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迅速在全省各大院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会规格高、政治站位高、方向明确,擘画了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六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干货满满、内涵丰富,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开启了贵州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新的新征程。
使命召唤,战鼓催征。
贵州航天职院将立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大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学院专业数字化融合产业提档升级,以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融合产业链协同升级来突出办学特色,着力涵养学院发展的动能潜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彰显航天“底色” 强化工科“亮色”
随航天工业的兴起而生,伴航天工业的发展而进。
贵州航天职院党委书记冯尧为学院团员青年讲形势与政策课并上主题团课。
数十年的拼搏进取,贵州航天职院已成长为拥有新蒲大学城、延安路、虾子三个校区,职教职工近500人,在校学生上万人,开设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开设专业36个,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
在创新发展上,依托国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优势,主动融入贵州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服务黔北产业集群核心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这一核心,践行“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育人理念,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性、教育性、职业性、高等性四个维度稳步推动“三教”改革,促进培养的学生更好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
在教学质量上,拥有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先后学院相继建设“大数据技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贵州省军民融合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机电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机电一体化开放实训基地、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建筑工程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面向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建筑交通等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毕业生和企业员工。
贵州航天职院党委书记冯尧指导学院线上线下农特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形成了‘丰富的校园航天文化’,凸显了‘校企同源、产学同体’的航天‘底色’,强化了工科‘亮色’的办学特色。”冯尧告诉记者,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稳居全省前列,超五成的毕业生省内就业,多次获得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黔征之星”先进单位等称号,是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涌现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刘国永、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杨文峰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学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撑。
树立“同船”思维 着力特色发展
怎样围绕“四新”?如何主攻“四化”?
贵州航天职院党委一班人通过专题学习、系统梳理和调查研究,形成了树立“同船思维”,点亮精神火把,凝聚奋进力量的共识,构建起了一条符合学院实际、彰显自身特色的特色发展路线图。
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坚持“立足遵义、面向贵州、辐射西南”办学定位,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紧扣产业和市场,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航天航空产业集群急需的“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技术”等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现代交通服务、建筑智能管理群、城乡经济服务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集群。
贵州航天职院党委书记冯尧出席新华书店航天职院分店读书分享会活动。
在搭建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协同发展方面:探索形成产业、行业、企业互联互动的办学模式,职业、专业融会的教学开发模式,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加快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学院建有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相继与多家航天企业申建了省级电子信息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电子信息开放性实训基地、省级电子信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率先启动了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核心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贵州大学,牵头申报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参与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明航运输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申报。
在深化校政校企合作共建,拓展资源推进协同育人方面:积极与当地行政部门、用人企业开展交流,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共建的方式实现互惠双赢,并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探索创新协同育人发展模式,拓宽校企对接资源,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紧贴需求育才 实施四大计划
奋进有了“航标灯”,怎么“干”是关键!
冯尧表示,学院“靶心”不移、定力不变、力度不减,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依托航天优势资源,秉承航天优秀文化,立足黔北产业集群核心区,深入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以航天装备为重点的全国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建设发展需求。
首先,学校工科类学生占比超过75%,要对标全省、全市新型工业化的行动计划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的设置,加强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强化特色发展,建设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主体,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最后,打造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省级“双高”示范学校,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黔北及贵州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具体操作上,将实施优质资源建设、重点领域专业(群)建设改革、现场工程师专项、品牌建设‘四个计划’!”冯尧这样解释。
一方面,学院将瞄准重点领域,聚焦专业、课程、教材、项目,开展多专业交叉、多要素协同、多系统集成、多链条耦合的教育教学改革。
另一方面,学院将探索政府搭台、企业支持、学院对接、共建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扎根中国大地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此外,学院将开展立足国内的专业认证,探索职教标准面向世界“走出去”的路径。
通讯员 曾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朝义
编辑 任伟
二审 肖知潞
三审 李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