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七夕佳节。扬州广陵古城仁丰里,在这里,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时尚交融贯通,相得益彰,散发更多传统文化魅力。8月9日至10日,2024年“仁丰里·遇见ni”——仁丰里&金鹰第三届七夕民俗文化活动,在此启幕。古城千年老街携手现代商圈,呈现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浪漫民俗文化盛宴。
/strip/-error/1|”/>
迎亲巡游
/strip/-error/1|”/>
快乐赶集
游客跟随汉婚巡游队伍一同前行,穿越千年浪漫
夜幕降临,一场盛大的汉婚秀巡游在古街上演。身着喜庆华丽汉服的送亲队伍,从仁丰里小剧场出发一路向北,踏着青石板路,穿越时空,将千年之前的浪漫带到现代人眼前。出了仁丰里北入口,队伍沿着文昌中路缓缓行进。这一段原名三元巷,既为纪念宋时此巷出过三位状元,又兼有连中三元的美好寓意,旧时此地为婚嫁必经之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谦谦君子官服幞头,窈窕佳人凤冠霞帔,队伍中还有手持宫灯、扇子的侍女以及吹奏乐器的乐师。不少游客跟随队伍一同前行,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员。
随后,金鹰北广场主舞台上,一场精心策划的汉婚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新郎新娘按照古代婚礼的礼仪流程,完成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等环节,将古代婚礼的庄重与雅致完美呈现于现代都市之中。来自上海的李小姐开心地说:“太棒啦,老祖宗的审美绝对在线。我也在考虑办婚礼,想做成这种中式的了,马上回去要好好研究下。”
/strip/-error/1|”/>
喜庆现场
/strip/-error/1|”/>
浪漫气息
非遗传承人和游客互动,很多人现场加微信要学习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古代女子展示才艺、祈求心灵手巧的节日。同时,农历七月初七也是魁星诞辰日,魁星掌主文运,所以深受读书人重视。步入仁丰里北入口壁画区,民俗互动区设置了穿针乞巧、投针验巧、七夕结巧、魁星乞巧四个关卡。
现场,扬州民俗专家、市级非遗传承人夏梅珍老师正和市民游客互动:“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开始于汉代。女子手拿丝线连续穿针引线,谁穿得越快,乞到的巧就越多。”不少游客上手尝试,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将线穿进去,“沉浸式”体验传统民俗。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不少市民游客接连闯关,感受“七夕乞巧”的美好寓意。
记者注意到,为丰富市民游客节日体验,街区邀约数十名本土非遗传承人,以扬州刺绣、剪纸、编绳等元素为依托,推动传统节日和非遗文创相融合,展现古城文化气韵。扬州刺绣非遗传承人黄丹丹静坐绣摊前,不疾不徐地绣制作品,一旁挤满了游客。“我现在绣的是一幅原创作品,叫做月下老,是专门为七夕创作的。”黄丹丹说:“很多年轻人现场看了我刺绣的过程,就加了我的微信说要来学习,我特别喜欢和这样的年轻人交朋友。”
/strip/-error/1|”/>
人头攒动
/strip/-error/1|”/>
浪漫七夕
知道吗?农历七月初七晒书曾为“时尚风潮”
民俗专家介绍,七夕还有一项特色习俗——晒书。据说唐宋时期,农历七月初七晒书为“时尚风潮”。集市现场,人间小温书斋的主理人摆起摊位:“白天我们在书斋已经晒过书了,晚上把这些书带到这里再晒一晒,希望更多人了解晒书习俗,传递爱惜书籍、分享好书、尊重知识的做法。”记者现场看到,晒书摊上年轻人翻看最多的是宋代扬州高邮籍才子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七夕佳节共赏佳句,应时应景应人。
记者看到,街区内各种表演和展示活动,让市民游客置身充满乐趣的传统文化世界。在“荷你相约·七夕偕游”互动区,游客们现场打卡,手写祈愿书签,感受七夕的浪漫与深情;在秋千区,以爱之名的情歌演唱,悦耳动听的乐队演奏,令人徜徉在美妙的文艺氛围中;仁丰里小剧场里,引人入胜的悬疑舞台剧正在上演,由观众决定它的结局……
主办方介绍,欢度七夕佳节的同时,本次活动还倡导志愿服务精神,特别推出点亮星夜·“三把刀”夜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由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和星火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为市民游客提供修脚、理发、手捏包子等公益服务以及全民阅读、扫黄打非知识宣传。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仁丰里开展这些民俗活动,一方面是为增加节日氛围,让游客体验唯美浪漫的七夕节;另一方面也为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提振文旅消费。
通讯员 广萱 朱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王菲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