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茶和酒代表了中国人的两种性格。以撰写《茶之书》享誉世界的日本作家冈仓天心,当年周游世界,随身携带的就是唐朝陆羽的《茶经》。随着国潮风起,“茶为国饮”观念的推广,《茶经》及其作者陆羽,俨然成为中国文化风行于世的鲜明文化符号。
朱肱《酒经》,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历史上同样有本《酒经》,又称《北山酒经》,北宋徽宗年间朱肱所著,融酒本酒法于一体而立酒统,阐述中国酒的精神。北宋画家张择端和朱肱同时代,他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徽宗时期都城汴梁的繁华世相,可谓《酒经》诞生的商业文明背景最为生动的诠释。《酒经》人物跌宕无常,时代波澜起伏。纵观朱肱一生作为,自有一番“大江东去”的慨然。
一、东坡一脉
朱肱,浙江湖州吴兴人。同为湖州的长兴,距离吴兴不远,就是唐代陆羽《茶经》的诞生地。以茶酒二经而论,人生当真只合住湖州。朱肱的父亲朱临,从学于宋代理学先驱,被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虽然仕途得意,未及四十便已致仕大理寺丞,却胸怀洒落,钟情理学研究,早早归隐吴兴乡里。
朱氏满门锦绣。朱肱的哥哥朱服,神宗熙宁年间进士甲科,苏轼旧友,曾出使辽国,官拜礼部侍郎。神宗年间开始的“新旧之争”,随着时局演变、人事代谢,渐由“政争”沦为“党争”。朱服因与苏轼交游,各出诗文相示,被人弹劾“密与唱和”,“阴求进迁”。遭贬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也是苏轼由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的任职。
朱服其子朱彧亦非凡辈。其《萍洲可谈》写自己眼中的士习民风,白描勾勒,精炼生动,可补官史阙漏。记其父朱服京官时寒月早朝,内府按惯例提供酒果,得饮羊肉酒。苏轼从儋州北归,朱彧在广州遇到一面。此时东坡“气貌不衰,笑语滑稽无穷,视面多土色,靥耳不润泽”。数月后东坡在常州去世,朱彧叹道:“瘴雾之毒非所能堪尔!”
朱肱是哲宗元祐三年(1088)进士,从任雄州(今属河北)防御推官开始仕宦生涯。和他的哥哥朱服不同,他和苏轼并无交集。但和当时所有士人一样,无论如何小心翼翼,也躲不开横亘在面前,如大山一般的“新旧党争”。
苏轼纵然拥有天才般的想象力,也想不到,纠缠其一生的“新旧党争”,在他去世后进入新的高潮。徽宗下旨,禁毁苏党著作,并亲撰人名,刻成“元祐党人碑”,立于皇宫瑞礼门和全国各地,凡名字列入党人碑者,本人及其子孙永世不得为官,迫害达到极点。
党祸复作,罗网绵密。朱肱因书东坡诗而犯党禁,被贬达州。为了避嫌远祸,朱肱多次辞官,隐寓杭州湖上大隐坊。精于医学的朱肱,著有《伤寒百问》,认为“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并以此为旨趣,著书酿酒,终成酒史巨著《酒经》。
颇有意趣的是,苏轼也喜欢酿酒,早在朱肱之前写有同名《酒经》,亦称《东坡酒经》。苏轼贬谪惠州期间,获得“真一曲”酿造秘法:“吾始取面而起肥之,和之以姜液,蒸之使十裂,绳穿而风戾之,愈久而益悍。此曲之精者也。”所谓“米、麦、水,三一而已,此东坡先生真一酒也”,并为之作赋题诗。
《东坡酒经》,图片来自网络
朱肱《酒经》“真一曲”制法,与东坡真一曲法如出一辙:“上等白面一斗,以生姜五两,研取汁,洒拌柔和。依常法起酵,作蒸饼,切作片子,挂透风处一月,轻干可用。”
即使隐居杭州,朱肱天天生活的地方,十多年前,苏轼曾以“两浙西路兵马钤辖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再次外放,担任知州。杭州瘟疫大作,苏轼将四川眉山老乡巢谷所传秘方“圣散子”公开济众,解救百姓。创立公办“安乐坊”,救民于疾苦。他还兴修水利,解决了杭州建城后钱塘江潮水所致的水质苦涩问题。这一切,朱肱怎么不能闻之感之?
