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同,是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五届副主席冀朝铸的夫人,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名老战士、资深翻译。她曾出版《我的丈夫冀朝铸》,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下面撷取几则,以飨读者。

从台湾到大陆

1930年,汪向同出生于北京。幼年时,随家人赴台湾生活。她憧憬光明的未来,于1948年离开家人,自台湾回大陆求学。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分配到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任翻译工作。

1954年,汪向同转业到中国红十字会工作。在外交部业余学校法文班学习时,她遇上了为周恩来当翻译的冀朝铸。冀于1955年从万隆会议回来后也到法文班学习。 俩人同学一年多,可谓“一见钟情”。经过热恋之后,于1957年5月结为秦晋之好。

“爱的小屋”与唐明照为邻

汪向同和冀朝铸的新房,是外交部的一间仅有9平方米的小平房。他们向公家借了一张双人床、一个书桌、一把椅子,自己购买了一个书架。结婚那天,各自把被褥、衣服、图书搬来放到一起,便筑成了“爱的小屋”。

同在院里居住的唐明照看他俩生活不方便,便主动给他们烧水喝。唐明照曾在美国工作过,是地下党员。当年汪向同的公公冀贡泉奉周恩来之命,赴美国做扩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就是同唐明照接的头。他们共同创办《华侨日报》,由冀贡泉担任主编,在当地宣传团结抗日。有了这层关系,加之都在外交部工作,唐明照对战友之子冀朝铸自然格外关心。

在自己买煤炉之前,汪向同天天提着暖水瓶到唐家去灌开水。唐明照的女儿唐闻生,便经常为汪向同灌开水。那时她只有十几岁,还是个中学生。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她日后会成为外国语学院的高才生,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闻生”的名字,是汪向同的公公冀贡泉给起的。因她出生时,唐明照正在印度,冀贡泉希望唐明照会“闻生喜悦”。

总理关怀喜得贵子

汪向同和冀朝铸结婚5年还没生孩子,公公婆婆都很焦急。冀朝铸是个孝子,也很着急。周恩来总理知道后,亲自吩咐卫生部的章汉夫副部长,请全国一流的泌尿科专家吴阶平为冀朝铸做检查。在吴阶平大夫的精心治疗下,汪向同很快怀孕了。

周总理在携冀朝铸访问巴基斯坦时,得知汪向同怀孕的消息,非常高兴。他对冀朝铸建议说:“巴基斯坦的男子非常勤劳。你们如果生男孩,就以巴基斯坦命名;非洲的妇女非常能干,你如果生女孩,就以非洲命名。”1964年3月29日,汪向同在北京隆福医院生下了第一个男孩。遵从周总理的建议,命名“小坦”,以示学习巴基斯坦男子的勤劳精神。

“社会关系”风波

1972年下半年,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在正式建交之前,在对方的首都互设联络处。周总理安排冀朝铸去驻美国联络处当参赞(黄镇担任主任),汪向同作为外交官夫人随行。周总理将名单上报毛主席,得到毛主席的批准。但出发时,其他外交官夫人都去了,唯独没让汪向同去。原来,外交部一些“对立面”向上级打报告,说汪向同“社会关系复杂”,不适合到驻美联络处工作。

说起汪向同的“社会关系”,确实比较“复杂”。她的父亲汪申15岁到法国勤工俭学,30岁回国,曾在北平中法大学和北平艺术学院任教授,当过北平市工务局局长。1946年底去台湾,属于“去台人员”。她母亲温蔚云,出身仕宦之家,属于“有产阶级”。

汪向同的叔父汪丰,是国民政府的老外交官,抗战时期任南非总领事、新西兰总领事,抗战胜利后升任公使衔总领事。退休后居住台湾,也属于“去台人员”。

汪向同的哥哥汪大同自台湾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赴加拿大留学,后定居瑞士。1964年回国,分配到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工作,属于“归国华侨”。

汪向同的弟弟汪亦同定居美国,在那里成家立业,加入了美国籍,属于“美籍华人”。

汪向同本身也是解放前夕从台湾回大陆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述情况加在一起,是够“十分复杂”的了。当时,不少人因“海外关系”遭“革命造反派”冲击、迫害,备受折磨,坐牢、丧命者不乏其人。相比之下,汪向同还算“幸运”的了,只遭到一些猜疑和冷遇而已。这得归功于周总理的关照和保护。

50岁去联合国工作

1979年夏,联合国到中国招考翻译,当时在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的汪向同决定报考。这年,汪向同已经49岁,家中又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丈夫冀朝铸担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工作很忙,也需要照顾。许多人对汪向同的选择很不理解。

汪向同和丈夫商量,冀朝铸表示全力支持。

1980年1月,50岁的汪向同乘泛美航空公司的飞机经东京赴纽约。第二天,去联合国办好手续后,到街上一看,到处是狗屎、垃圾,臭气刺鼻。途经“红灯区”时,看到妓女拉客,毒贩兜售大麻,内心十分反感。冀朝铸知道后说:“这有什么奇怪的,纽约就是这样——有世界上最好的,也有世界上最坏的。”

