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姓氏怎么读_脱姓氏来源_脱姓氏读音

查大爷儿子的护照,拼音为“ZHA”。

脱姓氏读音_脱姓氏来源_脱姓氏怎么读

查大爷儿子的机票,拼音为“CHA”。

我姓查,我念chá,为啥都喊我zhā大爷

查大爷希望字典增加姓氏义项,专家:字典不改也可念chá

按理说,自己姓什么,这是最没有疑问的一件事情。可是最近,家住成都龙泉驿区洪河大道的查胜玉大爷找到记者,很苦恼地说:我们家里,搞不清楚自己姓什么了。

“我姓查,就我知道的,从我祖祖开始,这个字就念chá。现在呢,我儿子想让孙子念zhā,家里弟兄姊妹有念zhā的,也有念chá的。”60多岁的查大爷说起自己的姓,一脸无奈

这种无奈,按查大爷的说法,是字典里,只在“zhā”的读音下标注了“姓氏”的义项引起的。“出去别人都说,查,哦,字典上写了,作姓的时候念做zhā嘛。所以别人都叫我zhā先生。”查大爷说,遇到需要注音的场合,更是如此。

查大爷举了个例子,儿子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出国,办理的护照上面,姓名一栏就是写的“ZHA”,儿子的机票登机牌,姓名上的拼音则是“CHA”。查大爷说,“现在因为字的读音,很混乱。”

一姓两音两辈人争论不休

念chá:六旬父亲只认传统

让查大爷苦恼的,还不是这件事情,而是“一家人两个姓”。查大爷和儿子出去,别人称呼他的姓是“chá”,而称呼他儿子,则是“zhā”。儿子想给孙子改姓zhā,女儿也说自己姓zhā。这还不算,几个姊妹中,有两个说自己姓zhā,没改姓的兄弟家的孩子也说自己姓zhā。

“说个事情,你说好笑不好笑?今年我大弟弟过生日,家里摆了好几桌,可是敬酒的时候,这个说我姓zhā,那个说我姓chá,客人都在问:“‘你们家到底姓的啥?’好尴尬嘛!”说起今年的事,查大爷一脸尴尬,“说起来真的丢人现眼的,为这个事情,我们家里面都吵了几回,我80多岁的老父亲都遭气病了。”

查大爷还记得,上世纪60年代,家族内部还重新排过辈分,当时念的是chá。念zhā:女儿跟着字典改姓

查大爷说:“平时不需要读音的场合还好,户口本、身份证上面,只要字对就行。但是碰到需要读音的场合,就尴尬了。”特别是称呼上,“碰到有人喊我zhā大爷,我都反应不过来是在喊哪个。”

查大爷老家在射洪,后来随着父亲工作变动,一大家人搬到三台,在射洪老家和三台都有族人亲戚,本家至少有上百人。“射洪老家的人还是按祖宗习惯念chá。但是我们三台这家人里面,有些后人看字典上作姓的只有zhā,还说是我们祖祖辈辈没文化,念错了。”查大爷的女儿就是改姓为zhā了。查大爷说,女儿改姓的理由很简单:字典上作为姓的查只有zhā这个读音,所以我要念zhā。家中其他晚辈改姓,也是类似原因。

关于读音是从祖先,还是从字典,家人争论了不知多少次,但是谁也不能说服对方,因此,家里五六 十 岁 一 辈 的 ,还 按“chá”念,年轻一点的,都改姓“zhā”了。

老人心愿希望字典加义项

求助报社,也是查大爷无奈的选择:“我找了很多政府部门,也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写过信,可是都得不到解决。我给国家语委断断续续寄过7次材料。作为这个辈分的老大,不能眼睁睁看着姓被改。”查大爷说,他只有一个目的:字典在chá字下面增加一个姓氏的义项,不要被改姓。

查大爷告诉记者,小时候,曾听爷爷讲过,自己家族是清朝时期从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的沙嘴地区迁到四川的,迁过来过后一直叫这个音。为了能在字典上加注“chá”音的义项,查大爷也做了不少功课。他搜索资料,发现在四川射洪、蓬溪、宜宾等地有同姓之人,贵州遵义、云南等地区也有查(chá)姓人聚居。

民俗专家:字典也曾出过错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尚军是查大爷求助的教授之一。对于查大爷这件事,浸淫巴蜀民俗研究多年的黄尚军也很关注。黄尚军说,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读zhā还是chá不是大事,字一样就是。但一方面,姓名权是人很重要的权利,讲究“名从主人”。另一方面,姓也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了很重要的文化信息。“弄清楚查大爷姓氏的读音,可能有助于了解四川的姓氏来源和族源。”

