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每个人都责任在肩,每个人都大有可为。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文化传播的火炬手、语言沟通的桥梁、友谊传递的信鸽,就一定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上幸福绽放。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
夯实民族团结的基层基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驻湖北省新疆籍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组武汉工作站
近年来,该工作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两地党委和新疆驻湖北工作组党委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新鄂两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贡献,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江城武汉。
该工作站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日常服务管理中,协助武汉市有关部门解决新疆籍人员在鄂就业创业、住房安居、子女入学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与此同时,在汉的新疆同胞也积极投身扶贫帮困、抗洪救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活动。
目前,该工作站已选树培育以新疆创业大学生库尔班江·泰吾克力、诚信经营户努尔麦麦提·库宛等为代表的21名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他们就像民族团结的“种子”一样,在武汉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共同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伟大实践中发光发热,谱写着一曲曲民族团结新乐章。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大发展
国家电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恩施供电公司
作为扎根民族地区的央企,恩施供电公司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主要业务深度融合,全力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群众生活改善,为央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示范。2018年,该公司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
该公司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有机融合,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不断加强电网建设,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全面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直接惠及全州400万各族群众。稳定的电能,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更多动能。
该公司抓脱贫攻坚,扎实助推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巴东捐建的121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结算电费收益2195.43万元,11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有了可靠来源。积极配合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帮扶鹤峰县红土村,强力助推鹤峰县2018年脱贫出列。抽调精干力量驻村帮扶全州23个贫困村2547户贫困户,持续帮扶各村实现整村出列目标。
青春之花绽放祖国边疆
共青团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
湖北文理学院团委以“格桑花”赴藏支教行动为核心引领,以“格桑花”品牌活动为实践载体,以“石榴籽”行动计划为外围支撑,构建“一心双环”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系。
自2014年以来,每年选拔大学生志愿者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赴西藏琼结县开展义务支教,至今已有8批共37人次大学生参与爱心支教。
在支教队员和琼结县中学的共同努力下,琼结县中学中考成绩由该地区第10名跃居到第1名;合唱队等10多个首创课外实践项目扎实推进,七、八年级学生第二课堂参与率达到95%以上;指导琼结县中学学生在“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创赛事中实现零的突破。
该校以“格桑花”赴藏支教行动为核心引领,打造“格桑花之家”“格桑花周末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格桑花”周末义演剧组以支教故事为内容编排文艺节目在校内外展演,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团委成为高校系统中首批学雷锋活动示范单位。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代表
汉藏文化交流使者
斯朗丹增曲培(藏族) 武汉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唐古拉饰品店”小老板,到目前国内首家汉藏交流机构——武汉汉藏交流中心主任,斯朗丹增曲培在湖北和西藏开办了8家公司。
2011年5月,斯朗丹增曲培发起成立武汉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因独特的藏式元素装饰和高原风情,该中心成为武汉市新文化旅游地标,先后接待包括海外游客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300余万人,展示了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斯朗丹增曲培充分利用湖北省西藏籍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等平台,协调解决了近千名武汉藏族学生及藏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斯朗丹增曲培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努力践行责任与使命。对于未来发展,斯朗丹增曲培说,他将继续致力于促进汉藏交流、民族团结和社会援藏事业。
守护中华民族共同体
库尔班江·泰吾克力(维吾尔族) 武汉市塔里木饮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库尔班江·泰吾克力毕业于武汉大学,在武汉求学期间,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深深体会到求学的充实。为让更多的新疆学子在异地能吃上地道的家乡美食, 2010年,库尔班江在各大高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武汉市塔里木饮食管理有限公司。
该公司既为新疆籍少数民族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又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师生“吃饭难”的问题,多层次、全方位地促进了新疆和内地人员之间的交流,为民族团结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获得各族师生一致好评。
在湖北学习生活了这么多年,库尔班江和湖北人民建立了浓厚的感情。2017年6月,我省出现大面积降雨,造成全省多个市州及县市受灾,库尔班江向在鄂的新疆籍同胞发出倡议,累计捐款20多万元,他本人也代表塔里木公司捐款10万元,为湖北抗洪救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库尔班江说,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和大家一起守护好中华民族共同体。
