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是“殷契文渊”的三个关键词。刘永革介绍,该平台的建设初衷是对一百多年来所积累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建成世界最大的甲骨文数据中心。

“这个甲骨文形似电视机,还‘长’了两个耳朵。其实,它代表‘灯’,寓意一种祭祀形式。”张展向记者展示道,“这个字是凭借数字技术缀合破译的。”

甲骨缀合,是一项根据甲骨形态及所刻甲骨文,精确复原甲骨碎片位置的拼接操作。在数千年的埋藏过程中,甲骨因地层压力、水湿浸润及发掘翻动等因素,往往由完整一片断裂成多片。数字缀合,正是突破这一研究瓶颈的关键技术。

张展进一步介绍,拼接后的甲骨文如获新生,成为历史考古的新材料,价值倍增,因此这项技术被称为甲骨文的“再发掘”。该实验室正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甲骨碎片进行自动缀合,目前已缀合70组甲骨碎片。

甲骨脆弱,令人揪心。对此,研究人员通过建立数字化全信息数据模型,为甲骨文物赋予永恒的“生命”。

2022年,甲骨文实验室联合腾讯公司推出“甲骨文全球数字焕活”计划。目前,他们已经取得“微痕分析”和“甲骨三维建模”等技术突破,构建起包含三维模型、微痕增强图、微痕灰度图、数字摹本、数字拓片及科学影像层等在内的“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实现了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

“这是一项比绣花还精细的工作,也是一项堪比科学实验的复杂工作。”刘永革说。

在用高精度相机拍摄甲骨片时,研发人员需综合运用高清拍摄、微距拍摄、三维建模、红外线拍摄、多光谱拍摄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对每一片甲骨拍摄150余张照片,确保进行全信息采集。研发人员再将不同甲骨图片进行精确对齐与叠加,每个图层都显示不同的信息。

“比如这个字,它在甲骨拓片上是看不到的,甚至实物都看不清。”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首席架构师王朝阳指着一张甲骨图片介绍,“但是借助微痕增强、高保真等技术手段,我们得以窥见这些‘隐藏内容’。”

丁偏旁的字_丁字偏旁的字_丁字偏旁的字有哪些

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及效果展示。

在甲骨文实验室的三维研究室,负责人郭安向记者展示了数字空间里高保真还原的“甲骨实物”。在屏幕上,这个数字化的甲骨实物可以360°自由旋转,也能根据需要进行放大或缩小。

通过微痕分析,记者不仅能看清甲骨片上的文字刻写风格和笔画叠压关系,还能深入了解钻凿形态、卜兆裂纹、材质纹理等信息。

郭安告诉记者,未来,“殷契文渊2.0”将采用甲骨文全信息数据模型,形成甲骨文保护与整理的新技术规范和标准。

AI协同打造“朋友圈”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解锁古代“密码”的钥匙,为甲骨文释读带来新可能?

“我们的‘人机协同助力甲骨文考释’项目,目前已成功构建了包含173万个甲骨文的庞大字库。该项目的推进,就是为了解决甲骨实物‘看不清’、文字‘查不到’等基础性问题。”刘永革说。

“AI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王朝阳告诉记者,“在‘殷契文渊’AI协同平台上,我们事先采集高清的甲骨信息,然后把实物文字和标准文字进行关联,供专家学者查找。”

该平台已有4500个标准字形,其中1500个已被破译、3000多个未被确认。使用者只要输入当今汉字或者文字图片,就可以查询到甲骨片或者文字。

“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人机协同’的搜索工具,更是一个‘人人协同’的社交媒介。”王朝阳说,“在这里,每位专家都拥有标注的权限,只要他们愿意,便能将个人的研究信息与同仁共享,实现知识的‘相互看’,彼此间灵感碰撞,共同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在这样的协同合作下,我们将会实现‘1+1>2’的效果!”

王朝阳进一步举例说明:“以‘车’字为例,甲骨文中‘车’字的出现频率极高,但要将它们聚合起来却并非易事。而现在,借助计算机匹配与AI协同技术,我们可以迅速在甲骨片上找到并标注出‘车’字。”

此外,甲骨文单字的写法千变万化,为了准确识别一个文字的标准字形,开发人员需要了解与其相似的文字有哪些,这个文字在哪些文献中出现过,以及它的偏旁部首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他们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正大文字中心紧密合作,将更多珍贵资料导入了平台。

他补充道:“再如‘丁’字,在这片甲骨上是这样写的,而在其他甲骨上又是如何呈现的呢?只需轻轻一点,相关信息便会立刻呈现在眼前。通过字形匹配,众多信息被紧密关联起来,为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丁偏旁的字_丁字偏旁的字_丁字偏旁的字有哪些

“殷契文渊”AI协同平台上显示的微痕增强过后的甲骨文及字形匹配功能。

此外,甲骨文实验室还免费提供了甲骨文手写字、甲骨文字检测、甲骨文字识别等三个开放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已被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广泛使用,下载次数已超过3.5万次。它们为甲骨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游子”回家的新机遇

2017年,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而在这之前30年的1987年,在河南安阳举办的纪念殷商文化学术研究会上,一位日本学者提出了甲骨文回乡的倡议。这一倡议如一粒种子,深植于我国学者的记忆中。

年逾古稀的宋镇豪,是当代我国甲骨学的领军人物之一。3万余片甲骨流失海外,始终是他的心头之痛。几十年前,他也曾立下甲骨回乡之愿,并倾尽心力投入到甲骨文的整理工作中。他先后整理出版了16种、近万片甲骨文材料,“聊作弥补”。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站副站长何毓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郑重地提出了“让甲骨文以数字化方式回归故乡”的建议。他表示,“保护、传承、研究好甲骨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甲骨文的数字化回归,已经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今年5月,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首届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发布仪式在安阳举行,标志着“数字甲骨共创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为甲骨“回家”带来了新机遇,也让“甲骨文大数据回乡之愿”在科技的助力下逐步变为现实。

丁字偏旁的字_丁字偏旁的字有哪些_丁偏旁的字

发现于1973年的安阳小屯南地的屯南2172甲骨,是众多甲骨的代表之一。

“数字甲骨共创计划”之下,天津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率先自行配套资金,实现甲骨文从采集建模、研究考释、展览研学的全流程研究开发。“数字甲骨共创中心”还与法国、英国、欧盟等相关学术机构洽谈,助力流失海外甲骨“回家”。

刘永革给记者手写了一个字,深情说道:“这是甲骨文的‘月’字。中秋时节,古人望月思乡。我希望终有一日,远在异国他乡的甲骨,都能以数字化的形式回归故乡,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团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