根据可以查到的资料,“查”姓的来源有几种:一是出自姜氏,炎帝后裔,春秋齐国齐顷公儿子被封于“楂”,后代以封邑作为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去掉“木”字边旁,成为“查姓”;二是出自芈姓;三是满族沙拉氏汉化改姓;四是其他民族汉化改姓。

黄尚军说,要解决查大爷的疑问还需要做大量工作:要到查家人老家调查了解,是不是从来就念chá;要了解现在念chá的查姓人,在全省全国大概有多少人,人数越多,分布越广,说明误传的可能性越小,增加义项也越迫切;查文献,了解查姓的来源。

黄尚军说,几年前,射洪有家族姓“谌”,本来应该念shèn,可是字典注音为chén,注错了。在谌家人的努力下,这个字被纠正过来,字典纠错很正常。

《新华字典》修订主持人:

如果世代念chá那就还是念chá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程荣,是《新华字典》第11版的修订主持人之一。程荣解释,字典最主要的是推广和教育的功能,“容易搞错的我们肯定要重点收录”。以《新华字典》为例,收录的姓氏参考了袁义达著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和国家语委曾做过的姓氏调查的研究成果。在收录姓氏时,参考了这几种原则:两个以上读音的多音字,如果不做标注,可能会影响正常使用,例如“薄”,如不收录,很可能会被误读成“báo”音;简化后的字一样,但繁体字不一样,需要标注说明。比如“姜”,姓氏和植物简化后是一个写法,如果不说明,可能在反推繁体字的时候就会弄错;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收录的是转为普通话以后的读音,例如“百色起义”的“百色”,方言里是“bósè”,但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还是收录“bai(三声)sè”。

而“查”,只在“zhā”音下面收录姓氏这个义项,是因为大家一般都把“查”读作“chá”,“zhā”这个读音比较少见,而姓“zhā”的人群在人数和分布上都比较多,如果不做标注,很容易被误读。以不容易读错的“张”“章”为例,《新华字典》作为小字典,就没有收录“姓氏”这个义项。

程荣翻了下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本的《姓氏大辞典》,在“查”姓里面,zhā是主音。而在国家语委的调查中,都是念zhā的。至于姓氏的具体念法,程荣解释,只要符合普通话读音还是以“姓从主人”的原则为准。也就是说,如果家里世代念“chá”,且并非是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问题,就还是念chá。

至于查先生遇到的实际使用问题,比如在公安部门登记的问题,程荣建议,找语委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说清楚不是因为方言的误读,就可以解决这个事情。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无法要求字典加义项

查大爷向记者出示了曾寄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信件复印件,为了核实,记者致电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听了记者说明的情况后表示,曾收到过这方面的信件,建议找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了解情况。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现在的情况是‘查’字两个读音:chá和zhā都是存在的,如果说没这个读音或者是读音读错了,纠正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如果需求是在字典中新增义项,这不在我们的工作范围内。现在各个版本的词典由各个部门在编,我们没办法让他们加哪个义项,减哪个义项。”该工作人员还说:“我们以前听得比较多的是‘我这个姓念zhā,念成chá错了’。至于你提到的这个说姓该念chá,而错念成了zhā的,还是第一次听说。”延伸阅读查字咋念 早有疑问

在百度“查姓吧”里,记者留意到,关于“查”姓究竟是读zhā,还是读chá,早有争论。2008年1月,一位自称来自河南的查姓后人发表题为《关于“查”姓的读音的困惑》:“我是河南人,现居郑州。籍贯河南禹州。在老家的村落里,查姓族人约百余口人,系祖上几大分支后裔。然而,源于何方,从哪里来,却无从知晓。在上年纪的族人中,据说有家谱,后下落不明。在我们的姓氏中,‘查’始终读‘chá’,上学后,方知‘查’作姓时,念‘zhā’,对此我颇感疑惑,如果读‘zhā’,为什么祖祖辈辈这么多年会一错再错?更何况是姓?”

在29条回复帖中,有来自山东泰安、湖北襄樊、河南周口等地的网友说“我和你一样,念chá”。

如果chá姓和zhā姓两种读法同时存在,这是否说明,这的确是两个姓,有不同的来源,只是碰巧用了同一个字而已?

记者 王茜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