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已连续举办15届。15年来,共产生15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获得者、8913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此次活动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主题,自开展以来,广大高校师生积极响应,寻访青年榜样,弘扬自强精神,在社会上形成了较大的品牌影响力。
活动坚持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和发展条件,为“强国一代”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批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推报活动的辐射和影响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高举自强不息的青春旗帜,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
徐正航:见义勇为“追梦”冬奥
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徐正航“火”了。
徐正航是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2021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年国庆假期,他与好友前往湖南省浏阳市度假。在景区的湖边,发现一名6岁儿童不慎落水,孩子的母亲扑入水中营救,但母子二人因不会游泳陷入险境。
见此情景,徐正航奋不顾身跳入水中营救母子二人。出于求生本能,母亲抱着孩子牢牢抓住了徐正航。
湖水很深,徐正航在连呛数口水的危急情况下,依然拼尽全力,将母子二人往岸上托举,最终,母子二人得以脱险。“我也担心要是自己力气很快耗尽,或者呛水后会有什么可怕的后果。”徐正航坦言,好在自己平时经常锻炼身体,水性尚可,也有足够好的心理素质,才坚持了下来。
后来学校收到当事人的感谢信,才得知了徐正航见义勇为的事迹。经媒体的宣传报道,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被评为长沙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除了是见义勇为的“无畏者”,徐正航还是一名躬身志愿服务的“追梦人”。北京2022冬奥会期间,他担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事服务领域运行支持组组长,用行动积极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向世界展现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冬奥会的闭幕式上,他从1.8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中脱颖而出,被选拔为6名志愿者代表之一,站上闭幕式舞台接受致谢。
徐正航说,人生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继续勇担青年使命,彰显奋进底色,贡献青春力量。
—————
位小风:用双手托举生命的希望
爱美的姑娘奋不顾身跳入脏臭的茅坑,用双手毅然托举起一名小女孩生的希望,她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孩子没事就好。”
位小风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染整专业2020级学生。2017年8月15日,15岁的她路过贵州荔波县的一个菜园时,被一个男孩叫住,请她救救自己的妹妹。她跟过去发现一个小女孩正在茅坑中挣扎,她奋不顾身跳入茅坑,救出了女孩。小女孩被救上来的时候已经昏迷,嘴唇发紫,她又给孩子做心肺复苏,孩子终于吐出脏水,逐渐苏醒过来。
凭借着见义勇为的善举,位小风获得了贵州省第六届见义勇为模范奖等荣誉,人们称赞她:小小年纪小小身躯闪耀着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
位小风出生于贫困家庭,但她从来都无惧生活的困顿。大学里,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同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校期间,位小风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39小时。她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青年先锋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获评学校“经纬之星”,成为同学们身边的“偶像”。
—————
王懋宁:自强不息求学传递公益温暖
如今的王懋宁,口齿清晰、条理分明,让人丝毫察觉不出他曾因从小丧失听力,而口齿不清、发音含糊。
王懋宁是南开大学电光学院光学工程专业2017级直博生。4岁时,被查出双耳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听力,患中重度感音性耳聋,双耳开始佩戴助听器。开始上学后,观察他人的口型以辅助听力就成为他的常态。
课堂上,他永远坐在第一排,目不转睛认真听讲。他刻苦勤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并于2017年保送至南开大学电光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求学的路上,我得到了父母、老师和同学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非常幸运。”这让王懋宁常怀感恩之心,乐于助人,初中时,他就多次参加爱心义卖活动。上大学后,结合自身经历,他特别关注听障儿童群体,成了哈尔滨市语亦丰聋儿康复中心志愿活动的常客,是孩子们很熟悉的大哥哥。由于在志愿服务方面的事迹突出,王懋宁2015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
与此同时,他一直保持着自强不息的求学精神。就读吉林大学期间,王懋宁连年斩获奖学金并获“校优秀毕业生”称号,还曾获得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三等奖。保送南开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后,他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德留学,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奋勇攀登科研高峰。
