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畴西,原名梓荣,别名兴荣、武臣、仇西,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靖港区沙围子竹篱笆屋场(今属望城县)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12年夏,他入靖港镇长沙县第四高等小学读书,1918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雷激荡全国,年青的刘畴西心中也激起了爱国的波涛,积极投身到反帝爱国的斗争洪流中。作为国货维持调查员,他带领一些进步同学走上街头,对那些偷换日货标签继续经销日货的店铺,在其门口贴上“亡国奴,卖日货”的标语,以制止店主销售仇货的行为。他还组织同学将没收的日货,堆放在省教育会坪全部焚烧。学生爱国运动的高涨,使军阀张敬尧极为恼火,以督军兼省长的名义贴出布告和训令,不许学生罢课游行。刘畴西不畏强暴,带领一批同学坚持斗争,甚至拒绝暑期考试。同时,在徐特立的带领下,他们分赴长沙县各镇,开展宣传演讲活动,揭露张敬尧祸湘的罪行。
1920年秋,刘畴西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在一师这个革命摇篮里与进步师生交往甚密,思想进步很快,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筹建中的黄埔军校在各地秘密招生。1924年春,在湖北武汉湘省旅鄂小学任教的刘畴西,接到湖南党组织发出的报考通知时,预考期已过。他立即持党组织的推荐信,远赴上海参加复试。他在报考作文卷上署名“仇西”,并对同伴说:“列强如此欺侮我们,不报此仇,非炎黄子孙。今后我就改名仇西。”5月初,他被黄埔军校正式录取,编在第一期第一大队。在军校,他刻苦学习,射击、刺杀、队列等课门门优秀,多次受队部表扬。
同年10月,刘畴西作为学生兵参加了平息广州商团武装叛乱的战斗,第一次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同年11月,他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留校任第一教导团第三连党代表。
1925年春,刘畴西随部参加第一次东征战役。在淡水一战中,他与另外九名从各部挑选出来的营、连党代表,率100人组成的“奋勇队”,冒着弹雨,架梯奋力爬上城头,打开城门,一举攻克淡水。3月12日,刘畴西所在的第一教导团在棉湖西北山地区与敌展开激战。在激战中,刘畴西左臂负伤。不久,因伤势恶化,他被送到广州博爱医院治疗。医生告诉他只有截肢才能获救,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手术。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到医院慰问东征负伤官兵时,紧紧握住刘畴西的右手,宣布了上级对他的奖励,并颁发了军功章。伤愈后,刘畴西继续留在黄埔军校工作。
1927年4月,上海刀光剑影,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气氛,蒋介石突然掉转了枪口,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刘畴西接到上级党组织的通知,秘密去武汉找贺龙部。他途经长沙时,正值马日事变发生,没能顾上回家看望妻女,便乘车赴武汉。来到贺龙部后,他先做政治工作,后到叶挺部任参谋。不久,随部开赴九江准备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前夕,他被任命为二十四师营长。起义部队南下途中,他调任团参谋长。9月中旬,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受严重挫折,在混战中,他与部队失去联系。他化装成老百姓,乘舟在海上漂流数日,历尽艰辛到达香港,于11月转抵上海,遂被党组织安排在上海休养。
1929年初,春寒料峭,刘畴西受党的派遣,远渡重洋,赴莫斯科苏联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他提前结业回国后,奉命前往江西苏区,开始了新的军事生涯。
刘畴西到达中央苏区后,被任命为红一军团三军八师师长。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中,他奉命率部参加了全歼敌十八师、并活捉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的战斗。
1931年4月,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在毛泽东的部署下,刘畴西率红八师随中央主力红军秘密转移到龙冈、东固一带隐蔽20余天。5月中旬,敌闯入伏击圈,刘畴西率部协同红四军主力从正面突然向敌发起猛攻,取得首战胜利。红军威风大振,接着,刘畴西又率部随红军主力向东横扫700余里,连打四个胜仗,歼敌两个师加一个旅,共三万多人,又一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同年夏,蒋介石率兵30万,气势汹汹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刘畴西在这次反“围剿”战中,率部佯攻吉安龙冈守敌,配合兄弟部队全歼了黄陂守敌四个团。
