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奇编辑罗伯特·戈特利布( )的回忆录《热切读者》(Avid : A Life)近日问世。戈特利布一辈子和书打交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崭露头角,七八十年代在克瑙夫出版社蒸蒸日上,还当过一段《纽约客》的主编。他为人谦逊,极少接受采访,和另一位传奇人物麦克斯·珀金斯一样,他相信编辑应该躲在幕后。当约瑟夫·海勒告诉记者他多么感激编辑帮他把《第22条军规》修整成型,戈特利布大为不满,他电告海勒以后不许再这么说,“读者不应该知道编辑的干预,他们有权感受阅读是在直接与作者交流”。“编辑就是服务性工作,出版行内的事情最好就限于行内。”正因编辑工作的低调,普通人不会知道戈特利布是谁,他的回忆录的读者也仅限于出版小圈子。然而二十世纪的英语文学很难绕过他,戈特利布“服务”过的作者有托妮·莫里森、雷·布拉德伯里、多丽丝·莱辛、约翰·勒卡雷、凯瑟琳·赫本和比尔·克林顿,不难看出,其中有诺奖得主,有明星,还有美国总统。文学编辑工作的一大优势是亲历八卦,戈特利布显然没有错过,他写到第一次见莱辛的情景:“她一点儿也没打算装好人,我也没傻到要卖力去讨好她。”于是两人成了朋友。很多出名的难伺候的人物,其实在工作时都是非常专业并敬业的,戈特利布说他并没有遇到过真正的麻烦。他柔声细语,但并不害羞,会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编辑出版时常会碰到的拖延,他说这对作者极不公平,“我认为这很可鄙。”
刚刚出版了《文字工厂》的D. J. 泰勒(D. J. )又出了一本新书《新势利脸谱:摩登装逼犯权威指南》(The New Book of Snobs: A Guide to )。泰勒为snob下的定义是:因错误的理由而观察到某种区隔()的人,或者是基于错误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人。比如崇拜某公爵,因其爵位而非人品,或干脆假设贵族的品格就是要比一般人高。泰勒所引的文学例证大多来自萨克雷(1848年曾写过Book of Snobs,很显然就是泰勒书名的来源)和奥威尔,他写过这二位的传记,材料自然信手拈来;安东尼·鲍威尔这位“势利眼中的势利眼”也是关键来源,他坚持自己的姓氏应该发音为“裒埃尔”,因为能上溯到威尔士的早期王族呢;伊夫林·沃少年时代住在戈尔德斯格林区,但他一定要跑去汉普斯特德寄信,这样邮戳上就会有NW3的邮政编码,看上去高大上多了。势利原本是与阶级息息相关的,中下阶层跟风模仿贵族和中上阶层的种种做派,而贵族和上流社会则需不断发明新的做派以示区隔。在摩登时代,势利渐渐蔓延到了各种领域,时尚、美食、电影、音乐圈都有装逼犯,试图通过衣食、阅读、观赏品位来显示高人一等。时尚装逼犯会花上六千块买一件设计师T恤;伦敦住家装逼犯自然觉得西北好过东南,要是不巧住在,也要说成是“南切尔西”(因肯辛顿和切尔西是伦敦富人区);组装电脑的死忠看不起跟风买苹果一体机的人。当然说到底,势利和装逼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还是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装逼犯。
扎迪·史密斯(Zadie Smith)的新小说《摇摆年代》(Swing Time)依旧是作者拿手的布景,伦敦西北区,移民混居,文化差异是施展喜剧效果的大好阵地。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是一个随心所欲的流行天后的私人助理。在跟着天后满天飞的日子里,她有时候会回到儿时生活场景,写她的牙买加母亲和英国父亲,还有小伙伴崔茜的黑人父亲和白人母亲,亚洲人则被统称为“巴基佬”。一次小主人公被邀请去一个中上阶层家参加同学的十岁生日派对,她和崔茜过度打扮,穿了维多利亚风的丝绒裙子,还有闪闪发光的钻饰,而其他中产小朋友都穿着套头衫。主人公和崔茜是在舞蹈课上认识的,呼应了书名。对她们而言,舞蹈天生平等,“一位伟大的舞者超越时间、代际,他能在世间永恒舞动,任何时代的任何舞者都能一眼认出他。”崔茜通过舞蹈找到了出路,主人公则在流行乐的名利场中耳濡目染。扎迪·史密斯在小说中探讨了友情、母女竞争、名利等等永恒话题,因她天生有喜剧天赋,让读者一刻也不觉得无聊。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