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觉着在这儿生活怎么样?
马宗菊:生活比山上好得多。
记者:怎么个好法?跟过去比。
马宗菊:有新房子住,卫生各方面比山上好一些,交通也方便,再一个孩子回家方便,还可以在镇上打些工,给姑娘一点生活补助。
记者:有没有想过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马宗菊:没想过,台湾慈济基金会给我们帮助,我们之前想也想不到。
马宗菊介绍,台湾慈济基金会对她一家的援助,早在 2007年就开始了,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台湾慈济基金会已经连续四年给自己的女儿提供学费和生活费。
马宗菊:这是我女儿,她在小学上学的时候,她爬到树上玩耍,在树上照了一张照片。
记者:现在已经大了,现在多大了?
马宗菊:现在19了。
记者:还在读书?
马宗菊:还在读书,今年读高三了。
记者:要考大学了。
马宗菊:2007年暑假,女儿在家,她奶奶有病,给她奶奶熬药,还给牲口采草。碰见慈济工作人员,看着孩子汗流浃背,背着一袋子草,看这个孩子这么辛苦,就问情况,她就把学习情况,失去爸爸痛苦,生活条件,她就给慈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7月份,到9月份,慈济人就又来了。
记者:就到你们家去了?
马宗菊:把我的生活,详细做了了解,然后就开始帮助我们。给女儿生活费,一年1500元生活费。
在靖远县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靖远县的贫困人口有5万多人,大部分都是像移民新村村民马宗菊这样原来居住在干旱山区的农民。作为甘肃省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一部分,靖远县也一直在努力把干旱山区的贫困农民搬迁到有水源可以耕种的地区。可是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搬迁工作也希望得到外界的援助。
靖远县县长郑钰介绍,台湾慈济基金会捐助1200多万元人民币,整体建设建设来窑慈济大爱村,帮助当地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也体现了两岸同胞情。
郑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就是从1983、1984年开始,我们省市县,各级政府努力把这个干旱山区群众往灌区移,台湾慈济基金会显示一种大爱精神,帮助我们从若笠乡移到刘川乡灌区是210户,1050人。移到灌区以后,他们的生产条件确实发生了很大改变,居住条件也改善很多,若笠人民是实现了多年来祖祖辈辈可以说盼望已久这么一个愿望,他们都感谢政府,也感谢咱们台湾慈济基金会援助。
靖远县慈济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移民新村的建设,是两岸合作的成果,慈济援建的资金主要用于住宅,县政府则投资建设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目标是确保每一个搬迁家庭“搬得下,安得住,能致富”。
在移民新村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移民新村的建设,确实解决了长期困扰他们的缺水问题,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改善了他们的生产条件。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