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工农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这是《红军纪律歌》当中的歌词。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正是凭着严明的纪律,得到了沿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本文作者记述了陈列于全国各地纪念馆中的三件红军长征时期遗留的文物———半个多世纪留存在老乡手中、当年红军贴在老百姓家门板上的“字条”、付给的“布币”、留下的“买猪条”的来龙去脉,并借此揭示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票据中所蕴含的当年红军的廉洁风范,以及红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门神画遮住的补偿“字条”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一张纸条虽然纸面早已泛黄、破损,但经认真托裱,内容仍可以看清。

它的背后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1934年5月8日,红三军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冒雨攻打彭水县城。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一军第十三旅1个营,俘敌400余人,占领该县城,随后进入苗汉杂居的黄家坝地区。当时,那里的老百姓还不了解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部队,加之当地反动政府的宣传,老百姓都躲藏了起来。

饥肠辘辘的红三军第七师机炮连一排的战士们推门进了黄堂珍老乡家里。生起火,做了一顿饭,烧了他家几根柴火,用了几根大葱,吃了半坛咸菜。

临走时,一排的官兵们提笔郑重地写下了一张字条,贴在了门板上,上面写着如下内容:

□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

黄堂珍回来后,抬眼看见了门上的字条,随之捧起黄豆,情不自禁地感叹:“红军真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呀!他们与又杀又抢的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

于是,黄堂珍决心将这张红军字条保存下来,做个永久的纪念。由于纸薄,粘得又结实,揭下来的话字条就会撕破。可是如果不揭下来,当地正处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自己的生命和字条都难以保住。

怎么办呢?思来想去,蓦然间一条“妙计”浮现于黄堂珍的脑海——门神画!黄堂珍买来了一张门神画,贴在门板上,正好把字条盖住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堂珍精心地保护着字条,盼望着红军再回来。黄堂珍每逢过年,都要小心翼翼地揭下旧门神画,换上一张新的门神画。

新中国成立后,黄堂珍揭去了门神画,露出红军留下的字条。1958年,他还主动把这个带有字条的门板锯下,交到涪陵军分区,后经成都军区展览办公室移交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足额付给猪肉商贩的“布币”

在四川省邛崃市文物管理局,收藏着一些已经泛黄的布币。80年前,邛崃原油榨乡的刘代春是位猪肉商贩,红军的司务长每到场期,总要去刘代春的肉摊买猪肉。司务长先后在刘代春的摊位上买了约300斤的猪肉,一共给了刘代春几千元布币。

这种特殊的布币是由粗麻布片裁成的长方形货币,由黑色油墨印刷而成,直到现在还很清晰。共41张,其中37张是布币,还有4张是纸币。除了一张纸币的面额是一串,其他纸币与布币,面额都为三串。细看这布币,大小、形状只是接近,并不精确一致。布币的正面,正中央是一颗醒目的五角星,五角星中间,还有一只紧握的拳头。五角星图案下方,印着面额“叁串”,再往下,则是发行时间“一九三三年”。五角星图案的上方,有“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的字样。再上方,是一排紧凑的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而那四张叁串和壹串面额的纸币,还都印着列宁的头像。

1935年11月到1936年2月期间,红军的司务长去刘代春的肉摊买猪肉时,刘代春总是不愿收红军的钱,但司务长却坚持要按市价支付给刘代春。

在红军北上离开邛崃后,刘代春把布币小心翼翼地包好,夹在《三字经》里,藏到自家房梁下,这才避免了布币被敌人搜走。几十年中,布币虽然泛黄,却丝毫未损。

1981年,刘代春已是80多岁高龄。他怕后人保管不善把布币损坏,这才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捐出全部的布币。政府收到这些珍贵的布币后,依照当年红军的承诺,给他兑换了300元钱。这在20世纪80年代,是笔不小的金额。

如今,刘代春早已过世。但这布币却成为了珍贵的红色文物,保存在了邛崃市文物管理局。它带领前来参观的人回到80年前的岁月,重现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留给老百姓的“买猪条”

在贵州省遵义会议陈列馆,陈列着一张残缺不堪但字迹还能辨认的纸条,被称作“买猪条”。这是1935年1月,红军第二次转战遵义时留给老百姓的欠条,如今它已经是国家一级文物。1999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开展文物精品展,曾经点名调这张“买猪条”作为展品陈列。

在这张珍贵的欠条背后,同样隐藏着一个红军不占百姓便宜、廉洁自律的一个故事。红军二进遵义的时候,三军团的一个基层单位,一个连队住在遵义市东郊的一个叫凉水井的村子里。由于村民听了反面的宣传,老百姓都躲避了起来。红军要解决燃眉之急,就把一个叫赵金和的人的肥猪杀了,红军走的时候就留下了这个条子。当时,因为红军四处转战,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足够的银元付给这家姓赵的老百姓,所以,在红军临走时,给他们留下了15块钱的欠条,等待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偿还。

这张“买猪条”上写到:“某年买赵金和肥猪一只,付国票壹拾伍元,每元即付银币一元,我军走后,转来再住,此致,连长……

赵金和是个有心人,他真是相信这样好的军队一定会回来,就把这欠条留了下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拿到人民银行(当时叫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就是后来的人民银行前身)去兑换人民币。这个票就成了非常珍贵的文物,如今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现在,赵金和的孙子还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工作,为纪念馆服务。(孟红)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