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建构性治理、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公园、现代金融、高职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舒杨、王浦劬:建构性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教授刘舒杨,教授王浦劬指出,所谓建构性治理,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和优化国家治理的主体结构、制度结构与价值结构,形成中国特色结构性治理模式,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施路径。首先,以权威治理整合社会,以构建结构性治理主体格局为依托。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运用强大而有效的权威力量,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合和建构结构性治理格局。其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国家治理制度建设为根本路径,优化制度的运行和效能。建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改革国家治理的体制机制,打破既定利益格局;提升治理主体的制度执行力。再次,实现治理与发展的紧密结合,在发展和改革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构性治理不断创新治理制度安排,全面改革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治理体制机制;在治理创新中建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最后,治理兼具现实针对性与现代化超越性。一方面,建构性治理从实践出发,以实际问题为改革的有力抓手,着力针对性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另一方面,建构性治理坚持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理结构,进行顶层设计,基于实践构建治理现代化的模式。
摘编自《光明日报》
【周坚: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周坚指出,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研究宣传、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以精准学科定位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高地。理论研究是学科发展的生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扎根中国火热的发展实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研究。二是以主业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阵地。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法上,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创新建设智慧课堂。三是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立足本单位实际情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衔接有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优秀师资团队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梁剑:体育公园建设必须紧扣体育特色和便民利民】
江苏省社科院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梁剑指出,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主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兼具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必须紧扣体育特色和便民利民两大重点。突出体育特色,要配备充足且实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器材设施或运动功能设置应具备常规球类运动、跑步健走运动、器械锻炼或游乐活动等体育锻炼基本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因地制宜地彰显体育特色,并要实现体育运动和绿地景观的有机融合。此外,体育公园建设要坚持便民利民。便民利民的体育公园建设,首先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规划建设能力,要根据各地空间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址规划,应在做好选址规划的基础上,考虑功能区布局和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合理划分不同运动空间和面积,保持运动空间的相对独立性。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尚希:开拓创新与包容并重的现代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功能,必须走一条创新与包容并重的现代金融发展之路。创新是金融活力的源泉,也是金融能力的延展。金融创新的涵义是非常广泛的,既包括金融业态创新,也包括产品创新,还包括机制创新。其中,业态创新主要与数字经济和科技金融相联系;产品创新主要与经济金融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金融开放相联系;机制创新则主要与环境生态和绿色金融相联系。当前,尤其要关注数字技术给现代金融的全面创新带来的巨大机遇,各类有形、无形资产,都可以通过一系列工具创新,实现金融化。此外,包容是金融治理的要求,也是金融可持续的内涵,应积极推进金融的供给侧改革,具体来说,应重点鼓励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妇女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开发性金融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惠性技能培训、包容性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技术合作。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陈寿根: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体系】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寿根指出,治理体系不完备、治理能力不充分,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探索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意义非凡、事不容缓。一是完善治理结构:完善利益相关者协同作为的决策结构,形成完善高职院校决策结构的思想;要打造底盘厚重、职权明确的执行结构,把持高职院校“底盘沉重”组织特性,自下而上建构执行机构;把握“直线—职能型”执行机构职权运行原则,强化党委、院长和二级学院等直线机构决定、指挥和监控责任。二是优化管理制度:打造层次分明、内容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制定学校章程,以章程为引领健全基本制度,并开发指向管理部门、教辅单位职责的具体规章制度;设计思想统一、规则合理的制度规章,将大学精神、办学理念等融入制度的字里行间,推动制度治理与文化治理的有机融合;建立生成严密、执行规范的制度程序,组建具有公共情怀、精湛业务的“精英团队”起草制度,并建立制度适应性和充分性评估机制。三是打造治理文化:强化价值观管理,充分认识共同价值观的属性,形成学校核心价值读本,将核心价值沉淀在规章制度里;提升领导力,分门别类建立领导力标准,围绕领导力标准遴选人员、组织培训、实施考核、指导改进;培育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建立校务公开制度,以师生满意为追求,保障师生知情权,并健全权益救济制度,保证师生申诉有门、救助有人。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