科技攻关惠及少数民族群众
向极钎(土家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向极钎在民族地区科研一线奋斗28年,献身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事业,推动了恩施特色农业出成果、见效益,走出山门、走向世界,为恩施州民族团结稳定、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早年间向极钎投身于水稻科研,将三交育种模式成功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建立并完善了适宜山区气候的杂交水稻抗瘟育种技术体系,累计推广种植超过5000万亩,增加社会效益15亿元,并推广种植到东南亚国家获成功,创我省自育杂交水稻组合推广面积之最、走出国门之先。
在拓展科研领域和打造创新平台的同时,他运用地方优势资源和科研成果与国内外涉硒领域的食品、药学、医学等知名专家、院校和企业广泛开展合作,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科技引领之路,转化科技成果12项,累计增加经济社会效益50多亿元。
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服务
汪明菊(女、苗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珠山镇上湖塘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作为社区党总支书记,汪明菊在社区工作中全力营造昂扬向上的民族团结氛围,时时处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族干部群众,并动员社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把党的民族政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她组织各族群众成立了多个民族艺术团,依托艺术团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对民族团结教育及政策法规随时随地进行宣传,组织艺术团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文艺汇演,时刻塑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精诚团结的和谐氛围。
该社区先后建起了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满足各族群众文化需求。设立了少数民族服务平台,积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咨询、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司法调解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民族团结工作要从人民群众的思想上入手,一定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汪明菊说。
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刘光菊(女、土家族) 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民族文化馆馆长
刘光菊30年如一日扎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情奉献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美的“毕兹卡涅必优迭”(最美的土家姑娘)。
她在全国率先开展“土家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进课堂”活动,聘请艺人在中小学常年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由她扶持成立的村级“撒叶儿嗬”等民间艺术团,不仅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融合,也拓宽了老百姓的增收渠道。艺术团成立后,文艺演出遍及荆楚大地,文化扶贫效益显现,人均收入已达1万多元,成为全县民族文化扶贫表率。
1993年,资丘文化馆在全国率先提出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的构想,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长阳建立了全国首个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至2018年,已连续举办资丘镇43届民族文化节,利用文艺作品和群众文体活动全方位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持续为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
用心用情服务少数民族群众
答加娜(女、回族) 黄石市政协委员
答加娜,黄石电能集团聚宾大酒店干部,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担任黄石市政协委员以来,答加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
答加娜的心始终牵挂着少数民族群众的衣食冷暖,她利用自己业余休息时间做义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她都带领同事慰问常住黄石的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和流动少数民族困难经营户,已累计走访少数民族困难群众400余户。她用博爱的胸襟、勤劳的双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是她的价值追求。
做团结奋斗的领路人
刘德勇 中共荆州市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委员会书记
“不能让一个少数民族兄弟掉队!”刘德勇带领干部群众发扬“钻天拱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山乡精神,从解决“百姓难”破题,山乡旧貌换新颜。
5年来,刘德勇带领卸甲坪土家族乡的父老乡亲完成了一场精彩的“逆袭”,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答卷”。全乡实现公路组组通,告别行路难;村村建起“水立方”,告别屋檐水;高山农田实现高标准,基本告别“望天收”;完成全乡高低压电网改造,彻底告别“萤火电”;加大投入办教育,摘掉“垫底帽”;大医院进大山,村村建起卫生室,群众小病不出村,就医不再难……
卸甲坪土家族乡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刘德勇走出深山招客商,开发温泉兴旅游,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乡亲一同脱贫致富。2017年建成的卸甲坪曲尺河温泉度假村,办起60多家农家乐、民宿客栈。变产品为礼品,全乡办起了25个种养加工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香菇、葛根、高山蔬菜等土特山货。
为让大山变成“靠山”,刘德勇积极为贫困户寻找产业发展之路,把专业合作社打造成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全乡设立168万元产业扶贫基金,为贫困户定制13类种养套餐。欣兴种植专业合作社将31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入社农户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
近5年来,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55户高山片区的土家乡亲搬下大山,678户2258人顺利脱贫。
为当好土家山乡的“领路人”,刘德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忙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卸甲坪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始终和乡亲们想到一起、干在一起……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