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正式落下帷幕,A股上市银行年度涨幅榜亦随之出炉。
在过去的一年里,坚定持有五家国有大行A股股票的投资者可以说是收获颇丰。截至202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市,中国银行以33.99%(复权后,下同)年度股价涨幅成为“榜一大哥”,农业银行股价年内上涨33.18%紧随其后,交通银行则以29.35%的年度股价涨幅位列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年度涨幅榜的前六席国有大行就占据了五席,建设银行股价年内上涨23.16%位居第五,工商银行则以17.37%的年度股价涨幅排在第六。此外,榜单的第四名被A股资产规模最大的农商行——渝农商行占据,该行也是唯一一家跻身年度涨幅榜前十的农村商业银行。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上市银行股价表现都令人满意。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A股42家上市银行当中有17家股价实现正增长,其中有10家录得两位数涨幅,除渝农商行外均为国有大型大行或股份制银行;另有25家上市银行股价出现下跌,其中有7家跌幅超过20%,依次为杭州银行(20.79%)、招商银行(21.21%)、成都银行(21.98%)、南京银行(24.51%)、平安银行(26.91%)、兰州银行(28.06%)和宁波银行(36.75%)。
“国有大型银行业绩表现、股息表现一直较好,其特有的安全、稳定、穿越周期等特征,以及建立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之上的品牌影响力,日益被投资者所认可并逐渐成为影响定价的因素。近年来,国有大型银行积极强化与投资者沟通,提升市值管理水平,也是大型银行股配置价值受到关注的原因。此外,汇金公司增持等因素也增加了投资者信心。”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银行股的分化行情,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记者,银行股表现分化是由于不同银行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业务结构、市场预期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其业绩表现和估值水平出现分化。
“既要看股价,又要看分红”
岁末年初之际,回顾2023年3月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2022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的发言,银行股的投资者可能会别有一番感触。刘金当时表示,投资者布局上市银行要关注多个方面内容,既要看股价,又要看分红;既要看当期,又要看长远;既要看财务指标,又要看综合表现;既要看中国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又要看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既要看到商业银行运营的一般规律,也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优势。
谈到“既要看股价,又要看分红”,国有五大行2023年可谓是风光尽显。从分红规模来看,五家国有大行合计派发现金红利近40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位居榜首,为唯一年度分红金额超千亿元的银行。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派发现金红利约为1081.69亿元、972.54亿元、777.66亿元、682.98亿元、27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下半年国有四大行还迎来了一个重磅利好消息——汇金公司增持。2023年10月11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汇金公司”)通知,汇金公司于2023年10月11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其A股股份。汇金公司拟在未来6个月内(自本次增持之日起算),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其股份。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历史上汇金公司曾在2008年9月、2009年10月、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013年6月、2015年8月多次增持四大行,增持位置均处于股价阶段性低位,上述6次增持中,除2013年以外,四大行股价1-3个月内均出现10%左右的明显反弹。
Wind数据显示,自汇金公司宣布增持四大行至2023年年底,中国银行股价上涨5.84%,建设银行上涨2.68%、工商银行上涨1.27%、农业银行下跌0.27%。
还有观点认为,国有五大行2023年股价的靓丽表现是受益于“中特估”行情的催化。2022年8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求是》杂志上发文,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并对内涵、方向、目标、任务等进行全面诠释,此后在2022年11月金融街论坛年会、2023年2月证监会的系统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要求“推动提升估值定价科学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体制机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告诉记者,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下“中特估”成为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投资主线,国有五大行均属于中字头权重股,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且总体估值不高,属于A股价值洼地,符合核心资产估值修复的投资逻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表示,构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关键在于推动提升资产估值定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央企、国企等具有承担重大战略任务、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优质上市资产价值回归与提升。未来,估值低、股息高、经营稳健的银行估值修复迎来良机,具有国资背景的银行,更有望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中实现估值重塑。
资本金补充渠道仍有待拓宽
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42家上市银行市净率仍然全部低于1,即市净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低于1倍,处于破净状态。其中,苏农银行、西安银行、兴业银行等18家银行市净率不足0.5。
央行曾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以“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发表专栏文章,称我国资本市场这几年波动较大,商业银行股价持续低迷,平均市净率过低,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的渠道非常狭窄。目前A股上市银行的平均市净率(P/B)为0.58,通过发行普通股等外部渠道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较为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同时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明确提出要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少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等全国性银行拿到了监管有关大额资本补充工具的批文。
此外,去年全年,包括海南、河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在内的17个地区共发行20只中小银行专项债,规模合计达2182.8亿元,超去年同期的63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经济复苏将夯实银行盈利基础
展望2024年,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将持续助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规模增速将与经济复苏节奏保持一致,全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增速预计将维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不良贷款率指标有望延续下降趋势。
中国银行研究院表示,经济复苏将持续夯实商业银行盈利基础,“以量补价”的整体逻辑依旧成立,商业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具有一定保障;外源性资本补充将在股东增资、发行永续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定向发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夯实;整体资本充足率将稳中有升。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净息差何时见底,房地产行业何时开始有所起色,或将会成为银行股走势的重要拐点。与此同时,经济数据可否实现超预期回暖、消费水平可否得到持续改善等因素,同样深刻影响着银行股的基本面状况以及银行股的中长期走向。
展望2024年银行板块的布局机会,机构普遍建议在个股选择上“大小兼备”,即国有大行和区域性中小银行均衡配置。
东方证券指出,继续看好银行股表现,投资策略上推荐两条主线:一是江浙地区优质城商行,有望充分受益财政发力下的涉政资产投放,同时房地产按揭利率调整和化债影响深度有限,估值调整较为充分;二是高股息国有大行,在经济温和修复背景下的高股息策略依然有效,单边让利走近尾声,同时拨备处于2015年以来的高位水平,支撑利润增长和稳定分红。
光大证券认为,2024年,银行板块机遇与挑战并存,攻守兼备,建议关注稳健大行的韧性和优质小行的弹性。一方面,继续关注市场避险情绪,叠加“中特估”加持下的国有大行稳健表现;同时也可以延伸至整体股价弹性相对较弱的“低估值、高分红”品种。另一方面,城投化债“降息展期”、存量贷款滚动重定价等政策安排对特定区域中小银行的影响可能存在预期差,息差相对韧性可能更强,可以重点关注江浙区域的优质中小行。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