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竢实扬华,交通天下,天下交通,都在交大”
——女同事说
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1896年,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同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建立并开始招生。
在随后的一百二十余年里,这两所大学合并、拆分、迁移,逐渐衍生出国内交大五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台湾阳明交通大学。
所以流传着“交大百年,天下一家”的说法。
其中,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的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在业界被广泛认为是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接班人,是中国第一所铁路高等学校。
它保存下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的火种,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
但这所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学,今年招生情况却并不乐观,特别是土木类专业,在很多省份分数线出现暴跌,以至于不少人说西南交大掉队严重?
01
百年老校,栉风沐雨
要写西南交大百余年校史的波澜起伏,光是从它的曾用名和旧校址就能看出一二。
西南交大共经历了十八次迁址,十七次更名,山水迢迢,日月如流,却从没忘自己最初的名字——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19世纪末,我国的铁路技术由西方列强把控,缺乏自己的铁路科技人才。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国人更加意识到铁路对救亡图存的重要性。
时任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上书光绪皇帝,建议创立铁路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人才。光绪皇帝批复通过。
就此,西南交大的最初版本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在期望中诞生,抱着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时的使命。
可惜在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中国高校的命运有如浮萍,四处飘零,动荡不已,西南交大也几度兴衰,数次易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山海关沦陷,学堂教学被迫中止。几经努力与周转,直至1905年学堂迁往唐山,成功复校,学堂由此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
后来,因为“交通要政,亟需专才”,交通部改组交通大学,学校改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之后又经历过唐山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和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等称呼。
“七七事变”爆发,学校被日军占领,迁校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1937年的夏天,学校师生在辗转流离中度过,在炮火流弹中向着知识进发。
经历了五个多月的奔波,西南交大的学子终于在湖南湘潭复校上课,弦歌再续。
但随着一座座城市的沦陷,学校始终无法停下迁徙的脚步,寻得安心求学的地方。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西南交大师生拖着包袱、课本、沉重的身体和悲哀的心情,从湘潭撤到了湘乡杨家滩,又从贵州平越古城跑到四川璧山办学。
直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漫卷诗书喜欲狂,胜利作伴好还乡。1946年8月,西南交大师生迁回了阔别九年的唐山原址,以国立唐山工学院的校名复学。
新中国成立后,西南交大还迎来过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等称呼。
为了响应建设“大三线”的号召,60年代,学校迁至四川峨眉,后来搬到成都。从此,学校在西南地区扎根,并在1972年定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一百二十余年来,西南交大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成长为西南地区的常青树,笑看峨眉山麓、九里风清、犀浦月朗,不忘百余年的滚烫记忆。
02
竢实扬华
1916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西南交大以94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手书“竢实扬华”匾额一方,赠予学校。
从此之后,“竢实扬华”成为西南交大校友会心一笑的默契。
“竢实扬华”的含意是等待果实成熟,即培养出成熟的人才,结出可喜的硕果。
当时年轻的西南交大如同一粒种子,在动荡与荒芜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无数的“首台”“首辆”“第一”,是西南交大面向广阔天地,为连接天涯海角而结出的硕果。
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任总办兼工程师,他的两名助手便是北洋铁路官学堂首届毕业生张鸿诰、徐士远。
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由校友茅以升主持。
世界上路线最崎岖、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的公路,滇缅公路,由校友李温平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中国第一段沥青路面铺设工程也是在滇缅公路,也由李温平主持。
中国第一架运输飞机,C0101运输机,由校友林同骅主持设计并亲自参与第一次试飞。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第一台电力机车、首批内燃机车等等成果,背后都少不了西南交大的参与和付出。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西南交大不仅创下“中国第一”,还带领着中国交通实现“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由西南交大主持研制;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由卢春房、张鲁新等主持设计。
世界第一个真空管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原型测试平台,由西南交通大学研制;世界首列氢燃料混合动力有轨电车成功下线,核心技术由西南交通大学主持研制。
西南交通大学犹如一辆飞速行驶的高铁,向着交通领域的无人之地轰隆前进,填补那一片空白,留下西南交大的足印。
数不胜数的英灵俊才,则是西南交大面向无涯学海,为国家培养人才而结出的硕果。
邓小平同志曾给予西南交大高度评价:
“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为代表的三十余万栋梁英才出自西南交大。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姚桐斌、陈能宽毕业于西南交大,吴自良曾任西南交大冶金系教授。
此外,西南交大还培养和造就了60余位海内外院士、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它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是“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十余位院士几乎全部出自西南交大。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西南交大的“实”与“华”还有很多,很多。
03
天地交而万物通
西南交大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主体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分校区设在峨眉,形成“一校、两地、四校区”的办学格局(成都九里、犀浦、东部(国际)和峨眉四个校区),占地五千余亩。
因为学校校园面积之大,西南交大又被校友学子戏称为“西南脚痛大学”。
又因为交通特色明显,学校在高校圈里以“林湾村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绰号行走。
西南交大一直行走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之首。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
作为学校交通特色的重要支撑,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
学院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已具有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西南交大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和“准环对称仿星器” 大科学装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身为我国工科教育鼻祖之一,西南交大的王牌学科不只有交通运输类。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A序列,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进入世界前50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和US NEWS学科排名)。
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毕竟,一道道铁轨的铺设,一次次交通工具的创新,都离不开背后的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力学计算、材料化学、计算机、大数据等学科知识的支撑。
它们共同组成了西南交大的荣誉,成就了“竢实扬华,交通天下,天下交通,都在交大”的佳话。
在国内,交大五校的“交通”都译作“”,像西南交大的英文名是“ ”。
不少人都疑惑,“交通”为什么是“”,而不是“”。
目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交大五校的“交通”,从来不只是物理空间物质层面上的交通运输。
里面的“交通”二字取自《易经·泰卦》中的“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意为“融汇贯通,博览万物”。
虽然这一说法有待考证,但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到今日西南交大,学校通过纵横四海的交通建设,让人们可以跨过山海,见天地,见众生,见万物。
也见到这所自强不息、深耕不已的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的意义,或许也正在于此。
参考资料:
1、西南交通大学官网、官微和官博
2、青塔《行业排头兵!这所211,当之无愧!》
3、软科荐校《这所211,祖上阔过,现在也阔!》
4、考研网《名气不大,却霸占着行业龙头位置的高校》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