归隐只是士人最后的精神堡垒。朱肱生长在儒学道统之家,胸中自有浩然之气鼓荡。在“元祐党人”祸害播迁中,保存苏轼“真一酒”的酿法,需要勇气。朱肱或许正是以此,表达自己的态度,默默向苏轼绚烂至极的人格美致敬。
二、为酒立宪
朱肱是酒中的哲人。中国酒的酿造,讲求顺应天时,辏集地利,臻美于人和。朱肱在酒中感知“天工开物”“师法自然”蕴含的“天人”共酿之道,总结出酒与阴阳五行、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内在规律,为酒立宪,制定酒法。
《酒经》上卷阐发“酒道”;中下二卷论述“酒术”,其中中卷独论“曲方”,下卷重在“酿法”。“酒道”深远高阔,“酒术”精微具体,道术融通,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酿酒以植物为源。古代先民用野草驯化而来的稻黍食物,孕育了世界上以谷物为原料独一无二的米酒。黄河流域以黍米为主,长江流域以稻米为主。朱肱发现,“凡物阴阳相感,非惟作酒。”美酒的酿成,离不开“曲蘖之力,稻米之功”。
古老的《春秋纬》说:“麦,阴也;黍,阳也。”朱肱由此得出结论:“曲之于黍,犹铅之于汞,阴阳相制,变化自然。”麦性属阴,黍与稻性属阳,据阴感阳,阴成阳化。通过酿造转换,古人谓之“天禄”的琼浆玉液惊艳问世。
酒是“水形火性阴阳平衡之物”。朱肱认为:“酒之名,以甘辛为义。金木间隔,以土为媒。自酸之甘,自甘之辛,而酒成焉。”甘化与辛化,换作当下酒业的通用术语就是,糖化与酒化,是酿酒第一要义。这种复式发酵酿酒,正是中国酒的酿造法则,区别于世界上其他酒的单一发酵。
朱肱进一步运用五行“相生相资”理论,阐述谷物酿造成酒的过程。“所谓以土之甘,合木作酸,以木之酸,合水作辛,然后知酘者所以作辛也。”上述酒的生成原理,用现代分子和酶的作用机理来解释,就是由淀粉酶、糖化酶分解谷物淀粉转化为糖,再由酒化酶发酵成为酒精。古典的五行理论和现代的化学分析,异途同归,九九归一。
美酒佳酿,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天人共酿的独特风物。惟有天地人和谐,方有千百年岁月积淀的酒韵飘香。朱肱不禁赞叹:“大载,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父樵夫,无一可以缺此。”
“诗和功名”并非人生的全部,也不是“惟有饮者留其名”。“柴米油盐酱醋茶”,包括酿出一壶好酒,就像《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勾栏瓦肆,车水马龙,钟鼓交响,人声鼎沸,这些弥漫着人间烟火气的市井百态,或许微不足道,但温暖人心。
中国酒从商周“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君王与臣共享,到了北宋时期,不仅技术已臻成熟,而且完全融入市井喧闹的消费生活。美酒,是农业社会盈余的产物,中外概莫能外。直到16世纪,苏格兰威士忌才从贵族上层社会享用,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饮品,背后也是经济规律使然。
朱肱《酒经》卷中卷下“酿作之法”部分,详实具体,重在实务实用,就像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本教学手册,体现了朱肱“酒本主义”浓厚的民本色彩。清代钱谦益在其收藏的《酒经》卷后题跋,戏称此经如“余杭老媪家油囊俗谱”,恰也说明《酒经》曲方酿法通俗易懂,可为普通人家所用的本意。钱谦益号称清初文坛盟主,但文字中透出一股浓浓的酸腐气息,与宋代士人“承继天下事”的境界相比,已是两重天地。
