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是乾隆皇帝宠妃魏佳氏所生,乾隆六十年乾隆宣布十五阿哥永琰立为皇太子,其生母魏佳氏被追封为孝以皇后。如此一来,嘉庆帝算是勉勉强强嫡子继承皇位。

其实嘉庆继承皇位的方式在整个大清朝都是独一无二的,父皇乾隆仍旧健在,嘉庆只需要忙着自己的登基大典即可,不需要沉浸在“失去父皇”的悲痛之中。

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_花甲之年_花甲年的赞美句子

所以嘉庆帝的登基大典热闹非常,一连多日宫内都在举行大大小小的宴会。

36岁的嘉庆皇帝得偿所愿,登上帝位。

一般来说,登上帝位意味着掌握大清的实权,是大清说话最有份量的一个人;但嘉庆帝不一样,整整做了三年的“侍皇帝”。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病逝后,嘉庆才开始正式亲政。

一直到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病逝,嫡长子绵宁继承皇位。

嘉庆帝病逝时已经60岁,在皇位上25年的时间,但奇怪的是嘉庆帝的皇子数量却很少。要知道嘉庆帝的高祖顺治帝年仅24岁病逝,便有8位皇子出生;而嘉庆帝花甲之年病逝,却只有5位皇子出生。

虽然只有5位皇子,但好歹后继有人。

其实从嘉庆帝开始,大清皇帝生皇子的数量便越来越少了:

道光帝9位皇子,数量还算可以,但其实大部分都是道光帝年过半百后生的。

咸丰帝只有1位皇子,而且咸丰帝年仅29岁便病逝了;

同治帝是咸丰帝唯一的皇子,年仅19岁病逝,据说皇后阿鲁特氏怀有同治帝遗腹子,但自尽殉葬于同治帝;

光绪帝更是可怜,后宫只有一后二妃,一个后嗣都没留下。

花甲年的赞美句子_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_花甲之年

我们暂且不去深究嘉庆帝为何皇子数量比较少,这篇文章来看一下,除了嫡长子绵宁继承皇位外,嘉庆其他的皇子结局如何呢?换句话说道光帝继位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们的呢?

生皇子的后妃都有谁?

嘉庆帝的妃嫔数量也不多,但毕竟也有17位,其中有两位皇后、两位皇贵妃、四位妃子,但其实真正为嘉庆帝生下皇子的只有四位。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是嘉庆做皇子时的侍妾格格,刘佳氏比嘉庆帝小一岁,16岁开始到嘉庆帝身边伺候。值得一提的是,刘佳氏虽然比嘉庆帝的发妻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入宫时间要晚三年,但却是第一个为嘉庆帝生下皇子的。

乾隆四十四年,刘佳氏生下嘉庆帝长子,只可惜长子年仅2岁夭折,后被追封为穆郡王。

刘佳氏后来又为嘉庆帝生下一位公主,可见刘佳氏在入宫初期还是比较受宠的;嘉庆帝登基后将刘佳氏册封为仅次于皇后、贵妃的诚妃,成为后宫第三位的存在。从一个小小的侍妾格格,能在没有儿子依靠的前提下一跃坐在妃位上,可见嘉庆帝念旧,很尊重刘佳氏。

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_花甲年的赞美句子_花甲之年

孝淑睿皇后病逝后,贵妃继任为继后,刘佳氏便成为后宫第二位;

嘉庆十三年嘉庆帝大封六宫时,刘佳氏被封贵妃;

道光帝继位后,将刘佳氏尊为皇考皇贵妃。

穆郡王的爵位,也是道光帝给追封的。

孝淑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乾隆皇帝亲自为嘉庆挑选的嫡福晋,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以“秘密立储”的方式将皇十五子永琰秘定为皇储,次年便将喜塔腊氏许配给嘉庆。可见乾隆为嘉庆挑选的不仅仅是一位嫡福晋,更加是未来的皇后人选。

