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rb的隐晦意思是_晦的本意_晦是什么意思

原文:

问:“通乎昼夜之道而知①。”

先生曰:“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

又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

曰:“不知何以一叫便应?”

曰:“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

曰:“向晦宴息②,此亦造化常理。夜来天地混沌,形色俱泯,人亦耳目无所睹闻,众窍俱翕,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天地既开,庶物露生,人亦耳目有所睹闻,众窍俱辟,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故‘上下与天地同流’③。今人不会宴息,夜来不是昏睡,即是妄思魇寐。”

曰:“睡时功夫如何用?”

先生曰:“知昼即知夜矣。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有梦即先兆。”

又曰:“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以其无物欲之杂也。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就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词语解释:

①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语出《易经.系辞上》,大意是通晓了昼夜的“道”就可以获得“知”一说“知”通“智”,是智慧的意思。

②向晦宴息:语出《易经.随卦.象传》,原文“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③“上下”句:语出《孟子.尽心篇》,原文“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译文:

有人问:“(《易经》上说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该如何理解)?”

阳明先生说:“良知原本就是能知道白天知道黑夜的。”

问:“人睡熟的时候,良知岂不也不知道了?”

阳明先生说:“若是不知道的话,为何一叫就会答应?”

问:“良知如果时常知道,为何又有睡熟的时候?”

阳明先生说:“到了晚上就应该睡觉,这也是自然规律。夜晚来临,天地间一片混沌,(万物的)形状和色泽都泯灭了,人的耳目也就没有什么可听可看,人的感觉器官也都闭合了,这就是良知一时的收敛凝聚。一旦白昼来临,万物显露,人的耳目也就有东西能听有东西能看了,人的感觉器官也就全部打开了,这就是良知的妙用可以产生作用之时。由此可见,人心和天地是一体的,所以,(《孟子》中说)‘上下与天地同流’,现在的人不能善用晚上的休息,夜晚来了,不是昏昏大睡,就是胡思乱想(失眠)多梦。”

问:“睡觉时功夫如何下呢?”

阳明先生说:“知道白天也就知道黑夜了。白天良知是顺应(众理)而无所凝滞的,夜间良知就是收敛凝聚的,有梦就是(良知仍在)的先兆。”

阳明先生又说:“良知在夜间生成的善良之气中产生的才是本体,因为其中没有私欲掺杂。求学的人要做到在事情纷扰之时,良知要保持为如在夜间生成的善良之气下一般,这就是(《易经》中说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解读:

这节的问答可以认为是对良知之学的“极限测试”,提问者有意提出一些极端条件——熟睡时——来测试良知之学在非正常条件的表现。我们先看一下当代词典对“睡眠”一词的解释: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另一种解释是: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

提问者问“人睡熟时,良知亦不知了?”从现代对睡眠的定义上来看,侧重指出了人的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的视角。但是,阳明为了证明人即便是在睡眠状态,良知依然在起作用,特意举出了睡着的人也可以被叫醒的特性,以证明良知的“不息”,可以认为是一种主观的视角。

但是提问者显然不愿意钻进阳明先生设定的语境背景下与之交锋,他又站在客观的视角逼问,“良知常知,如何有睡熟时?”至此,阳明先生算是被逼到死胡同了,他再也无法用主观视角的语境来回答这个客观视角下的问题,不得已,他站到了对方的主场——客观视角的位置——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向晦宴息,此亦造化常理”,天黑了人就睡觉,这就是自然规律,他说出了“造化”二字,承认了“造化”,也就等于承认了客观规律。但是假如就这样站在对方的主场被对方牵着鼻子绕圈子,他也就不叫王阳明了,于是,他开始将话往自己主场的范围内圆。

阳明开始描述夜晚的情况,一片混沌,万物形色俱泯,至此,算是将话圆到自己的主场了,因为感受到天地混沌和万物形色俱泯的,是人,人的主宰又是心。良知一时的收敛凝一只是为了配合造物所安排的“常理”,这本身也可以说是良知之用,这种情况良知之用的特殊性在于,他是通过降低良知本身的灵敏性而实现着致良知。接着又描述白昼到来,良知之用的功能全开时的状态,这本身也是良知在配合造物所安排的“常理”。最后的结论是“人心与天地一体”,睡着也好,醒着也好,都是完全依据造物的“常理”而行,没有一丁点儿人的私欲,此情此景,人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人,所以可以说是一体。

提问者最后问睡着时功夫如何下,又是非常尖锐的问题,因为人在睡眠时,意识是处于一种暂时中断的状态。显而易见,此时做致良知的功夫, 明明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但是阳明先生仍然能自圆其说,他要求人效法昼夜之道,意思不外乎,睡眠时你就好好睡,这本身就是致良知了,不要胡思乱想,避免产生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情况,就是睡觉的功夫。据统计,中国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2.7%,阳明先生在四百多年前就劝诫我们睡要好好睡,我们当代人读之当更有切身之感。没有好的睡眠,连饱满的精神状态都保证不了,又如何能在白昼竭尽全力做致知的功夫呢?

阳明先生最后补充说的“夜气”,但是这句补充的话和上面想要表达的意思实际上关联不大,更像是另一层意思的表述,也很可能是阳明先生跳跃式的思维造成的。其中强调的“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功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像历史上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在收到前线捷报之时,轻描淡写说了句“小儿辈破贼归矣!”然后继续下棋,这种静气就颇吻合这里表述的“纷扰之时,常如夜气一般。”当然,阳明先生在指挥作战之时,也常常是前堂处理完军机大事,回来后堂继续神态自若地讲学,这也是保持“夜气”于“纷扰之时”的极好例子。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