汪向同在联合国秘书处4年,工作自然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过在习俗方面,由于中美文化差异,有时也难免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一次,在联合国餐厅吃饭时,一位美国小姐听说汪向同的丈夫在北京,大惑不解。原来,按照西方习惯,夫妻只有准备离婚时才会长期分开。另有一次,冀朝铸出差到纽约,汪向同和他一起参加一个会议,主持人向大家介绍汪向同说:“这是汪太太,现在嫁给了冀先生。”大家都误以为她先是“同汪先生结婚,离婚后再嫁给冀先生”。原来在美国,女人结婚后都要改用丈夫的姓,即使离婚后也要保持。而中国妇女从生到死,都保持自己原来的姓,所以一到国外就容易闹出笑话。

在驻美大使馆工作

1984年1月,汪向同结束在联合国秘书处的工作,调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二秘,后来升为一秘,从事友好城市和友好协会的工作。当时,冀朝铸在驻美大使馆任公使街参赞,主要任务是抓调研工作,并开展对美国国会、国务院、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为了便利同各界人士的交往,经外交部批准,他俩搬出大使馆,在外面租了公寓。有些美国参议员不喜欢到中国大使馆去,但乐意应邀到冀朝铸夫妇的公寓来。在友好交往中,冀朝铸夫妇宣传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表明中国希望同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发展全面的、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得到了美方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

在英伦三岛展示东方女性的风采

1987年8月至1991年1月,冀朝铸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汪向同作为大使夫人随行,并在大使馆担任一秘(领事部副主任)。英国《经济人》杂志曾从对外影响、分析能力、工作作风、建筑等方面对驻英外国使馆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结果,中国大使馆是驻伦敦外国使馆中两个最佳馆之一。

中国驻英大使馆在世人在前有这样良好的印象,当然是冀大使素质、水平的充分展现,是冀大使率领全馆人员在外交部领导下努力奋斗的结果,但作为大使夫人兼一秘的汪向同,也功不可没。

团结华侨华人。英国有华侨华人20余万人。他们对中国感情很深。冀朝铸偕夫人到任后,特别注意加强同当地侨界的联系,向他们传递中国改革开放的信息。1988年春节,汪向同和丈夫深入到南威尔士的海港城市卡迪夫市,同华人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华人黄淑霞女士为弘扬中华文化,创建“英国中华文化中心”,也得到冀朝铸伉俪的多方面支持。许多华侨华人经常到使馆看望祖国来的亲人,华人医生曾永强夫妇和刘芸女士还经常到使馆,为他们检查身体和看病,同他们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参加社交活动。汪向同在英国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协助丈夫做好英国官方和上层人士的工作,并注意做好舆论界的工作。无论是参加会议、外出参观、接待友人还是出席各种社交活动,她都是落落大方,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官夫人的特有风采。同时,她还特别注意尊重驻在国的风俗习惯。随冀大使到白金汉宫呈递国书前,皇室女礼宾官对她说:“如果你不愿意按照英国的习惯行礼也是可以的。”但她认为,到哪一个国家,就要尊重哪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于是,她虚心地向女礼宾官请教如何按英国的礼仪向女王和其他皇室成员行礼。在呈递国书仪式上,她和丈夫步步规范,处处得体,宾主均深感满意。

操持使馆馆务。正如同一个贤内助要为一个家庭的家务呕心沥血那样,大使夫人汪向同经常要为大使馆的馆务操心费神。驻英大使官邸以前曾经失窃过。因此,汪向同和丈夫一到伦敦,就请英国警方派人来研究保安问题。警察勘察之后,提出一份报告,无非是加固门窗、装添围栏、更换门锁等等,预算需要花费五六千英镑。为节省开支,汪向同想到一个主意。她到一所专门训练狗的学校里花几百英镑买了一条外表雄伟、脾气却很温顺的狼狗,起名“埃瑞斯”,以后又买了一条小雌狼狗,起名“黑妞”,给埃瑞斯作伴。有了这两条狼狗以后,大使官邸一直很安全。大家都说:买狼狗为使馆节省了开支,为保卫使馆立下了汗马功劳。埃瑞斯和黑妞对冀朝铸夫妇很有感情。他们离任时,两只狼狗显得很伤心,几天都不吃东西。

在汪向同的操心、策划和管理下,大使官邸的绿化、卫生等方面也做得很出色。1989年5月1日,冀朝铸夫妇在大使官邸宴请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他们首先陪同首相夫妇在大使官邸的花园里散步赏花。只见绿草如茵,百花竞艳,特别是各色杜鹃花正在盛开,小道两旁的玫瑰花也吐露芬芳,令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首相夫妇置身于此,如临世外桃源,赞叹不已。进餐时,首相夫妇对色香味俱全的美馔佳肴也大加赞扬。临别时,汪向同赠送给首相的丈夫两瓶茅台酒作为纪念礼物。撒切尔夫人高兴地说:“感谢大使和夫人提供这样愉快的聚会。今后中英两国应加强高层人士的往来。我即拟出计划,邀请中国国家领导人陆续来英国访问……”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外办)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