其实喜塔腊氏一族在大清入关之前很是显贵,与爱新觉罗家族多次联姻,所以喜塔腊氏一族在当时被称为是“舅家”,只可惜大清入关以后喜塔腊氏一族逐渐没落,一直到乾隆年间,喜塔腊氏一族才重新有了抬旗的机会,被抬入满洲正白旗。

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_花甲年的赞美句子_花甲之年

满洲正白旗属于上三旗,等到孝淑睿皇后出生的时候,喜塔腊氏一族已经抬旗二十年。所以孝淑睿皇后的出身虽不算多高贵,但并不是包衣出身。

很多人认为孝淑睿皇后是大清所有皇后中出身最低的,其实并非如此。孝淑睿皇后的婆婆孝以纯皇后是大清唯一一位有汉人血统的皇后,都不能算是出身最低的,更何况是孝淑睿皇后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孝淑睿皇后跟嘉庆帝的关系非常好,二人琴瑟和鸣,可以说孝淑睿皇后是嘉庆帝“白月光”般的存在。

只可惜孝淑睿皇后的身体并不好,先后为嘉庆帝生下一子二女(一女夭折)后身体便越来越不好,尤其是在乾隆五十年小产后,身体是越来越虚弱。看到儿媳妇如此,乾隆为了长远打算,便准备再给嘉庆添几位福晋。

但好歹算是熬到了嘉庆登基称帝,自己成为当之无愧的皇后。

孝淑睿皇后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很低,其为人做事也都很低调,其死后的葬礼可以说更低调,低调的都有一些寒酸。

并不是嘉庆帝不爱孝淑睿皇后,而是嘉庆帝说了也不算。

花甲之年_花甲年的赞美句子_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

嘉庆二年孝淑睿皇后病逝,年仅37岁。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此时嘉庆帝虽然称帝,但宫里一切大小事都是父皇乾隆说了算,乾隆说自己年纪大了见不得大家都哭天喊地的,便让嘉庆低调办理孝淑睿皇后的葬礼。

孝淑睿皇后虽没有死后风光,但自己唯一的儿子嫡长子旻宁能继位称帝,她也算能瞑目了。

孝和睿皇后

相比孝淑睿皇后来说,孝和睿皇后的出身要更加高贵一些,不仅出身于满洲镶黄旗,而且还是出身于钮祜禄氏家族,是和硕公主穆库什(清太祖的女儿)与“开国功臣”额亦都的直系后裔,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

正因为孝淑睿皇后高贵的出身,所以在年仅7岁的时候便被选为十公主的侍读。

十公主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是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和珅的儿媳妇。

乾隆宠爱十公主,自然也会高看一眼公主身边的侍读钮祜禄氏。

而且乾隆早早地便让钮祜禄氏入宫不仅是当侍读那么简单,还想在钮祜禄氏再年长一些,赐给十五阿哥永琰为侧福晋。毕竟在乾隆五十年,永琰嫡福晋喜塔腊氏(孝淑睿皇后)小产后身体便越来越不好。

花甲年的赞美句子_花甲之年_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

乾隆考虑的是若喜塔腊氏不幸早世的话,钮祜禄氏便做继福晋。

在乾隆五十四年到五十七年之间,钮祜禄氏通过内务府选秀的方式成为嘉亲王永琰身边的侧福晋。先后为嘉庆帝生下一女二子,嘉庆帝登基后被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是后宫第二位的存在。

孝淑睿皇后在嘉庆二年病逝,后宫之主的位置不能空缺太久,钮祜禄氏便被封为掌握大权的皇贵妃,很快被扶正成为嘉庆帝继后。

其实钮祜禄氏仅比孝淑睿皇后所生嫡子绵宁小三岁而已,孝淑睿皇后死后,钮祜禄氏成为绵宁的养母。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恭顺皇贵妃也是出生于钮祜禄氏家族,与孝和睿皇后确实也是一个先祖,她们二人都是“开国功臣”额亦都的直系后裔。只不过再往下便不是一支了:

