则是主体尽头处,从价值来说,指向边缘。当然这只是心理感受,实际上,愈是末梢,便愈灵敏;愈是微尘,便愈能重构。后一点上,它不逊“未”字的意义深度。

2、“未”与“末”的声符与意义衍生。

“未”是零声母字,声母通俗地写作w。“末”的声母是鼻音m。

今日北方普通话里,读上去没有关联。其实,直到中古音,零声母与M之间也是有非常的的渊源。

古汉语声母系统里有很多规律,比如“古无清唇音”(清代嘉定人钱大昕提出),大致这样理解,今日声母是f的,在古代,有部分读成b、p、m,当然只是大致的规律。比如阿房宫、吐蕃、伏羲、庖羲、拂士等。

还有w零声母的字,上古与m声母字,相近。比如“亡、忙、盲”、“蔓延”之“蔓”也读wan。另外“万”字亦读mo。台湾歌曲《酒干倘卖无》的“无”,更近mo。

刚才审视一组“未”字家族时,你应该注意到“味、昧、苿、菋、寐、魅、祙、鮇、跊、妹”等字的读音,零声母w与m声母融合甚紧。甚至m更重了。

这种声母相近的字,一旦韵母也相近,就会有意义相近的更大群体。

我再罗列一组m声母字族的字,就能看出更多。

我把几个声调的meng音字都罗列一起:“梦、矇、朦、蒙、霿、靀、甿、矒、盟、瞢、懞、懜、曚、氓、顭、幪、尨、庬、儚、溕、濛、蕄、萌、虻、蝱、鄳、鄸、鋂、矒、瞢、懵、冡、鼆、夣、孟、癦、霥”。

我这里不再一一罗列它们各自义项,有心人可以查阅,这一组的词义,有下面几种特征:

1、朦胧、氤氲、模煳;

2、笼罩、覆盖;

3、群体混同,集体超越个体;

4、萌萌哒或者无知无畏的模样。

这几种义项之间,又都有相通的一面,就是一种不太容易甚至无法拆解的整体与模煳的词义理念。

上面我们分析过,“未”字家族“味、昧、苿、菋、寐、魅、祙”,一个共通的意义空间就是“幽昧、幽暗、晦明”,是多重感官综合下的移情。

如此,对比meng字家族,你不觉得两组之间,同样可以建立更大范畴的意义关联么?

这里举例不全,还有其他声母案例,音近义通、一音之转的案例更多了。比如俗读wu的零声母字族,与meng、mei等字族之间,ming与meng、mei、men之间,ai与mei、meng之间,在词汇意义群落上,就比较有意思。

比如今日“暧昧”一词,古代更多指的是“幽暗、幽昧”。它与段玉裁对“未”字的解释之一完全一致:“律历志曰:昧薆於未。”所谓“昧薆”,就是“幽昧”,“薆”是草木丰盛义。“暧昧”之“暧”,虽然指的是日光不佳、模糊、幽暗,与“薆”之间,意义相通,它们也都是零声母字。

不逾矩读音_逾矩的读音_逾矩怎么念

同时,考虑到零声母与m之间的关系,“昧薆”、“暧昧”,其实也更近连绵词。我不敢说“昧薆”是否是“暧昧”生成的源头,至少是一对极为相近的词汇了。

专业人士看到会笑话这种拼注。其实只求图个方便。

当然,“音近义通”、“一音之转”很容易沦为穿凿、蹈空。意义的世界,建立一种微弱的关联不难,难在发掘文字、词汇微观世界的支撑,不止音、形,更有古人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发生学层面的规律。

这是我从“未”字中体会到的一些滋味。它充满丰富的审美空间。

当然,这里的“未”字味道,可能不丰富,不专业,不合理,闹笑话,比如注音就会让老师们不舒服。就算有点价值,也没能力展开。所以就不敢像学者一样起个令人生畏的《释“未”》。不过,毕竟半吊子惯了,苦中作乐,一丝一毫,只为锻炼思维,从中找到一点纯粹的快乐与美感。这于我来说,实在也不难。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