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我们来了!

英文翻译_第一次英文_英文转中文在线翻译

8月24日,4000余名来自各地的2024级本科新生成为“东大人”。 刘莉 摄

8月23日起,江苏多所高校陆续迎来2024级“萌新”,底蕴厚重的老校区和全新亮相的新校区里都充满蓬勃生机。当新生带着行囊与憧憬踏入校园,此时此刻,既是圆梦之时,也是全新开始。

同赴母校,奋斗青春在这里交汇

和爸爸妈妈成为校友是什么感受?报到现场,一些新同学与曾在同一所学校学习生活过的爸爸妈妈逛起了校园。

“我爸爸比我熟悉鼓楼校区,我住在陶园2舍,他当年住在南园12舍。”24日上午,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来自新疆库尔勒的罗瑞祺一收拾完宿舍,就跟爸爸在校园漫步。“我爸爸是一名‘南大人’,从上小学开始,他就一直和我讲南大。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报考南大的愿望。”填报志愿时,罗瑞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大智能系统集成实验班。1990年,罗爸爸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新疆投身西部建设。多年后重返母校,罗先生与儿子一起在鼓楼校区“寻根”,“我人在西北,心在南大。希望孩子能够在南大好好读书,成为社会栋梁!”

“这是东大大礼堂,那是前工院,以前我们在这上晚自习……”24日,重回母校的胡永华给女儿胡筱雨介绍个不停。他和妻子朱平都是东南大学校友,女儿今年被“英语+信息工程”双学位专业录取。巧的是,与胡筱雨同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读书的许景恒也录取到这一专业,而小许的爸妈分别是东南大学2002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区域经济学专业的校友。

和孩子一起再次回到校园,许景恒的爸妈也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那时候我住在四牌楼校区文昌9舍,我爱人的宿舍在榴园宾馆后面,那时候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鸡蛋饼从东面骑到西面给她送早餐……”许爸爸说着,脸上难掩笑意。听着“鸡蛋饼故事”长大的许景恒上高一时将东大定为理想大学,并不断为之奋斗。“最触动我的是东大独有的文化气息,我希望在这里认识更多朋友,成为更好的自己。”许景恒说。

回老校区“寻根”,去新校区逐梦

自南京大学2022年开启“寻根性办学”,学校本科新生都入住鼓楼校区。而在东南大学,今年有2340名新生入住四牌楼校区,这也是近年来首次有半数以上新生在该校区报到。

“走入东大校园,走进梧桐大道,扑面而来的就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就听说东大的梅庵,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希望未来我也能‘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迎新期间,东南大学开放了校史馆、梅庵、吴健雄纪念馆等,开展校园参观活动,让新生在寻脉问源中感受百廿学府的文化气息。在东大地标性建筑大礼堂涌泉池前,学校还组织了“新生·家长说”活动。现场,新生和家长纷纷登台表达祝愿与希望,一起为美好未来加油。活动中,新生还书写“写给四年后的自己”心愿卡并封存,以待毕业之际开启。

“寻根”“梦想”是报到当日的关键词。“我们注意到,很多新生对南大鼓楼校区有着特殊的情感,比如开甲书院的杨泽皓,8月19日来新生先修营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自己9岁时和北大楼的合影再次打卡,感恩和南大的缘分。”南大新生学院党委副书记施佳欢告诉记者,大学一年级是新生认识大学、走进学科、开启未来的关键时期,南京大学推出新生适应性教育微资源,让学生更好融入大学、融入城市、融入时代。“新生们将通过‘大学与大先生’‘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雨花红——信仰的力量’等主题学习,树立成长目标、认识学科魅力、找准兴趣专业方向。”施佳欢说。

在崭新的江南大学江阴霞客湾校区,455名“萌新”首批入驻。简洁的建筑风格、颇有江南风味的水系景观与江南大学本部、宜兴研究生院的风格一脉相承,各式各样迎接新同学的条幅标牌随处可见。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的新生还收获了不少“小惊喜”——从以学院英文缩写为基础的全新视觉形象设计与视觉表达,到特别定制的帆布袋和卡套、江阴霞客湾校区的手绘地图,再到可以盖章的白色纸扇,都体现出学院的诚意与匠心。“这份大学‘见面礼’太有意思了,我将努力学习,希望未来能够有自己的设计作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新生丁苇说。

新专业新课程启动,培养新质人才

记者了解到,2024级新生大多出生于2006年,东南大学更是迎来10后学生。

在东大迎新现场,一个由13人组成的少年生“学霸团”颇受瞩目,来自辽宁省抚顺市第二中学的谭锐齐是他们中年纪最小的一个。小学上了3年、初中上了2年、高中上了2年,年仅14岁的谭锐齐是东大史上的第一个10后学子。“学习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享受每一次探索未知的过程,因此选择在高二就参加高考,想要将节约下的时间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大学学习中。”谭锐齐说,上小学时,教室挂着科学家钱三强和李四光的肖像,自己在了解他们的事迹后被打动,“我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报效国家,做个有用的人。”

初入校园,科技报国的梦想已然在心。刚走进江南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大一新生宋梓涵就看到了迎接他们的机器人,“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机器人,现在对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新鲜名词很感兴趣。长三角的科创氛围浓厚,希望未来我也可以参与先进机器人的制作。”

为培养面向未来的新质人才,不少高校在新学期实施新的培养计划。今年秋季学期,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正式启航。课程面向全体新生,通过AI与各学科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将AI素养教育融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东南大学也为新生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由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按照理工、医学、人文分类开展人工智能通识导论课程建设,组建了服务全校“人工智能+X”教育的跨学科虚拟教研室,立项试点建设105门。

在江南大学,首批入驻江阴霞客湾校区的4个学院于今年6月7日正式揭牌,进一步对接产业转型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该校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曹鸣表示,为适应行业新需求,学院设计学科正围绕智能科技、智能交互等方面进行调整,“比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设计更偏向交互媒体、虚拟交互方面,服装设计专业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内容融入教学。在整体课程体系中,学院还将为新生加入人工智能课程。”(杨频萍 谢诗涵 叶真)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