孝和睿皇后的祖上是额亦都第六子达隆蔼,

恭顺皇贵妃祖上是额亦都第八子图尔格。

花甲年的赞美句子_花甲之年_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

可能提到恭顺皇贵妃大家并不是太熟悉,但若是提到如妃这个称号的,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看过《金枝欲孽》这部剧清宫的,知道如妃是嘉庆帝后期的宠妃。

嘉庆帝后期最宠爱的妃嫔确实是恭顺皇贵妃,恭顺皇贵妃入宫的时间并不是很确定,最早应该是在嘉庆五年,最晚是在嘉庆九年,因为嘉庆九年十二月恭顺皇贵妃已经身怀有孕,被嘉庆帝晋封为如嫔。

恭顺皇贵妃先后为嘉庆帝生下一子二女,其中一女早早夭折。

而这一子,便是嘉庆帝最小的儿子皇五子绵愉。

嘉庆帝一共有五位皇子,除了孝和睿皇子生两位皇子外,孝淑睿皇后、庄顺皇贵妃、和裕皇贵妃都是各生一子,只可惜和裕皇贵妃所生的长子年仅2岁夭折。嘉庆帝仅剩的四位皇子均长大成人,那么这四位长大成人的皇子,除了嫡长子绵宁继承皇位外,另外三位皇子的结局如何呢?

三位皇子的结局如何?

除了嘉庆帝长子穆郡王早夭、嫡子绵宁继承皇位,还有三位皇子,分别是:

皇三子绵恺(孝和睿皇后所生)

皇四子绵忻(孝和睿皇后所生)

皇五子绵愉(庄顺皇贵妃所生)

到这可能大家比较纳闷一件事情:既然孝和睿皇后自己有两个亲生的儿子,为何偏偏是养子绵宁继位呢?

花甲之年_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_花甲年的赞美句子

原因三点:

首先绵宁是嘉庆帝发妻孝淑睿皇后所生,绵恺与绵忻虽然也是嫡子,但仍旧不如绵宁这位嫡长子的地位要高,毕竟孝和睿皇后是继后,而孝淑睿皇后嫡后。

其次绵宁作为嘉庆帝第一位长大成人的皇子,而且还是嫡子,深得皇祖乾隆的宠爱。有皇祖与父皇的宠爱在,自然绵宁从小便受重视,朝臣们都是明眼人怎么会看不出乾隆与嘉庆帝的心思呢?不过嘉庆帝虽然早早便将绵宁秘定为皇储,但因为嘉庆帝去世的太突然,传位诏书就是找不到。

所以即便是大家心知肚明绵宁就是嗣皇帝,也没人敢直接让其即位称帝。

好在绵宁的养母孝和睿皇后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深知绵宁是嘉庆帝器重的皇子,也是嘉庆帝心目当中最合适的皇储人选;

就这样,在找不到遗诏的情况下,绵宁得以顺利继承皇位。不过有一种说法是:遗诏也找到了,在嘉庆帝身边的一位太监身上,遗诏中写得很清楚:次子绵宁继承皇位。

花甲年龄是多少岁算花甲呢_花甲之年_花甲年的赞美句子

正因为养母孝和睿皇后如此深明大义,道光帝继位后不仅善待养母,将其尊为独一无二的皇太后,十分的孝顺;而且善待两位弟弟。

皇三子绵恺

绵恺是在乾隆六十年出生,嘉庆二十四年在嘉庆帝六十寿诞时被封为郡王。

道光帝继位后,便将三弟绵恺晋封为惇恪亲王。

绵恺在道光帝一朝多次犯错,两次降为郡王,两次复封为亲王:

道光七年,因与太监张明德来往过密,第一次被降为郡王;但次年便复封为亲王

道光十八年绵恺因囚禁穆齐贤而再次被降为郡王,并且罢免一切职务;薨逝后复封为亲王。

其实除了这两次犯错外,绵恺还多次犯错,被罚俸亲王俸禄;最终还能复封为亲王,以亲王的规格下葬,道光帝完全是看在养母恭慈皇太后的面子上。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