同年11月,刘畴西调任瑞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主任。他经常以普通教员的身份给学员上军事和政治理论课。尽管自己失去左臂,在训练时仍顶风冒雨为学员做示范动作。寒来暑往,三尺讲台,成了他新的战斗天地,在教学中,刘畴西尽心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国外学到的军事理论知识,结合红军反“围剿”的实际战例进行分析讲解,极受学员欢迎。
1932年夏,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开始后不久,刘畴西调任重新组建的红二十一军军长。年底,他指挥所部与红三军团等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在黄陂地区全歼敌一个师。
1933年初,闽浙赣苏区战局紧张,刘畴西奉命前往闽浙赣苏区,先后任红十军代军长,闽浙赣省军区司令员兼红十军军长。3月中旬,他在闽浙赣苏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会上,被增选为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
1933年9月,蒋介石在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的同时,以北路四个师的兵力,“围剿”闽浙赣苏区。在重兵压境的形势下,刘畴西毫不畏惧。他于11月底命令红十军和横峰独立营在王家坂至杨农门之间设伏,一举歼敌一个团,缴获大批武器。这一胜利,迫使正向河口、上饶、弋阳等地区进犯之敌撤退,对苏区军民的反“围剿”斗争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1934年初,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会上,刘畴西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1日,中革军委电令嘉奖他,并授予他二级红星军功章一枚。
11月初,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闽浙赣苏区。刘畴西和方志敏等奉命率部从婺源北上,与该部在重溪会师,合编为红十军团(对外仍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刘畴西出任军团长、总指挥。
12月上旬,刘畴西与方志敏等率红十军团转到外线作战,经婺源、开化之间,北上皖南。当部队抵达黄山南麓的汤口准备继续北进时,蒋介石急调重兵围堵过来。刘畴西马上召开军事会议,提出在太平县谭家桥附近的乌泥关设伏歼敌的作战方案,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但由于兵力部署不当,战斗力较强的红十九军被配置在乌泥关南面的悬崖上,兵力不易展开,敌人却集中兵力猛攻红军薄弱环节,致使潭家桥战斗失利,战局逆转。紧急关头,刘畴西与方志敏商议,决定部队掉头南下,返回闽浙赣苏区休整补充。
方志敏、粟裕率800名红军战士先行,刘畴西率军团主力殿后。1935年1月中旬,当刘畴西率部抵达杨林时,敌人已修筑工事挡住了通往闽浙赣苏区的去路。刘畴西当即令少量兵力作掩护,自己率大部队折向南华山、王山村,进入开化、婺源、德兴之间的小苏区。
这时,敌人正加紧对苏区外围的封锁。1月16日,刘畴西接到方志敏的急信,要他务必于当晚率部通过陇首地段的封锁线。但他见部队疲劳过度,遂下令宿营休息。方志敏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令粟裕率先头部队立即出发先行,赶到小坪迎候主力,自己留下等候刘畴西。
次日,刘畴西率部与方志敏会合时,敌人已截断了先头部队的行动路线。刘畴西与方志敏当即决定从金坑方向突围。但由于敌情不明,红十军团主力在怀玉山游弋了数日,致使敌人形成了包围圈。红十军团被敌重兵围困在纵横不到15里的山林中。
冒着刺骨的寒风,刘畴西等率部反复冲杀,粮尽弹绝,仍未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1月20日午夜,刘畴西率余部作最后一次突围,又不幸误入敌阵,只得退回怀玉山。他与方志敏决定部队化整为零,偷越敌封锁线。这时,刘畴西右手也负伤,只能由战士搀扶着行走。一路上,他责备自己指挥失误。又过了两天,他们与一股搜山敌人相遇,战士们把刘畴西隐蔽在草丛中,然后分头跑散,以引开敌人。就这样,他与身边的战士失去了联系。他孤独一人爬到怀玉山程家湾时,昏迷过去。敌人发现了他,把他押往怀玉山县城。方志敏也不幸于1月27日被俘。
几天后,刘畴西与方志敏等一道被押解到南昌国民党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在战场上,他是冲锋陷阵的英雄;在监牢里,他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半年的铁窗生活,他同敌人作了无数次坚决的斗争,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等文中,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
1935年8月6日,刘畴西与方志敏等在南昌百花洲下沙窝刑场英勇就义。
(湘烈办)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