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消失的青岛地标》在位于太平路11号的青岛文化研究院艺术文献展厅正式开展。本季展览以22座已消失的建筑为主题、详述青岛城市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往日生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新旧对比的视角解读青岛城市的成长经历。今天,青报君精心挑选了22座地标建筑的老照片,快欣赏一下吧!
总兵衙门位于今大学路
1892年,清朝登州总兵章高元率2000人驻兵青岛,并选址建造总兵衙门。
1897年德军占领青岛后,总兵衙门改为德国胶州占领军司令部。德占青岛时期,这里曾是首任总督的办公府邸。1906年总督府大楼建成以前,原总兵衙门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办公之处。
1959年,总兵衙门建筑在建设人民会堂时拆除。
前海码头位于今栈桥
胶州湾军事防地最早的军用码头,由清朝登州镇总兵章高元主持建造。工程开始于1892年秋天,1893年春末竣工。
1901年5月,栈桥增铺轻便铁道。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陆续移至青岛大港,栈桥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
随着港口西移,火车站延伸至栈桥铁轨被闲置,1920年代被拆除。
哈利洋行位于今兰山路
哈利洋行办公楼,20世纪初兰山路上最为华丽的建筑物,是青岛出现最早的洋行建筑之一。
办公楼的一层设置一个百货公司,用以销售洋行经营的商品。办公楼东南角设置的八角形塔楼,向西和山东铁路青岛火车站的塔楼所形成的对应。
顺和洋行位于今兰山路
顺和洋行出现在青岛的时间应不早于1900年。顺和洋行是可以和对面哈利洋行相媲美的建筑。二层中间设计了一个挑台,上面是山墙,道路中央设置的路灯。
顺和洋行在青岛的业务大致和日常生活有关,零售的商品有罐头、食品、洋酒、小五金及一般日用品等。
施瑙克住宅位于今太平路
1899年,施瑙克曾来青岛参与青岛港建设,1907年离开。1925年,施瑙克返回青岛并担任青岛港顾问工程师。到青岛后,施瑙克居住在当局提供的太平路住宅,西邻当时的青岛首富刘子山。
1930年代,施瑙克还参与了青岛两项具有标志性的工程,一是前海栈桥的扩建和建造回澜阁,一是汇泉东海饭店的码头建设。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位于今太平路
1899年9月1日,海因里希亲王饭店开业。
高大开阔的门厅摆设着绿色皮沙发,两侧修成宽大的游廊。入口左侧依次为餐馆、台球室和阅览室,餐厅可容80个客席。饭店所有的40间客房,都配有独立的浴室。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改称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这里变成桐部队司令部。抗战胜利后,这里曾经是国民党青岛市执行委员会的办公楼。
亲王饭店音乐厅位于今太平路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音乐厅于1905年至1906年建造。
音乐厅加建于饭店后侧,建成后使饭店的平面布局延展成T形。饭店的门厅、大厅及楼梯用作休息厅。大厅的前排座位可容纳400至500人,后面的画廊还另有座位。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音乐厅后被称为大影戏院,是青岛最早的电影院。这里主要放映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影片,也上演过戏剧节目。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停业。
克里普恩多尔夫旅馆位于今太平路
1901年,克里普恩多尔夫旅馆如期开业。它是继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之后,青岛的又一家规模较大的旅馆。1906年8月,改称中央旅馆。
旅馆共三层,设地下室,建筑面积2053平方米。中间和西边分别设有入口,西边入口通餐厅,自中间入口可通达楼上,设置有餐厅、浴场、茶室等。
1914年11月,日本商人买下海因里希亲王饭店,饭店本部、饭店的旅馆部和中央旅馆这三座建筑物并称大饭店。
万国公墓位于青岛山东面
青岛山东面坡地上的万国公墓,是青岛城市化之后最早的公墓,1904年建设完成,早期以埋葬欧洲人为主。
1926年10月,胶澳商埠局组织进行公墓围墙大门设计,次年6月布告军民人等严禁游览万国公墓,规定擅入者将受罚。1932年,万国公墓已是通用名称。
上世纪60年代,万国公墓消失。
希姆森公寓位于今中山路
由德国建筑商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建造和拥有。建成时间是1908年前后。
希姆森于1899年来到青岛,并在次年创立了希姆森建筑公司,成为当时青岛最大的私营建筑承包商。
2004年,希姆森公寓被拆除。
Amin Otho商业大楼位于今中山路
的商业大楼,始建于1912年,与水兵俱乐部隔街相望。前三十年一直用于餐饮和娱乐服务。1930年代初,梁实秋曾多次到这里就餐。
