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意思是,如果有病人来求医,无论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仇人亲友、愚人智者等,均要一视同仁,救其疾苦。
郭维淮(左一)在救治病人 (资料图片)
药王孙思邈在其所著《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意思是,如果有病人来求医,无论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仇人亲友、愚人智者等,均要一视同仁,救其疾苦。
郭维淮及郭氏正骨,正是秉承无私奉献、心系患者的医者仁心,自始至终践行“大医精诚”的内涵。
“看病不收钱”的郭氏正骨
从前,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因为有郭氏正骨的存在,方圆百里内没有因骨病致残的,更没有因骨病致贫的。
如今在平乐村,有不少老人仍记得当时郭家人看病的情景。
村民郭鹏钦今年69岁,从小在村里长大,和郭维淮的女儿还是同班同学。当他还在孩提时期,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郭家的名气就已很大,方圆百里,只要有人伤了骨头,都会去找郭家医治。
“找郭家看病不要钱,这是远近都知道的事。”郭鹏钦说,当时主要是郭维淮的母亲高云峰坐诊。她从不问患者是否带够了药钱,更不收什么挂号费、诊断费。穷人来看病,若实在过意不去,就拿些花生、点心、土特产之类的东西表个心意,“记得邻村有个人来看病,带了个自家种的南瓜”。
孟津还有一个耿老汉,在20世纪60年代初因患肘关节脱位合并骨折到郭维淮处求医。当时,他身无分文,爱人又患有精神病。郭维淮得知后,不仅给他免费治病,而且管吃管住。病好后,耿老汉感激万分,此后30多年每年都去看望郭维淮,表达感激之情。
平乐郭氏正骨正的不仅是患者的骨头,还包括医者的良知和人间的正气,即正骨、正人、正己。
在郭鹏钦的记忆里,郭家大院的北门外总是满满当当,有富人乘坐的小汽车,也有穷人推的独轮车。不过,无论乘坐什么样的车,要想看病都得排队,因为郭家人看病向来一视同仁。
“病人就是一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国家级名老中医、郭氏正骨第六代异姓传人毛天东,于1960年进入平乐正骨学院学习,毕业后又跟随高云峰坐诊,与郭维淮相识50多年。按他的话说,他与郭维淮是“亦师亦友亦兄弟”的关系。
毛天东回忆,那是1976年,医院组织医生分批下乡,他跟郭维淮一同到洛宁县,吃住在一处。每天,他们身背药箱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给村民看病,从未收过钱,生活费仅有公社发的补助。当时,那里的乡村十分贫穷,医疗条件很差,行医时,郭维淮随身携带展筋丹等祖传药剂,遇到病患就配合药剂为其点穴、推拿、按摩。郭维淮说,要让天下生病的人,无论贵贱都能看上病、吃上药。
从学医开始,“病人就是一切”便是郭维淮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他从医的数十年里,尽管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但他始终一丝不苟。节假日,他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不论大年初一还是半夜三更,只要有病人来,他就把自己的事放到一边,急病人之所急。他常说:“过年过节,人们就不得病啦?病人第一,这是医生的天职。”
退休后,郭维淮仍坚持在名老中医工作室坐诊。医院怕他太累,对找他看病的人实行“限号”,可实际上,他每天接诊的患者远远多于医院限定的人数。为了给患者看病,年近七旬的郭维淮经常顾不上吃午饭,下班后很晚才能回家休息。
郭维淮曾说过:“病人之所以一直等我看病,要么因为病痛难忍,要么因为难以承担再次前来的路费。只要他们在等,我一定要把最后一个病人看完。”(洛阳日报记者 郝洋 通讯员 丁娟)
慷慨献方写大义 无私心怀天下人——追忆“国医楷模”郭维淮之一
(点击进入专题>>>>)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