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会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正如美好的古典音乐一样,她存在了许久许久的时间,却始终没有随时光的流转而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反而在时光中磨砺的愈发闪亮,就像一座饱经沧桑而又历久弥新的丰碑一样,永久地矗立,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今天,“影音新生活”将与大家一起从巴洛克音乐时代开始,寻觅那流传了许久许久的唯美的古典乐曲。

时光第一站·巴洛克音乐时期

巴洛克音乐时代这是古典音乐的第一个流派。“巴洛克”原意是不规则的珍珠,最先用在建筑上。巴洛克形式是以动的音乐来对抗以前静的音乐。代表作曲家是巴赫和亨德尔,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最初典型的音乐风格是歌剧,其次是器乐曲。巴洛克音乐最忌呆板和不动感情,因此演奏家们常常即兴装饰他们的乐句,使音乐更立体、更多彩、更辉煌。

《G弦上的咏叹调》——巴赫

《G弦上的咏叹调》,又名《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的《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

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非常安详唯美。

《卡农》——帕海贝尔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

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这就是卡农(Canon),它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瞬息万变的生命力。

时光第二站·古典音乐时期

古典音乐时期是指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古典乐派时代,以奥地利的海顿、莫扎特和德国的贝多芬为代表人物。这个时期的音乐形式基本上是器乐,声乐退居其次。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协奏曲和交响乐等多乐章体裁和快板乐章奏鸣曲形式在这一时期确立。

古典乐派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在感情表达上趋于理性精神,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

《致爱丽丝》——贝多芬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最后全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G大调弦乐小夜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87年在维也纳完成,该曲是十八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该曲最早为弦乐合奏,后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尤以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时光第三站·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19世纪20年代进入浪漫主义乐派时代,杰出的作曲家有德国的舒曼、门德尔松、韦伯、波兰的萧邦、奥地利的舒伯特、法国的伯辽兹。浪漫主义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情感至上,重主观、个性、民族性、强调抒情,它以感情的激流,冲跨了古典主义的理性王国,感情统御了一切。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这首常用于弦乐合奏或小提琴独奏的《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而《D大调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

《降E大调夜曲》——肖邦

夜曲是肖邦独创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

时光第四站·民族乐派时代

民族乐派是浪漫主义的重要分支,它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代表有奥地利的约翰·斯特劳斯、捷克的德沃夏克、德国的勃拉姆斯、俄国的格林卡。其特点是运用本民族的主题和民间的音乐遗产,作品有浓厚的民族味道。

《蓝色多瑙河》——小约翰·施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圆舞曲作品。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

《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

《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1897年间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也是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它以抒情诗般的美妙和丰富想象力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该曲经常以独立乐曲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出而流传至今。

时光第五站·印象主义乐派时代

印象主义乐派萌生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创始者是法国的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注意音响、音色,表现反映难于捉摸的东西,喜欢暗示和隐喻,造成一种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难以分辨的色调变化效果。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拉威尔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是法国著名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的经典作品。拉威尔的音乐风格以细腻丰富的情感著称,被视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作品在音乐史上举足轻重。

唯美沉寂的《死公主的孔雀舞曲》创作于1889年,当年拉威尔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他的灵感来自罗浮宫里面一幅公主肖像画。这首典雅却飘着淡淡忧伤的乐曲,广受世人欢迎,成为聚会沙龙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

《月光曲》——德彪西

德彪西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著名象征派诗人魏尔伦同名诗歌。1884年,德彪西赴意大利留学,其间游历了意大利北部的贝加摩地区,那里美丽的风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旅行归来,读到魏尔伦的《明月之光》,激发冲动,写成了《贝加莫组曲》,其中第三首就叫《月光》,表达的就是贝加摩月色给他留下的印象,德彪西充分发挥了音乐的创造能力,不仅能使人看到作曲家描绘的月夜美景,同时会和作曲家一起进入一种美好的沉思。

结语

沉浸在这些唯美的古典乐曲中,你会忘了乐曲是何时开始,又是何时在不经意之间却已悄然结束……就像时光一样……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