大楼共三层,一层为营业大厅。街道拐角的塔楼呈半圆形,中间嵌有窗洞,下部为主入口。大楼建筑面积3192平方米,为烤面包而设立的地下室有608平方米。
1947年,邮政储金汇业局购买此楼。1949年以后,大楼一层成为邮政局营业所。1993年,以圆顶塔楼为标志的商业大楼消失。
总督早期私邸位于今汇泉湾畔
汇泉湾西北总督私邸,“一个由德国运来青岛的,可以拆卸的木板房”,建成于1899年。
建筑物两层以上的南向和西向部分围以柱廊,看上去像一座度假用的山林别墅,像是瑞典森林中的房子,因此也被称作“瑞典木屋”
1907年秋,特鲁泊在瑞典木屋住了七年之后,新的总督府官邸建成,这幢临时性的总督私邸结束了作为官方首长用房的历史。
贝格学生公寓位于今中山路
贝格学生公寓用于安置江苏路总督府学校的外地学生。
1910年,总督府学校有146名学生,来自青岛、香港、上海、北京、黑龙江和神户等地,以德国学生为主,也有少数英美俄学生。部分远途的学生,就寄宿在贝格公寓。
1929年,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接收这里,成立《民国日报》报社。
1933年下半年,一对年轻夫妇租用该楼兴办海滨医院,医院在此开业十年。
伯德维希大楼位于广西路
1899年至1900年期间建造,是青岛本地第一批设施完善的标准商业大楼之一。
从1900年至1907年,一家百货公司租用伯德维希大楼一楼。
1940年,中日混合企业鲁大矿业公司在这里建起一座新建筑物。
1945年后,该办公大楼一并被国民政府接收。
20世纪末,原鲁大矿业公司的绿色建筑被拆除,由青岛日报社建成报业大楼。
瑞蚨祥位于今胶州路
瑞蚨祥青岛分号始建于1904年,最初的瑞蚨祥建筑占地2800平方米,东至济宁路、西到芝罘路、南起胶州路、北达即墨路,共600余间。
瑞蚨祥建筑群体具有浓郁的中式本土特色,清水墙面的房屋大部分为两层。全部为青红双色砖砌成,山墙为大圆弧形,门前曾有通透围栏。
胶州路35号瑞蚨祥门面,在20世纪中期的道路扩建中被拆除。
库麦尔电灯厂位于广州路
1898年,青岛开始有电力供应。1899年,库麦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择址在火车站西面的克沃特街。
1901年,该公司陷入债务危机,被西门子和哈尔斯凯公司收购。随后,胶澳当局接管电厂的改造和电力供应。
1903年10月1日,胶澳电灯厂建成发电,并随后在1904年正式改为官营事业,成为青岛第一个由政府参资控股的电能企业。
总督府屠宰场位于观城路
1903年,总督府屠宰场开始动工修建,选址于火车站西侧,其四周禁止建造民宅,紧靠胶济铁路。
1906年屠宰场建成,号称东亚第一屠宰场。市内所有的牲畜都要在这里屠宰、处理。屠宰场除厂长外,还配有6名兽医,1名机械操作手,2名会计,20至25名中国工人。
叶世克纪念碑位于太平路
1901年1月27日,第二任胶澳总督叶世克病逝。同年,德皇威廉二世命令为叶世克建纪念碑一座。1904年初,叶世克纪念碑建成。日军占领青岛后,改名为“大日本帝国占领青岛纪念碑”。
1922年12月10日,青岛主权回归,改建后称“青岛接收纪念亭”。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改建称“建设东亚新秩序纪念塔”。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民国青岛市政府对纪念碑进行改建,重新书写碑文,记录抗战功绩,石碑的正面是“山海重光”四个金色大字。
信义会礼拜堂位于胶州路、易州路口
青岛进入城市化之后建设的第一座教堂。1898年,柏林信义会代表昆祚来到青岛,1899年建立了信义会礼拜堂。
自1898年到1918年的20年间,柏林教会共派往青岛22名传教士,在青岛地区建教堂和聚会所22处。
青岛市场位于常州路、龙口路
青岛市场,最早设于青岛区和鲍岛区交界的德县路口。1919年12月,当局将青岛市场迁于市场三路。
1928年7月,胶澳台东区商业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台东商业市场面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
1929年,青岛市场移至移于常州路、龙口路交界处,改建成了新式市场。
总督府医院位于江苏路
1899年开始动工兴建,1904年全部完工。至1906年,医院共投资198万马克,占地6.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82平方米。
医院建成时,设内、外、妇、儿、耳鼻喉、精神病、肺病等科,有五所设施完备的大病房,250张病床。除此之外,还有配有狂犬病病房的细菌实验室、配有解剖室的停尸房、冰窖、看门房等。
瓦格纳时装店位于中山路
1898年,商人科尔来到青岛开始买地建房。
1898年至1902年之间,中山路上一批建筑拔地而起,1902年,埃米尔瓦格纳租用了中山路上科尔的房子用来开时装店。
1912年,这个地块已经不属于科尔,而是归于礼和洋行朔恩贝格的名下。
麦克伦堡疗养位于柳树台
崂山麦克伦堡疗养院是青岛历史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疗养中心,建于20世纪初期。疗养院由五个单人套间、五个多人套间和四个双人房间组成,并有餐厅、吸烟室和阅读报纸的房间。
1914年9月,日军堀内支队在崂山仰口湾登陆前后,德军破坏了这栋疗养院。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