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书法。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若能铺纸研墨,写出一手好字,会令人刮目相看,而在过去,书法更像一门必修课。

洛阳历代出现过不少书法名家,如东汉的蔡邕、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铎等。他们留下了不少书法珍品,使后人得以领略这一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张芝:从章草到“一笔书”

草书之美,有目共睹。最初的草书出自谁手,却是一笔糊涂账。

历代擅长草书的人很多,比如东汉的张芝、唐代的张旭,都享有“草圣”的美誉。爱喝酒的怀素和尚“一日九醉”,写得一手好狂草,在唐代书坛的名气不亚于张旭。

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草书虽然看似简单,想写好却不容易。张旭和怀素以“张颠素狂”著称,他们的书法一般人模仿不了;张芝创立“一笔书”,更是书法史上的一个壮举。

所谓“一笔书”,就是后世通行的今草,因一笔写成、连绵不断而得名。与之相对应的是章草,还保留着隶书的意味,笔画不相连,被视为今草的古体。

章草因何得名至今无定论,有人认为与史游的《急就章》有关。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说:“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粗书之,汉俗简惰,渐以行之。”

也有人认为与汉章帝有关。西晋书法家卫恒在《书势》中说:“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称善作……”汉章帝欣赏杜度的书法,让他用草书写奏章,因名章草。

还有人说,这个“章”是章程、法度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可以确定的是,章草起源于汉代,是由隶书简化而来的。东汉末年,张芝对其进行了巧妙的改进,使原本“字字区别”的章草变为“上下牵连”的今草,他也因此被书法家韦诞称为“草圣”。

张芝祖籍甘肃,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张奂早年威震西域,于公元166年奉调回到京师洛阳,位列九卿,不久将家迁到西距洛阳不远的弘农。张芝品性高洁,不愿做官,终日在家钻研书法,以至于“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东汉末年是书法的一个极盛时期,张芝声名远扬,许多人向他学习“一笔书”。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对张芝推崇备至,认为自己的草书比不上张芝的。

张旭:“草圣”何以称“张颠”

从汉末到中唐,在短短数百年时间里,草书领域涌现不少大家,张旭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旭是吴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杜甫曾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中记载:“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尝于邺县见云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张旭则自称:“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神。”

张旭学书不拘一格,时时处处留心。他早年当过常熟县尉,发现有一老翁常来告状,只为求得他的一纸判决书,好作为墨宝珍藏。细问之下,他得知老翁已过世的父亲也擅长书法,拿到其遗墨一看,不由惊叹:“天下工书者也!”

任金吾长史时,张旭常随唐玄宗来东都洛阳。一次,裴旻(mín)将军因母亲新丧,求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绘壁画以超度亡灵。吴道子请他先作剑舞,自己从中寻找灵感,后绘出“生平绘事得意,无出于此”的壁画。在场的张旭也情不自禁,在墙上挥毫留下“天下第一狂草”的墨宝。围观者“一日之中,获睹三绝”,大饱眼福。

唐文宗时期,“三绝”被官方认证,就是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和张旭草书。

张旭和李白是朋友,两个人一样嗜酒,都顶着“饮中八仙”的响亮名头。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专门写了他们的醉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张旭似乎总在大醉后超常发挥。他呼叫狂走,甚至以头蘸墨,随意挥洒,如有神助,酒醒之后,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世人见他如此癫狂,干脆送他一个外号,就叫“张颠”。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写出来的狂草,竟让人挑不出毛病,张旭也被时人称为“草圣”。事实上,张旭有极深厚的楷书功底,他的楷书“字字有法”,端正严谨,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学书,可见其楷书造诣之深,这也是张旭的草书极具章法的原因。

1992年,洛阳邙山出土了严仁墓志。严仁与张旭是同乡,死于公元742年,墓志由张旭书丹。张旭的楷书书法,后人由此得以一见。

怀素:“一日九醉”是狂僧

说到狂草,人们常将怀素与张旭相提并论,称为“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生于公元725年,大约比张旭小20岁。他是湖南人,俗姓钱,小小年纪就极有主见,不顾家人阻拦出家为僧。

出家后的怀素喜欢读书,爱好书法。为练字方便,他在寺院附近开荒,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每天就用芭蕉叶当纸,练字不辍,草书进步很快。他曾慕名向李白求诗,李白欣然写下《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对怀素的草书极尽赞美。

怀素的草书师承张旭,也是狂草。其用笔奔放流畅,“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得知颜真卿曾向张旭学书,40多岁的时候,怀素来到洛阳,特意向颜真卿请教书法。

《广川书跋》中记载:“书法相传至张颠后,鲁公颜真卿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怀素学得张旭草书精髓,正是通过颜真卿。

当时,颜真卿告诉怀素,20多岁时,他跟着张旭学书,只是刚刚入门。35岁时,他又去向张旭请教,张旭沉默许久,教给他“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如今既然怀素想学,他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

张旭与怀素都写狂草,后人如何辨别他们的书法呢?有个简单的标准,就是“旭肥素瘦”:张旭的草书肥劲,怀素的草书瘦硬。相比之下,张旭的字难度更大一些。

作为一名自幼出家的僧人,怀素一生大多在寺院中度过,却不念经不说禅,又吃肉又吃鱼,还“一日九醉”,是一名地道的狂僧。不过,“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他的狂,也许只是为了狂草而存在的。

公元777年,怀素写《自叙帖》,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主要事迹,并称“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两年后,他患风痹病圆寂。

无论是张颠还是狂僧,都用他们的一生告诉世人,“草圣”是怎样炼成的。(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广英)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