谈到未来,王懋宁说,他会继续把人文思考与科学理性相结合,微笑着走在积极探索、热诚回馈和价值实现的路上。
—————
张启民:创客“小白”变身创业“达人”
面对病魔,张启民用顽强的斗志弹奏生命的乐章。
张启民是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器制造工程2019级学生。高考前,他的母亲被查出患胃窦癌,他一边努力完成学业一边坚持照顾母亲。2019年3月,联考失利的张启民呕血在试卷上,随后被诊断为先天肺部发育不全、肺疱破裂引起出血。手术期间,他曾两度被下达病危通知书,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赶上了高考。
“填报志愿时,我决定接过父辈火炬,选择了飞行器制造专业。”张启民出身“通航世家”,从小父辈的教导让他对航空事业充满兴趣。2019年,他满怀希望地踏入大学校门,立志航空报国。
大一下学期,张启民就进入航空结构件成形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学习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工艺,设计应用于固定翼垂直起降无人机的三闭室盒式机翼结构等科研项目。
他还将科创成果融入创新创业,斩获多个奖项。抗击疫情期间,他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与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疫情暴发智能预测机制,提出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在行业顶级期刊成功发表。同时,作为创新创业朋辈导师,他辅导30余名同学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千余名学生答疑解惑。
短短三年,他从一个创客“小白”成长为创业“达人”,用实际行动践行航空报国的初心。
—————
尹文心:从自助到助人的抗癌“斗士”
在很多人眼中,尹文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斗士”。
尹文心是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入学后,他一直是专业成绩第一的保持者。2019年10月,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却被查出患上“骨癌”。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尹文心没有逃避,他迎难而上,积极配合治疗。那段时间,为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他坚持平躺在病床上没有翻身;手术后,他又经历了疼痛难忍的康复训练。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他自学了局部解剖学、影像学的相关内容,阅读了近五年与骨肉瘤有关的论文,能够自己看化验单、看片子。
尹文心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重返校园后的第一个学期,以修读14门课程“得满绩点,均分达96.36”的优异成绩,在专业中排名第一,他还斩获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我也特别喜欢做公益,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帮助更多的人。”患病前,尹文心曾连续两年负责学院近600名新生的电子设计入门培训。生病期间,他还在线上承担了一部分培训任务。
学习之余,他结合自身经历,在社交平台上义务为骨肉瘤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患者少走弯路,做到从自助到助人,目前已帮助上百人。
—————
许继聪: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
“走出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来反哺大山”是许继聪的人生写照。
许继聪是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海洋化学专业学生,来自广西贫困山区,父母在家务农,曾是当地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许继聪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4年后,他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前往宁夏西海固山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
“我发现当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失衡等问题比较突出。”支教期间,许继聪一人就承担了5个班级的地理课教学任务。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他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学期下来,200多名学生的地理成绩平均提高了20多分。
许继聪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借助“互联网+”,打造“海洋云课堂”,通过连线厦大“嘉庚”号科考船,带领宁夏千余名中小学生在云互动中感受海洋魅力。他还牵线母校厦大在当地学校建设海洋文化创意空间馆,传播海洋科普知识。
教学之余,许继聪跑遍当地19个乡镇、67个村组开展家访,募集爱心助学金10余万元,资助300余名贫困学子,还成立奖学金,惠及1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2020年年初,他为当地学校募集消杀物资,并牵头组织400多名志愿者为援鄂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学业辅导,医护人员家属写感谢信称他们为“新时代最美大学生”。
返校后,许继聪加入青年讲师团,他结合自己宁夏脱贫攻坚见证者的经历,为福建省高校两万余名学生作宣讲,带动上百名青年报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投身乡村振兴。
—————
杨昌雷:冲在抗疫一线的“退伍老兵”
“若有战,召必回”,是退役大学生士兵杨昌雷始终不变的信念。
杨昌雷是上海电力大学自动化专业2020级学生。他于2017年走进大学校园,在校期间,加入学校国旗护卫队。因训练扎实、军事技能过硬,于2019年7月受聘担任2018级军训教官。同年9月他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