朱肱俯身向下,将曾经奉为“天禄”的美酒,工具化为日常的生活和劳作。陆羽的《茶经》,则把饮茶从日常生活中提拎上来,推到精神享受的高度。酒茶俯仰之间,一个向下蔓延,一个向上升华,完成了各自生命史上的“惊人一跃”,实现了由物向道的转化。从此,大千世界,万般气象,尽在茶酒之中。
宋代赵佶《文会图》,图片来自网络
三、曲法为上
《尚书·说命》道出酒的真谛:“若作酒澧,尔惟曲蘖。”用曲酿酒,是古代先民巧夺天工的伟大发明。人与不同的植物相遇,以曲为媒,遵循自然法则,在微生物这个“看不见的功臣”的帮助下,酿造了千滋百味、风格迥异的美酒。
朱肱《酒经》将曲方单列一卷,正是体现了他对酒曲在酿造中关键作用的认知。《酒经》“曲方”分为罨曲、风曲、暴曲三类,收录了十三种曲的制法,加上“神仙酒法”中的妙理曲法、时中曲法,一共是十五种曲法。
古代酒人不仅善于利用驯化为食物的稻麦酿酒,生长在大地山川的花草果木,也是酿酒的最佳选择。这在中国酒统,渊源有继。殷周时期最高级的酒叫作“鬯”,就是用黑黍加郁金酿造的美酒,郁金就是香草。这种酒气味芬芳,用于祭祀,也用于帝王赏赐。
作为一位精通药学的酿酒实践家,朱肱秉承“医酒同源”理念,坚信“后世曲有用药者,所以治疾也”。《酒经》曲方的精华是“百草入曲”。罨曲、风曲、暴曲所包含的十三种曲方,全都配伍本草,如独活、木香、防风、香白芷等等。最多者“瑶泉曲”,多达十六种草木植物,少者如“杏仁曲”,一味杏仁。每味用量精确到几两几钱,比如“瑶泉曲”用到人参一两,天南星半两。
《酒经》记载的“曲用本草”酿法,百草酒曲发酵,融入酿造过程,草木花香化为甘露佳酿,是中国酒独树一帜的酿作之法,体现了千百年来古代先民对于人与自然独有的哲学思考,在实践上也呈现出酿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江南等传统黄酒产地,曾经流行白药、黑药两种酒药,白药以辣蓼、早米粉为原料,黒药除辣蓼、米粉外,还添加杜仲、甘草、苍术、川芎等草药。这些曲方,《酒经》都可见其踪迹。
现代化学实验证明,酒曲添加这些中草药,对酒曲中酵母菌和霉菌生长代谢具有促进作用,能完善酒体结构,丰富酒的香型风味。但是这些结论,仅是基于现有酿酒知识作出的分析。《酒经》曲方所用花草植物,总计有三十余种之多,白术、川芎、甘草等为基础配方,其它草药因方制宜,数目不等,且同一味本草,不同曲方的用量也有差异。曲用香药,“辛香发散”,加上人参等其它本草的配伍,十三种曲方,溯源“用药治疾”的本意,就是十三个药方。
宋代酒器“注碗”,图片来自网络
“医酒同源”,或者说“药酒同源”,既是古代先人的理论思维,也是方法手段。现在的“药酒”,一般常见的“配制酒”,在酒中浸泡各种中草药包括动物器官,只能说是其中一脉。在酒的发酵阶段,按照中医配伍理论,将各种花草植物作为曲方原料,起到“曲有用药治疾”的功用,才是中国酒“医酒同源”的匠心妙法。可叹宝山在前,而多为空手归者。
北宋一代,曲为酒要,酒以曲名。一位和朱肱同时代的士人张能臣,在其《酒名记》中,记有当时二百余种名酒,琳琅满目。《酒经》所记“瑶泉曲”酿制的瑶泉酒,“玉友曲”酿制的玉友酒,“香泉曲”酿制的香泉酒,“金波曲”酿制的金波酒,都是各地名酒。“酒以曲名”的方法延续至今,现在全国各地以地名加大曲取名的白酒比比皆是,基于蒸馏工艺和窖藏时间不同,还有特曲、二曲等酒名。这些酒名直接了当,与古代酒名相比,却也少了点雅致。
四、酒韵飘香
