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这一调查使得中国青年群体“词穷”现象再次引发关注。

其实,这一现象存在已久,该机构在2019年进行的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表示赞美永远是“YYDS”,好看的舞台演出一律叫“炸”,无论美食美景一切皆可“绝绝子”,棋逢对手的高水平竞争统统称为“神仙打架”……类似的表达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年轻人似乎很难用具体的词语形容出眼前的事物。人们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文字失语症”。

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无外乎三点:

其一,文字阅读量的锐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有言:“一个喜欢自由而独立阅读的人,是最难被征服的,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精神自治。”阅读是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一环,其含金量自不必多言。然而,当下年轻人终日裹挟在湍急的信息流中——刷短视频、刷剧、网购、网游……难以抽出身来和纸质的图书相遇,体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

词语形容月亮的美_形容6月的词语_词语形容月亮一年级

▲6月17日,重庆鹅岭二厂举办的汉字情景艺术展吸引市民参观。(中新社资料图片)

其二,过度依赖网络“热梗”和“表情包”。“Z世代”是和互联网文化共同成长的一代,他们之间可以轻松通过流行语、“表情包”传情达意。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像某种“暗号”,接得住“梗”代表“我懂你”,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但如果在表达“西瓜和雪糕都很好吃”时,这两种不同的好吃都是“YYDS”,那它们之间的分别又如何体现呢?

其三,年轻人越来越习惯打字交流,语言沟通的机会在减少。如今手机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过度依赖线上交流,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社恐”,这让他们更倾向选择虚拟社交。“担心说错话没法‘撤回’”,成为年轻人羞于表达的原因之一。久而久之,语言表达的能力逐渐减退。

当下,已经有一群年轻人开始着手改变这一状况。在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有30多万名成员坚持“咬文嚼字”,重建自己的书面语体系。

对于文字的魅力,《文心雕龙》早已表达得很透彻: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考世界的工具,表达方式的选择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的单一最终会转变为思维的匮乏,语言的退化会导致思维的简单化。“词穷症”“失语症”,失掉的不只是词语,还有我们赖以表达的文字思维和深层思考能力。

正如余光中所说,“语言诚然是活的,但应该活得健康,不应带病延年”。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到落日余晖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在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能够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是“雪真大,被惊呆”……(完)

形容6月的词语_词语形容月亮的美_词语形容月亮一年级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