服役期间,他深知在部队拼的就是见红旗要扛、见第一要争,新兵结业考核中,他以3000米第一名、射击第一名、理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夺得“全优兵”并获嘉奖,还被驻香港部队授予“新时期大渡河连十七勇士奖章”。
2021年9月,杨昌雷退役返校复学。去年3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他第一时间发起成立上海电力大学退役士兵志愿者突击队,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抗击疫情,我们退伍士兵一定要冲锋在前。”杨昌雷和退伍老兵们一起向学校递交《请战书》,并摁下血红手印。
从2022年3月11日组建退役士兵志愿者突击队,到5月20日杨昌雷最后离校,共计71天。在这71天里,他与突击队队员一起参加志愿者服务数百个小时,只要收到布置的任务,他只有一句话:“保证完成任务,老师请放心。”
因长时间的封校管理,有同学反映不能理发的困难,杨昌雷又和两名退役士兵成立理发服务小队为同学们展开理发服务,他也成了大家的“Tony杨”,受到同学们欢迎。
—————
陈玉娇:黑暗“舞者”怒放生命之花
“接二连三的致命打击没有打倒我,反而让我更强大。”她曾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生,然而,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特大泥石流让她的家园满目疮痍;2011年父亲去世让她饱尝失去至亲的痛苦;2012年双眼视网膜脱落让她失去光明……
陈玉娇是滨州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20级的一名视障大学生,短短几年内,她承受了命运的重创,但是这些苦难并没有把她打到。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刻苦训练,入选四川省花样跳绳运动队。
运动场上,她先后斩获各级各类比赛奖牌数十枚,两次参加全国残运会,获得3金3银的优异成绩,并被授予2021年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道德风尚奖。
2020年,她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残疾人大学生单考单招考试,考上滨州医学院。大学里,她组建了学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悉心指导同学们训练并在第十届烟台市残运会中取得11金11银4铜的优异成绩。
她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次无偿献血,加入全国器官移植志愿者团队。她还热衷于创新创业,带领团队的《》项目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致力于搭建一个方便视障者出行的线上服务平台。
这个爱漂亮的姑娘爱化妆,喜欢摄影,并经常将相关知识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她就像一束光,照亮、温暖、带动更多的人积极面对生活。黑暗中的“舞者”,终于挣脱苦难,怒放出生命之花。
—————
李明码:边陲山村走出的“双一流”博士
作为从云南边陲山村走出的“双一流”博士,佤族小伙儿李明码觉得自己的求学经历是曲折的,也是幸运的。
李明码是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他出生在贫寒家庭,自小便跟着父母下地劳作,虽然父亲只上过一个月小学,母亲没有上过学,但是父母供他上学的想法从未动摇。“他们希望我通过教育从山村走出去”,李明码说。
每天12公里的上学路,也让他坚定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凭借着努力和坚持,他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985”高校的大学生。
读大学时,父亲病重,为了筹措医药费和自己的生活费,他做过各种兼职,数十家酒店的餐饮服务、一天16小时工作量的工厂流水线、夜班几卡车的快递分拣……
然而,艰辛的生活没能冲垮他学习的热情,他以优秀的成绩保研,并在硕士二年级顺利转博。
“作为一名从山村走出的大学生,我承载了很多的关心、支持和爱。”李明码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学为民用,回馈社会。他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还每月拿出部分收入用于帮扶困难家庭学生。
2021年7月,南京暴发疫情。李明码作为公共卫生学院战疫先锋队的队长,忙碌在省CDC的病毒溯源实验室。一个多月的工作中,手动开具近千份核酸检测报告、处理近1吨的实验室废物、梳理涉疫患者送检信息。2022年4月,他再次带队出征,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协查等工作,共完成了800多个小时的抗疫支援工作,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担当。
—————
格桑央珍:为盲人朋友带去“心灵光明”
格桑央珍为许多盲人朋友打开了一扇“光明之窗”。
格桑央珍是西藏大学经管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一次社会实践中,她接触到了盲人朋友,他们告诉格桑央珍自己有创业的想法,希望她能够加入团队。乐于助人的格桑央珍从此开始了新一轮的志愿者旅程。
格桑央珍的成长道路上,收到过来自各界的帮扶和关爱,长大以后她积极回馈社会,利用课余时间加入拉萨市青年志愿救援队,参加了不少公益活动。
“我愿意为盲人朋友作一点奉献。”格桑央珍开始参与拉萨市盲人群体的创业项目。2018年,团队参加拉萨市第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央视《创业英雄汇》拉萨站,最终他们的参赛项目“为盲人服务筹款计划”获得一等奖,拿到20万元奖金。格桑央珍和伙伴们将钱全部投到盲人翻译事业和盲人体验馆的筹备建设中。
2017年至今,格桑央珍先后帮助扎久林盲文翻译公司翻译了10余本盲文书籍,创办盲人喜马拉雅电台等,让更多的盲人受益于阅读。疫情期间,作为拉萨市青年志愿救援队的一员,她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耐心地为盲人讲解防疫知识,为盲人群体答疑解惑,引导大家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格桑央珍还积极帮助扎久林盲人工会发展,当选工会筹备组组长,为盲人谋福利,帮盲人群体自强创业。在她看来,“社会实践”“公益事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她希望为盲人朋友带去“心灵光明”,用一颗感恩的心为弱势群体点亮一盏灯。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