朱肱《酒经》的序记是徽宗政和七年(1117)。此时的徽宗,终日忙于搜集奇花异石,并在汴梁修建着大大小小的亭台楼阁,其中以“艮岳”为最,蔡京等朝臣则不择手段榨取民力,以满足徽宗永无休止的贪欲。“花石纲”祸害江南二十余年,百姓民不聊生。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片来自网络
就像历史上所有庞大帝国的崩塌一样,在一派歌舞升平中,1120年10月,在全国最富裕的两浙,在当年苏轼第二次外放杭州曾管辖过的睦州,突然爆发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方腊队伍连破睦州等6州52县,在苏轼疏浚西湖留下“苏公堤”的东南重镇杭州城,放火烧了六日。
但这只是开始。徽宗为他的荒淫贪欲付出的代价,是丢掉了江山。艮岳建成不到十年,金兵南下,汴梁烧劫一空,百姓生灵涂炭,徽、钦父子被关到了东北尽头的极寒之地“五国城”。北宋终结,岳飞《满江红》谓之“靖康耻”。
朱肱则像流星一般,划过大宋的天空,消失在历史的迷雾里。就像所有成就非凡事业的人物,都有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一样,朱肱当年撰写《酒经》时,已经表明心迹:“若夫心手之间,不传文字,固有父子一法而气味不同,一手自酿而色泽殊绝,此虽酒人亦不能自知也。”
所幸的是,就在北宋遭此兵戈之灾的十年前,朱肱《酒经》已经付梓印刷,酒脉得以不坠。就像陆羽《茶经》提炼了茶的精神,为后世锚定了茶的准则一样,朱肱的《酒经》,勾勒了酒在传统中国“礼与情”中的哲学意义。
酒之于中国传统礼法和秩序,贯通天人,协合万物,左右秩秩,其核心特质是“敬”,敬天敬地敬人。浪游醉乡,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又洋溢着旺盛乃至放肆的生命力。朱肱恣意妙论酒的“境界说”后,直抒胸臆:“儒学之士如韩愈者,犹不足以知此。”
《酒经》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初年浙江刻本,是后世各种版本的源头,辗转历代收藏名家。清咸丰年间,由江苏常熟著名藏书家瞿绍基收入,瞿氏家族“铁琴铜剑楼”历经数代,建国后瞿氏后人将宋刻本《酒经》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苏州也有旧版《酒经》的民间藏家叶放,是位画家。从前每年晒书时节,都会把家传的《酒经》拿出翻晒,后来被上缴了。改革开放后有了影印版本,又买回收藏,可见珍惜之甚。
中国山川辽阔,风土各异,那些散布在不同地域酒人的酿造之法,各尽地利,各显神通,既可见《酒经》酒道妙理,又可窥其曲方酿法门径。苏州保存至今的古法“三白酒”,以白面造曲,用洁白泉水和雪白糯米酿造。每年冬至清晨,苏州男女老少排队购买“三白酒”,几成城市的网红行为艺术。
发酵酿造一脉的绍兴黄酒,酿作讲究顺应天时,夏做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春分封坛。鉴湖周围零星散落的传统手工酒坊,卧浆淘米、上槽压榨等酿酒工艺流程,包括仍在使用的木质压榨机等酿酒器,与当年朱肱酿法的描述一般。
在蒸馏白酒世界,经由中国人的妙手神思,“万物皆可蒸”的酿法出神入化。小麦、大麦、豌豆,是传统大曲的主要构成。北方惯用大麦和豌豆;江淮习用小麦、大麦、豌豆;南方选用小麦。在西南小曲酿酒流行地区,“百草入曲”酿法纷呈,各领风骚,百草生香,香生百味。
岁月无语,惟酒可言。朱肱《酒经》,集中国酒酿造之大成,开一己文化的江山,郁郁乎文,巍巍乎功,以启后世,可谓“酒圣”!
高子华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